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仲冬二七
洞仙歌·仲冬二七。清代。朱彝尊。 仲冬二七,算良期須果。若再沉吟甚時可。況熏爐漸冷,窗燭都灰,難道又各自抱衾閑坐。銀灣橋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懷中半霄墮,歸去忒匆匆,軟語丁寧,第一怕,襪羅塵涴。料消息青鸞定應知,也莫說今番,不曾真個。
[清代]:朱彝尊
仲冬二七,算良期須果。
若再沉吟甚時可。
況熏爐漸冷,窗燭都灰,難道又各自抱衾閑坐。
銀灣橋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懷中半霄墮,歸去忒匆匆,軟語丁寧,第一怕,襪羅塵涴。
料消息青鸞定應知,也莫說今番,不曾真個。
仲冬二七,算良期須果。
若再沉吟甚時可。
況熏爐漸冷,窗燭都灰,難道又各自抱衾閑坐。
銀灣橋已就,冉冉行雲,明月懷中半霄墮,歸去忒匆匆,軟語丁甯,第一怕,襪羅塵涴。
料消息青鸞定應知,也莫說今番,不曾真個。
唐代·朱彝尊的簡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
? 朱彝尊的詩(233篇) 〕
近現代:
龍榆生
看一枝、春色逐人來,雙臉暈潮妝。對遙山斜睇,修篁倦倚,照影寒塘。
曾是霜侵雪壓,歲月去堂堂。留得芳心在,省識東皇。
看一枝、春色逐人來,雙臉暈潮妝。對遙山斜睇,修篁倦倚,照影寒塘。
曾是霜侵雪壓,歲月去堂堂。留得芳心在,省識東皇。
:
陳振家
信如藝苑集群英,山里儼然音樂城。鳥詡舌靈歌百調,蛙矜嗓大叫千聲。
幽蟲走獸齊吟奏,巖罅溪流相放鳴。萬曲唯吾能領會,妙章句句唱和平。
信如藝苑集群英,山裡儼然音樂城。鳥詡舌靈歌百調,蛙矜嗓大叫千聲。
幽蟲走獸齊吟奏,巖罅溪流相放鳴。萬曲唯吾能領會,妙章句句唱和平。
明代:
童軒
汗血曾勞百戰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沖紫霧香。
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為囊。可憐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后二王。
汗血曾勞百戰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沖紫霧香。
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為囊。可憐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後二王。
宋代:
王庭圭
高軒過我不停輪,風袂飄如出嶺云。渭北江東無盡意,何時重得細論文。
高軒過我不停輪,風袂飄如出嶺雲。渭北江東無盡意,何時重得細論文。
:
陳際盛
繞屋千竿修竹,點池半畝新荷。門無熱客來往,始覺清涼意多。
繞屋千竿修竹,點池半畝新荷。門無熱客來往,始覺清涼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