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清代]:納蘭性德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后,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譯文及注釋

譯文

心如死灰,除了蓄發之外,已經與僧人無異。只因生離死別,在那似曾相識的孤燈之下,愁情縈懷,夢不能醒。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風再怎么吹拂,也將無動于衷。雨聲淅瀝,落葉飄零于金井,忽然間聽到風停后傳來的一陣鐘聲,自己福分太淺,縱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卻也常在生離死別中。

注釋

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

雙林禪院:指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南七公里處雙林寺內之禪院。雙林寺內東軸線上有禪院、經房、僧舍等。

孤檠(qíng):即孤燈。

搖落:凋殘,零落。

清吹:清風,此指秋風。

金井:井欄上有雕飾之井。

薄福:詞人自謂。薦:進獻、送上。傾城:指貌美的女子,這里代指盧氏。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 聶小晴注譯.納蘭詞全編箋注.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

2、納蘭容若著;聶小晴編.純美閱讀 納蘭詞.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02:181-182頁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創作背景

  清康熙十六至十七年(1677年-1678年),納蘭性德為亡妻守靈期間,因心中悲痛,同時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傷感、思念之情,故寫下此詞。

參考資料:

1、《經典讀庫》編委會.經典讀庫 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11:98-99頁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鑒賞

  這是一首悼亡詞,從“風雨消磨生死別”句來看,其傷悼之意已明。其所謂“有感”,便是這天上人間生死之別的不能忘情;可見納蘭與盧氏夫妻情愛之深篤,亦可見納蘭于愛情的真純誠摯。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納蘭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雖然蓄發,內心卻如灰燼一般,毫無生氣,對紅塵不再眷戀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過是等著死去,消磨時光罷了。既然是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一句“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納蘭在最后感慨“薄福薦傾城”,納蘭福薄無法消受上天賜予的禮物,只能在失去之后獨自嘆息。

  納蘭深受佛道之影響,故其詞中亦時有流露。此篇表現得十分明顯。但他又將這種思想、情致寓于戀情之中,遂顯得撲朔迷離,深曲委婉之至。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夜寒起坐待旦

宋代陸游

惝恍不成寐,攬衣寒夜中。青熒煨芋火,鞺鞳鼓簾風。

巷犬聲如豹,山童首似蓬。悠然束書坐,徐待日生東。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其五

元代耶律楚材

二月河中草木青,芳菲次第有期程。花藏徑畔春泉碧,云散林梢晚照明。

含笑山桃還似識,相親水鳥自忘情。遐方且喜豐年兆,萬頃青青麥浪平。

春日山居即事五首 其三

明代王廷陳

筑室清溪曲,為園古道傍。苔痕侵戶牖,云色上衣裳。

牧笛依青草,漁舟隱綠楊。偶然幽興愜,搔首放歌長。

贈詩奚黃懿卿謔來獻

明代鄧云霄

書記翩翩清且嘉,偶攜龍劍事張華。行吟常負囊中錦,同夢曾偷筆里花。

白社徑堪呼小友,青云猶許附名家。主人最是憐才者,豈似方回浪自誇?

重五日入山由苗栗至大湖

梁成楠

溪行有深湍,山行無寸土。當暑踐炎石,似魚游熱釜。

對嶺見深林,林深防猛虎。殺人飲其血,手把髑髏舞。

贈性甫

邢參

僦卻樓居恣賞春,臨溪更得采香蘋。一瓢醴酒常浮月,數篋遺書不受塵。

靜語未嘗關世務,醉眠多是任天真。耆年無恙貧無慮,絳帳傳經喜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