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王建的詩 > 海人謠

海人謠

[唐代]:王建

海人無家海里住,采珠役象為歲賦。

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

海人謠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海人沒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們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擷珍珠,殺象取牙來繳納賦稅。險惡的波浪翻涌連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皇宮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滿的府庫。

注釋

海人:常潛海底的勞動者。

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為納稅的交通工具。

惡波:指險惡的波濤。山塞路:言陸運之苦。

未央宮:西漢長安宮名,這里借指唐代皇宮。

殺象:象牙是貢物,殺象可以取牙。傳說生活在海上的人有殺象祭風神以祈求風波平靜的習俗。

海人謠鑒賞

  此詩是一篇新樂府,通過鮮明的對比,揭示了在封建統治者的橫征暴斂下,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海人無家海里住”,詩一開始便交代了“海人”的生活狀況及其工作環境。他們沒有屬于自己的家,常下水作業,大部分時間浸泡在又咸又澀的海水里。一個“住”字形象而準確地反映出“海人”的工作時間之長,勞動強度之大。用字可謂精準。次句“采珠役象為歲賦”對首句作了補敘。“海人”以采珠為業,以交納賦稅為目的。可見當時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負擔何其繁重,工作條件又是何其低劣。“惡波橫天山塞路”乃詩人渲染之筆,對前兩句作出具體的描繪。采珠之時常常是風大浪急、波濤蔽日,運珠之途常常是山陡路仄,坎坷難行。而“海人”卻要年復一年地辛苦勞作,毫無安閑之時。度日非常艱難。以上三句對“海人”采珠納稅的整個過程描繪得層層深入,用語簡潔生動,形象鮮明,通俗明晰。

  末句“未央宮中常滿庫”是此詩最為精彩之處。與“海人”的無家與未央宮里的珠寶常常填滿庫房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這里寫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未央宮中滿庫房的珠寶竟是“海人”終年辛苦所得,而“海人”卻窮困潦倒至“無家”的地步。詩人先以“海人”為描寫對象,再現了他們工作條件的艱苦及其工作環境的惡劣程度,結尾處用重筆突出主題,戛然而止,用筆簡潔峭拔,入木三分。勞動的果實自己不能享有,而全被統治者拿去,主人公內心的怨恨、哀傷可想而知。但詩人不予說破,語氣含蓄,意在言外,隱含了作者對統治階級肆意盤剝勞動人民的無恥行經的強烈諷刺和憤慨。王安石曾這樣評價王建的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通篇看來,王建的《海人謠》篇幅短小,構思巧妙,語言通俗易懂且凝練精悍,極富表現力,有民歌諺謠的色彩,“獨張籍、王建二家體制相似,稍復古意。或舊曲新聲,或新題古意,詞旨通暢,悲歡窮泰,慨然有古歌謠之風。”(《唐音癸簽》卷七引)。通過前三句與尾句的對比,清晰地反映了詩人的不平和憤怒,尾句一出,便于不動聲色中將題旨表露出來。

王建簡介

唐代·王建的簡介

王建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 ? 王建的詩(363篇)

猜你喜歡

秋暑登道風山應群諒浩斌之約也

傅子馀

赤日杲杲行方中,須臾大火燒長空。海涯七月天如沸,獨有此地神所鐘。

二子高步將誰同,四山歷歷無奇峰。乃從高處望鄉國,亦思絕頂摩神宮。

挽趙秋曉

宋代張孺子

早袖經綸手,歸歟臥首陽。

可憐心錦繡,不補帝衣裳。

寄題水木清華亭

元代宋褧

僻地開三徑,荒山住一翁。棲遲瞰澄澈,結搆倚蔥蘢。

畫檻穿黃蝶,芳塍散白豵。云湫龍恍惚,月砌鶴氋氃。

游青城山

楊可弼

我笑羊叔子,峴首矜一生。

又怪謝阿客,伐山覓崢嶸。

搗練子·初酒醒

兩漢佚名

初酒醒,乍衣單。褪著裙兒側著冠。門外小橋寒食夜,月明人去杏花殘。

雜題畫 其十一 李唐山水

釋妙聲

故國江山入莫秋,煙波留與后人愁。古今不預興亡事,只有滄浪獨釣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