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籍的詩 > 征婦怨

征婦怨

[唐代]:張籍

征婦怨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秋風蕭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擾邊塞,屠殺邊地將領。漢軍傷亡慘重,全部喪生在遼水邊境。由于萬里之外白骨無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們。征婦曾經設想與丈夫、兒子共同生活,即使貧賤卻舒心。如今丈夫死在戰(zhàn)場上,今后誰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遺孤生下來怎樣哺育?雖然還活著但就像白天的蠟燭那樣暗淡無光,生活毫無希望。

注釋

歿(mò):覆沒、被消滅。

招魂葬:民間為死于他鄉(xiāng)的親人舉行的招魂儀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依倚:依賴、依靠。

同居:與丈夫、兒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晝燭:白天的蠟燭,意為暗淡無光,沒用處。

征婦怨鑒賞

  在古典詩詞中,良人從軍、征婦哀怨是一大習見題材。張籍《征婦怨》卻翻出新意,以其摧心嘔血、深至沉痛而卓然不群,享譽后世。此詩雖是小詩,但謀篇布局轉折多變。由群哭場面轉至獨哀鏡頭,以大襯小。又以向往轉至現(xiàn)實,以樂襯哀。大小相形、哀樂相輔、正襯反襯、盤旋作勢。結構之針線綿密、起伏曲折,對哀情的表達起了烘托渲染作用。

張籍簡介

唐代·張籍的簡介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 張籍的詩(387篇)

猜你喜歡

都門別曾乾義 其一

明代韓上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

為吏部師尚書題畫 其五 竹鶴

金幼孜

養(yǎng)就丹砂雪作團,終朝俛啄近瑯玕。三山碧海休歸去,好向瑤池弄羽翰。

夏朝同顧九和侍講湛次泉編修應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

明代鄭善夫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波浪魚龍游。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

次韻

明代鄭潛

山從遠浦盡,路向斷橋過。破屋鳴春雨,寒潮送晚波。

故人耀華轂,小隱隔蓬窩。出處從吾好,前川寄一蓑。

季夏游西山憶舊

玄燁

尋芳踏綠野,萬紫迷深溪。地遠峰頭闊,山高水勢低。

飛花疑舊夢,煙柳促新題。沙暖鴛鴦睡,萋萋草滿堤。

春日承郭陳袁王四翁丈邀飲龍津飛云園林 其四

明代王弘誨

逸興看中圣,高談接上賢。鶯聲嬌出谷,鶴舞媚窺筵。

饌出庖人細,歡逢知己偏。相忘賓主意,臨別幾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