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俠篇
游俠篇。魏晉。張華。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明。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食客三千余,門下多豪英。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魏晉]:張華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明。
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門下多豪英。
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
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
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
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
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明。
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餘,門下多豪英。
遊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
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
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
美哉遊俠士,何以尚四卿。
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譯文
風度翩翩的戰國四公子,在那個戰亂的時代成就了自己的賢達之名。那時龍爭虎斗,戰國七雄相互抗衡。但他們之所以成就自己的萬古美名,多是依靠他們招徠的門下食客。孟嘗君出函谷關,依靠門客學雞叫,才得以順利通過。信陵君救趙國后,留居趙國,后秦攻打魏國,魏王召信陵君回來,秦兵不再敢伐魏。秦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說服了楚王,楚國才出兵相救。春申君曾經游說秦王,才使楚國太子得以還楚。游俠之士真是賢明,但他們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我則與那些游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為師。
注釋
四公子:指戰國時期的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
七國:指戰國七雄。
縱橫:指無拘無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孟嘗”兩句:指孟嘗君出函谷關,依靠門客學雞叫,才得以順利通過。
“信陵”兩句:指信陵君救趙國后,留居趙國,后秦攻打魏國,魏王召信陵君回來,秦兵不再敢伐魏。
趙勝:即平原君。
詛:以福禍之言在神前相約定。
黃歇:指春申君。
荊:楚國別名。
老、彭:老子、彭祖。
張華的詩風表現了由魏到晉的過渡。他的《游俠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詩中贊賞游俠之士和戰國四公子的賢明。
唐代·張華的簡介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張華工于詩賦,詞藻華麗。編纂有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隋書·經籍志》有《張華集》十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張茂先集》。張華雅愛書籍,精通目錄學,曾與荀勖等人依照劉向《別錄》整理典籍。《宣和書譜》載有其草書《得書帖》及行書《聞時帖》。
...〔
? 張華的詩(54篇) 〕
宋代:
鄭思肖
無力可為用,登樓欲斷魂。望西憂逆賊,指北說中原。
糧運供淮餉,軍行戍漢屯。何年遂所志,一統正乾坤。
無力可為用,登樓欲斷魂。望西憂逆賊,指北說中原。
糧運供淮餉,軍行戍漢屯。何年遂所志,一統正乾坤。
明代:
趙完璧
揮灑憑誰共好春,青云何幸挹詩人。十分佳句凝清聽,大歷風流亦迫真。
揮灑憑誰共好春,青雲何幸挹詩人。十分佳句凝清聽,大曆風流亦迫真。
:
李時勉
仆夫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
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
仆夫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
山險曆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雲端。
明代:
王夫之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
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
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