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柳宗元的詩 > 贈江華長老

贈江華長老

[唐代]:柳宗元

老僧道機熟,默語心皆寂。

去歲別舂陵,沿流此投跡。

室空無侍者,巾屨唯掛壁。

一飯不愿馀,跏趺便終夕。

風窗疏竹響,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滿庭芳草積。

贈江華長老譯文及注釋

譯文

老和尚精通釋氏道義,整天默默不語而心神寧靜。

據說是去年離開舂陵,沿著瀟水投奔零陵。

居室簡陋沒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掛在壁屛。

用餐時一粒飯都不肯剩存,飯后盤腿而坐直至太陽西沉。

窗外風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響,井邊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適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場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注釋

長老:對寺廟住持或德高年長之僧的尊稱。

機:關鍵、要點。

舂(chōng)陵:地名,在今湖南寧遠縣柏家坪。

屨(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跏趺(jīa fū):佛教徒結跏趺坐的略稱,雙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

偶:諧合。

參考資料:

1、王國安.柳宗元詩箋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贈江華長老創作背景

  此詩是柳宗元寫給一位江華籍老和尚的贈詩。此詩作于柳宗元貶謫永州時期(805—815年)。江華籍老和尚是寫此詩前一年才由舂陵移居永州的。此詩應是詩人住龍興寺時,出入寺廟觀察有感后而寫的。

贈江華長老鑒賞

  這是一首酬贈詩,詩中描述了這樣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靜,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簡樸,令人肅然起敬。全詩語言明白曉暢,內容單一。

  全詩可分為三節,前四句是第一節,概括介紹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畫出了老和尚內外特點。中四句為第二節,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節儉的生活。后四句為第三節,寫庭院環境,襯托老和尚不凡的修養。全詩結構勻稱合理。

  此詩在寫法上運用襯托手法。先寫老僧話少心靜,再寫居室空蕩,生活簡樸,環境天然,意在襯托“長老”內在的充實以及對佛道的精熟。在此詩第三節以生活環境的自然幽雅來襯托主人的涵養。另外,此詩所布的“虛白”,如長老的家世如何,緣何而投空門,乃至姓名法號等等,讀者都不得而知。詩人有意將此談化,恰恰突顯了中心內容,使“熟”字成為此詩的詩眼。把讀者的目光引向了長者對佛的熱情與虔誠,“長者”就像是為“佛”而生,為之癡迷,愿為之傾盡生命的堅定執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贈詩答詩,一般都是寫給好友親朋的。像此詩這樣寫給既非親故、又無深交的一般僧侶,是少之又少。這就反映出詩人對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貶謫生活的孤獨寂寞之情。此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長老的敬仰與羨慕,同時也反映出詩人當時舊痛欲罷不能的心境。

柳宗元簡介

唐代·柳宗元的簡介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 柳宗元的詩(193篇)

猜你喜歡

次畢叔文見貽二首

宋代趙蕃

寂寞吾知貴,紛華世所榮。

常評敗素紫,孰愈濁纓清。

宋代馮時行

妾身在代不如意,漢中胡中俱斷腸。

開河待閘苦熱

明代陸深

長江無六月,此語為誰傳。筠簟紗廚里,何人不可憐。

我家本在三江上,竹樹成行更森爽。畫閣含風蘸水開,仙槎到海隨潮長。

贈樂秀才匯川

清代戴亨

伊余削籍游京華,疇昔知交絕來往。踽踽孤蹤近十年,邂逅石閭非夢想。

高才逸氣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賞。眉山即山相繼來,睥睨今古分雄長。

懷顧黃公

清代王又旦

不畏窮愁只著書,幽棲風物近何如?斷云疏雨吳王峴,竹瓦臨江十尺廬。

醉蓬萊·望秋高梨嶺

兩漢佚名

望秋高梨嶺,星下莆陽,慶生賢哲。問瑞蓂留兩莢。小試宏才,暫勞雕邑,布陽春仁澤。庭有馴禽,村無吠犬,稻黃連陌。最是邦人,合掌頂戴,萱草年華,蟠桃春色。卻笑仙翁,覓丹砂金訣。德滿人間,詔來天上,看壽名俱得。歲歲霞觴,鳳凰池畔,賀生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