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寄崔侍御

寄崔侍御

[唐代]:李白

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如不系舟。

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

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脁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寄崔侍御譯文及注釋

譯文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聽著猿啼內心不盡的憂愁,離開家鄉時間太長我如同一只失去纜船的小舟四處飄泊。

最為可憐的是我如孤雁獨自南飛大海,于是羨慕雙溪還知道向北而流。

崔侍御您屢次解下陳蕃之榻來招待我,我這匆匆過客卻難以登臨謝脁樓。

此處您我別離就如同落葉飄飛,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飛散而去。

注釋

崔侍御:即崔成甫,長安人,開元中進士及第,任秘書省校書郎,轉馮翊縣尉、陜縣尉,后攝監察御史,天寶五年(746),為李林甫所排擠,貶黜湘陰,乾元元年卒(見郁賢皓《李白展開閱讀全文 ∨

寄崔侍御鑒賞

  這首詩前二句點明地點、時間、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畫面,渲染出凄涼的氛圍。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為凄寒;離別是令人傷感的,而在離別之前的夜晚,目睹滿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則尤為傷感。詩人將離開故地稱為“去國’’,見出詩人對宣城依戀之深;把將要開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顯見詩人在此地只是短暫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戀深,烘托內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兩句緊承上文,進一步展示詩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飛,故有“獨憐”之嘆;又由南飛之雁的孤獨,轉生“卻羨“雙溪“北”流之感。這里,詩人通過一“南”一“北”,一“憐”一“羨”,曲折地表達了不愿南行,卻只得南行;渴望北歸,又無法北歸的復雜情感。

  五、六兩句宕開一筆,借陳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時,以“過客”回應篇首“不系舟”,表明詩人確是行色匆匆,竟連最愛登臨的謝脁樓也難以光顧了。最后兩句正面揭示題旨,用落葉為喻,點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別了,其中寓有無限飄零之感,增添了全詩的悲涼色彩。

  這首詩格調略顯低沉,和詩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關。從表現手法上看,全詩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勁直之氣,極耐人咀嚼品味。中間兩聯對仗嚴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勢。結語處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遠,有不盡之思。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知府黃龍圖

宋代劉弇

由來昭武勝天臺,淑氣俄鐘命世材。天上月華方攝兔,人間春色已先梅。

長庚夢白真無敵,嵩岳生申世有開。直恐龍陂清澈底,照人都入骨毛來。

河北村題壁

清代延君壽

煙散前林霽,茅檐罷午炊。雨多收稼晚,鴉亂定巢遲。

糝米田家飯,《豳風》壁上詩。愿將歸隱意,說與牧羊兒。

銅雀瓦硯歌一首謝林法曹

宋代劉克莊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

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

野田黃雀行

曹睿

四夷重譯貢。百姓謳吟詠太康。

續十蟲吟3

舒岳祥

蟲有齧桑羊,兩鉗如角怒。

玄甲類蛣蜣,亦如龜背負。

次周紀善韻

元代胡奎

大鵬摶九霄,不如海鷗逸。白首歸故里,心神猶恍忽。

我足不良行,我言竟誰述。多君富文藻,詞源倒溟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