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社稷壇與風雷雨師師之壇混為一區其間多
遂寧社稷壇與風雷雨師師之壇混為一區其間多。宋代。魏了翁。 始余求諸社,窮巷窈而曲。草陰荒蒙茸,林影亂樸樕。其中有屋廬,其下主以木。社稷風雨雷。皆於此乎告。趨暗不求陽,如叢祠而局。就簡不辨方,如古墓而族。引我拜乎上,高床被茵褥。使我視所陳,紙幣薦薌燭。爵不以坫寘,酒不以茅縮。牲不以碑麗,齋戶不以宿。於禮無所稽,承訛已云熟。從之則咈余,不從亦違俗。是心既不慊,雖暫亦為瀆。屋不受不陽,此豈容有屋。先易其甚者,余事踵相屬。其有不逮為,則以告新牧。
始余求諸社,窮巷窈而曲。
草陰荒蒙茸,林影亂樸樕。
其中有屋廬,其下主以木。
社稷風雨雷。皆於此乎告。
趨暗不求陽,如叢祠而局。
就簡不辨方,如古墓而族。
引我拜乎上,高床被茵褥。
使我視所陳,紙幣薦薌燭。
爵不以坫寘,酒不以茅縮。
牲不以碑麗,齋戶不以宿。
於禮無所稽,承訛已云熟。
從之則咈余,不從亦違俗。
是心既不慊,雖暫亦為瀆。
屋不受不陽,此豈容有屋。
先易其甚者,余事踵相屬。
其有不逮為,則以告新牧。
魏了翁簡介
唐代·魏了翁的簡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贈太師、秦國公,謚文靖。魏了翁反對佛、老“無欲”之說,認為圣賢只言“寡欲”不言“無欲”,指出“虛無,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學,但也懷疑朱注各經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極,而人心已又為天地之太極”,強調“心”的作用,又和陸九淵接近。能詩詞,善屬文,其詞語意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著有《鶴山全集》、《九經要義》、《古今考》、《經史雜鈔》、《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 ? 魏了翁的詩(67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