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馮延巳的詩 > 拋球樂·逐勝歸來雨未晴

拋球樂·逐勝歸來雨未晴

[五代]:馮延巳

逐勝歸來雨未晴,樓前風重草煙輕。谷鶯語軟花邊過,水調聲長醉里聽。款舉金觥勸,誰是當筵最有情。

拋球樂·逐勝歸來雨未晴鑒賞

  早在鐘嶸《詩品序》中,就曾說過“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的話。大自然中四時景物的變化足以感動人心,本來是千古以來詩歌創作中的一項重要質素,一般說來外界物象之所以能感動人心,大約主要有兩種情形:其一是由于有生之物對于生命之榮謝生死的一種共感,所以見到草木之零落,便可以想到美人遲暮之悲,如同陸機在《文賦》中所說的“悲落葉于勁秋,喜柔修于芳春”。其二是由于大自然的永恒不變的運轉,往往可以對人世之短暫無常,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即如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在這兩種情況中,物與心之互相感發都是較為明白可見的,在評賞時,也都較為容易解說。有些作品,物與心之間相互感發的關系,并不明白易見,其中確實具有一種深微幽隱的感發。馮延巳的這一首詞,正是屬于這一類作品。它傳達的并不是什么強烈明顯的情意,而是以銳敏細微的感受,傳達了一種深微幽隱的情緒的萌發。

  開端第一句“逐勝歸來雨未晴”,先由時節和天氣寫起,在時節與天氣之間,表現了一種矛盾情況。時節是美好的游春逐勝的日子,而天氣則是陰雨未晴。“逐勝”,指春日爭逐于游春賞花之事,意興原該是高揚的,但陰雨天則使人掃興。“雨未晴”似乎也透露一種將晴而未晴之意。詩人“逐勝”已經“歸來”,雖在陰雨之中,卻也未曾放棄“逐勝”的春游。在這種種矛盾的結合之間,便已顯示了一種繁復幽微的感受,既有興奮,也有悵惘。既有春光之美好,也有細雨之迷蒙。這開端一句看似非常平淡,實已具含了足以引發人心觸動的多種因素。像這種幽微婉曲的情境,只有最為敏銳善感的心靈才能感受得到,也只有最具藝術修養的詩人才能表現得出來。

  接著“樓前風重草煙輕”一句,寫的正是這情緒觸引中的眼前所見。“樓前”二字,表面只寫詩人倚立樓頭,為以下寫樓前所見之景物做準備,但詩人“逐勝歸來”,依然倚立樓頭,就是內心由于逐勝之游引起了一種觸引感發。“風重草煙輕”使心中原已觸引起的一種感發,更為滋長和擴大。“風重”是說風力之強勁,“草煙輕”,是說草上煙藹因風吹散而逐漸消失。表面寫眼前將晴未晴的景色,然而“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這種景色,正是引起人心微妙之觸發的重要因素。北宋詞人柳永就曾寫過“草色煙光殘照里,無人會得憑欄意”,可見“草色煙光”的景色,確實可以引起人內心的一種感發。一個人如能夠觀察到風力之“重”與草煙之“輕”,此人必是已在樓頭佇立了相當長的時間了。于是詩人對四周的景物情事也就有了更為清楚的認知與更為深刻的感受。因此下面繼之以“谷鶯語羅花邊過,水調聲長醉里聽”的敘寫。“谷鶯”,是才出谷的黃鶯,正是鳴聲最為嬌軟之時,這種鳴聲正代表了春天所滋育出來的最新鮮的生命。何況這種嬌軟的鶯啼,又是從繁枝密葉的花樹邊傳送過來的,有聲,有色,這種情景和聲音所給予詩人的感發,當然就較之第二句的“風重草煙輕”更為明顯和動人了。如此逐漸寫下來,大自然的景象便與詩人的情意逐漸加強了密切的關聯。于是下一句的“水調聲長醉里聽”便寫到了人的情事。“水調”是一種哀怨動人的曲子。“水調”且“聲長”更可想見共聲調之綿遠動人。何況詩人還在后面又加了“醉里聽”三個字,這就不僅寫出了飲酒之醉,而且因酒之醉更增加了詩人對歌曲的沉醉。這首詞從開端的時節與天氣一直寫下來,感受愈來愈深切,寫到這里,真可以說是引起了干回百轉的無限情思。有了如此幽微深切的感發,便不由人不想到要尋找一個足以將這些情思加以投注的對象,于是詩人遂終于在最后寫出了“款舉金觥勸,誰是當筵最有情”兩句深情專注的詞句。這二句真是表現得珍重纏綿。“款舉”是極其珍重尊敬的態度,“金觥”是極其珍貴美好的器皿,金觥中又是極其芳醇的酒漿,最后更加一“勸”字,當然是勸飲之意,如此珍重地想要將芳醇的美酒呈獻給一個值得呈獻的人,詩人心中所引發洋溢著的是無比深摯芳醉的情意。最后結之以“誰是當筵最有情”,意謂:在今日的筵席之上,哪一個才是真正能夠體會這種深濃的情意,值得呈獻這一杯美酒的有情人呢?于平淡的敘寫中逐漸加深了情意的感發,表現出內心深微幽隱的一種投注和奉獻的追尋與向往之情,這正是馮延巳詞的一貫的特色。

馮延巳簡介

唐代·馮延巳的簡介

馮延巳

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 ? 馮延巳的詩(156篇)

猜你喜歡

送姚處士歸亳州

唐代劉得仁

白發麻衣破,還譙別弟回。首垂聽樂淚,花落待歌杯。
石路尋芝熟,柴門有鹿來。明王下征詔,應就碧峰開。

高陽

清代吳藻

閣雨云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鉤。

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板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游。

去魯歌

兩漢佚名

彼婦之口。

可以出走。

張工部至薄寒山下有書無由馳報輤車之至倍切悲懷

唐代權德輿

書來遠自薄寒山,繚繞洮河出古關。
今日難裁秣陵報,薤歌寥落柳車邊。

天平圭禪師書至賦詩答之(二首)

止庵法師

西山鸞鶴少因緣,只向天平住一年。

無限別來惆悵事,紫藤花落寺門前。

流水音懷抱存

黃浚

瑰松礓石郁相依,復有寒流浸曲埼。舊主已成林際客,老兵猶護壁間詩。

豈徒負壑移舟感,絕憶科頭傅粉姿。霸氣暗收文酒散,廢亭殘日一攢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