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唐代]:杜甫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

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十天畫完一條河,五天畫完一塊石頭。

他作畫不愿受時間的催逼,貿然從事,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后,才從容不迫地將真跡留于人間。

掛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侖方壺圖,山嶺峰巒,巍峨高聳,蔚為壯觀。

圖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為源頭,一直綿延流向日本東部的海面,猶如一條銀絲帶,場面十分壯觀,岸邊的水勢非常浩渺,縱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連為一體,與銀河相通。畫面上云霧迷漫,飄忽不定,云團飛動。

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奮力駕船向岸邊駛去,山上的大樹被狂風吹得傾斜了。

王宰的畫在構圖、布局等方面堪稱天下第一。

他能在一尺見方的畫面上繪出萬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吳淞江的江水剪來了一半!

注釋

⑴王宰:唐代畫家,四川人,善畫山水樹石。

⑵能事:十分擅長的事情。

⑶昆侖:傳說中西方神山。方壺:神話中東海仙山。這里泛指高山,并非實指。

⑷巴陵:郡名。唐天寶、至德年間改岳州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陽市,地處洞庭湖東。日本東:日本東面的海域。

⑸赤岸:地名。這里并非實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⑹浦溆:岸邊。

⑺亞:通“壓”,俯偃低垂。

⑻遠勢:指繪畫中的平遠、深遠、高遠的構圖背景。

⑼論:一作“行”,一作“千”。

⑽并州:地名。唐朝時期的河東道,即今山西太原,當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謂“并州剪”。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2

2、何國治.“咫尺應須論萬里”——介紹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學習與研究,1981,05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創作背景

  杜甫定居成都期間,認識四川著名山水畫家王宰,應王宰之邀約于上元元年(760年)作這首題畫詩。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08-510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鑒賞

  這是一首題王宰畫的詩,原作沒有傳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過他的神來之筆,仿佛為后人再現了這幅氣勢恢宏的山水圖,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首四句先不談畫,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他不愿受時間的催迫,倉猝從事,十日五日才畫一水一石。只在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后,胸有成竹,意興所到,才從容不迫地揮毫寫畫,留下真實的筆跡于人間。這是大家風度,筆墨自然高超。然后詩人進而描寫掛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侖方壺圖。極西的昆侖和極東的方壺對舉,山嶺峰巒,巍峨高聳,由西至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縱橫錯綜,蔚為壯觀。畫面空間非常遼遠廣闊,構圖宏偉,氣韻生動,給人以雄奇壯美的感受。“壯哉”一詞,表達了詩人觀畫時的美感體會和由衷的贊嘆。此圖不是某一山岳的實地寫生,而是祖國崇山峻嶺在藝術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帶有中國山水畫想象豐富、構圖巧妙的特色。

  中間五句,杜甫從仄聲韻轉押平聲東、鐘韻,用昂揚鏗鏘的音調描摹畫面上的奇偉水勢,與巍巍群山相間,筆墨酣暢淋漓。“巴陵洞庭日本東”句中連舉三個地名,一氣呵成,表現圖中江水從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東部海面,源遠流長,一瀉千里,波瀾壯闊。詩里的地名也不是實指而是泛指,是藝術上的夸張和典型概括。“赤岸水與銀河通”和“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涼州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勢浩瀚渺遠,連接天際,水天一色,仿佛與銀河相通。這里形容水勢的壯美,與上面描繪山勢的雄奇相呼應,山水一體,相得益彰。“中有云氣隨飛龍”句,語意出《莊子·逍遙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古書也有“云從龍”的說法。這里指畫面上云氣迷漫飄忽,云層團團飛動。詩人化虛為實,以云氣烘托風勢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風力得以形象地體現出來。筆勢自然活潑。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急急駕舟駛向岸邊躲避,山上樹木被掀起洪濤巨浪的暴風吹得低垂俯偃。“山木盡亞洪濤風”,著一“亞”字,便把大風的威力表現得活靈活現。詩人著意渲染風猛、浪高、水急,使整個畫面神韻飛動。

  以下是介紹這樣巨大的藝術魅力產生的原因。詩人進一步評論王宰高超的繪畫技巧:詩人高度評價王宰山水圖在經營位置、構圖布局及透視比例等方面曠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畫面上繪出了萬里江山景象。“咫尺應須論萬里”,此論亦可看作詩人以極為精煉的詩歌語言概括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富有美學意義。詩人深為這幅山水圖的藝術魅力所吸引:詩人極贊畫的逼真,驚嘆道:“不知從哪里弄來鋒利的剪刀,把吳淞江水也剪來了!”結尾兩句用典,語意相關。相傳晉代索靖觀賞顧愷之的畫,傾倒欲絕,不禁贊嘆:“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練紋歸去。”杜甫在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畫和顧愷之的畫相提并論,用以贊揚昆侖方壺圖的巨大藝術感染力,寫得含蓄簡練。

  這首歌行體詩,寫得生動活潑,揮灑自如。詩情畫意融為一體,讓讀者不知道何者是詩,何者為畫,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清代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讀老杜入峽諸詩,奇思百出,便是吳生王宰蜀中山水圖。自來題畫詩亦惟此老使筆如畫。”可見杜甫題畫詩歷來為人稱道,影響很大。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猜你喜歡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

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

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雜詩九首 其七

明代王廷陳

芳春驟青驪,遨游楚江濱。道旁若堂封,云是呂王墳。

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嘯寒鴟,古隧翔狐群。

溪居

明代陳曰昌

人多物外役,而我獨無營。浩浩復落落,湖山注夙情。

因之不適俗,壯心淹老成。園林聊日涉,守拙若硁硁。

賀王郎季輔新補博士弟子

明代于慎行

諸生魯國受經初,標格王郎玉不如。倚馬舊傳文考賦,籠鵝雅學右軍書。

家聲此日標瓊樹,世業當年論石渠。手澤應須開萬卷,早懷三榮詣公車。

題引翠樓簡元善張兄

劉崧

盡道樓居思不群,滿樓山色翠紛紛。高崖斜日含丹霧,碧嶂清秋起暮云。

江上捲簾通雨氣,月中看劍動星文。來游定覓張公子,載酒題詩過夜分。

送楊以貞文學

明代釋函是

亂馀江海一儒生,如雪肝腸不世情。貧賤只今無鮑叔,死生終古有程嬰。

一身為友唯徇誼,萬里離家豈近名。月夕風晨知己在,升沉誰復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