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宋代]:蘇軾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喜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寫景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陽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紅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見魚兒游,潭四周樹木濃密可藏烏鴉,兒童和老人喜悅地聚觀謝雨盛會。

常到潭邊飲水的麋鹿突然逢人驚恐地逃避,猿猱聽到鼓聲不用呼叫而自來。這樣的盛況回家應告訴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釋

烏:烏鴉。

黃童:黃發兒童;白叟:白發老人;睢盱(suī xū):喜悅高興的樣子。

麋鹿:鹿類的一種。

猿猱(náo):猿類的一種。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鑒賞

  這首詩寫謝雨路上所見之景:麗日、碧溪、游魚、樹木、黃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電影鏡頭,連續將客觀景物一個個展現在讀者面前。

  “照日深紅暖見魚”,深紅溫暖的夕陽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紅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魚兒歡快游玩,清晰可見,染紅了的潭水、歡快游動的魚兒都是春旱過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詞人雖未點出春旱之時的情景,但讀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魚兒無處尋覓,這樣的前后對比之中、溫馨的畫面之中隱含了詞人欣喜的心態。“連溪綠暗晚藏烏”,沿著石潭向四處望去,看見成陰的綠樹接連一片,而深藏其中的烏鵲發出鳴噪的聲響,動靜結合,更顯幽靜。“黃童白叟聚睢盱”,以黃童、白叟代稱所有聚集的人群,詞人看到他們都呈現出喜悅興奮的神態。上片中紅、綠、黃、白等色彩和諧搭配,動景、靜景巧妙結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運筆靈動、構思精巧。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麋鹿在突然之間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頓覺不習慣,有一種驚慌之感,而猿猱卻一聽到喧天的喜慶鼓聲不招自來,極度興奮,這一對比的描寫情趣盎然。以動物的反映間接寫出石潭謝雨的歡鬧情景,不著一字,而風流自現,可謂神筆。“歸家說與采桑姑”,結尾由實轉虛,筆法靈活,詞人想象這些觀看長官親自謝雨而歡喜異常、激動難耐的在場者,歸家之后一定會把謝雨之時的歡騰景象向采桑姑細細說與。

  在這首小詞之中,詞人絲毫沒有描寫自己的心境,但透過詞人所見、所聞、所想的一切,讀者自可體會詞人無比興奮之情,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與國賢良夜歌二首 其一

唐代張柬之

柳臺臨新堰,樓堞相重復。窈窕鳳皇姝,傾城復傾國。

送歸中丞使新羅(一本題下有冊立吊祭四字)

唐代耿湋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
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
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昏明看日御,靈怪問舟人。

題鑒園圖

李宣龔

事業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

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

一葉落

汪東

一葉落。西風惡。遠人似葉更飄泊。露零屐齒寒,徘徊闌干角。

闌干角。影動秋千索。

元旦戲筆

李堅(貞夫)

老子新年喜氣沖,謾招毫管試春風。此生歲月還多在,酒圣詩豪未便窮。

漫成答遠

陳振家

幽棲林下客,今日意何如。讀水光陰迅,吟山世事疏。

命窮翻妒鳥,氣躁漫思魚。預種凌霄竹,居然成散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