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宋代。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將欲神變驚風目,故斂光芒歸窘步。示現雖同人異見,開遮未判誰無懼。臂力遙擎妙喜來,頂光近攝清涼互。我來親睹未曾有,方審傳聞元不誤。陽春正值風日好,陰雨不逢雷雹怒。入夢惟憂神鬼知,乘危暗有龍王護。招提問路方上征,世界當空已先布。千林寂歷鳥聲少,萬嶺奔騰云氣聚。高峰初到莆休歇,圓相俄驚成指顧。一壺恍入物外天,五里知非世間霧。感通咫尺捷影響,變滅須臾嗟電露。公居福地寶巖對,身享耆年仙籍附。兩禁高辭法從班,一燈久續禪宗炷。正始余風獨后凋,建字逸駕爭先鶩。忽聆酬唱便隨喜,要與見聞俱得度。愿公且見宰官身,一宅常與軒冕寓。
[宋代]: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
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將欲神變驚風目,故斂光芒歸窘步。
示現雖同人異見,開遮未判誰無懼。
臂力遙擎妙喜來,頂光近攝清涼互。
我來親睹未曾有,方審傳聞元不誤。
陽春正值風日好,陰雨不逢雷雹怒。
入夢惟憂神鬼知,乘危暗有龍王護。
招提問路方上征,世界當空已先布。
千林寂歷鳥聲少,萬嶺奔騰云氣聚。
高峰初到莆休歇,圓相俄驚成指顧。
一壺恍入物外天,五里知非世間霧。
感通咫尺捷影響,變滅須臾嗟電露。
公居福地寶巖對,身享耆年仙籍附。
兩禁高辭法從班,一燈久續禪宗炷。
正始余風獨后凋,建字逸駕爭先鶩。
忽聆酬唱便隨喜,要與見聞俱得度。
愿公且見宰官身,一宅常與軒冕寓。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
三千淨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將欲神變驚風目,故斂光芒歸窘步。
示現雖同人異見,開遮未判誰無懼。
臂力遙擎妙喜來,頂光近攝清涼互。
我來親睹未曾有,方審傳聞元不誤。
陽春正值風日好,陰雨不逢雷雹怒。
入夢惟憂神鬼知,乘危暗有龍王護。
招提問路方上征,世界當空已先布。
千林寂曆鳥聲少,萬嶺奔騰雲氣聚。
高峰初到莆休歇,圓相俄驚成指顧。
一壺恍入物外天,五裡知非世間霧。
感通咫尺捷影響,變滅須臾嗟電露。
公居福地寶巖對,身享耆年仙籍附。
兩禁高辭法從班,一燈久續禪宗炷。
正始餘風獨後凋,建字逸駕爭先鶩。
忽聆酬唱便隨喜,要與見聞俱得度。
願公且見宰官身,一宅常與軒冕寓。
唐代·王之望的簡介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詩人、書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陽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縣),后寓居臺州(今浙江省臨海縣)。其父王綱,任徽州(今安徽省歙縣)通判(與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對金人立賣國求榮的張邦昌為君,為時人所敬重。紹興八年(1138年)中進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臨海。所著有《漢濱集》、《奏議》、《經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時期著名詩人。
...〔
? 王之望的詩(148篇) 〕
明代:
區大相
吾觀嚴子陵,豈缺經世務。玄纁三往反,始識洛陽路。
親勞萬乘問,不肯回頭顧。偃仰帝座上,臥起道情愫。
吾觀嚴子陵,豈缺經世務。玄纁三往反,始識洛陽路。
親勞萬乘問,不肯回頭顧。偃仰帝座上,臥起道情愫。
宋代:
趙蕃
剝啄無嗔叩戶頻,要聽論古誦詩新。
百年風雅久不作,一代典刑今有人。
剝啄無嗔叩戶頻,要聽論古誦詩新。
百年風雅久不作,一代典刑今有人。
:
石維巖
輿筍嘔啞山徑迷,秋風著我下南溪。不遭離亂胡濘淖,自覺川原無町畦。
萬里鄉愁隨處寫,半竿殘日向人低。朋儕為問生涯似,松鼠穿林與竹雞。
輿筍嘔啞山徑迷,秋風著我下南溪。不遭離亂胡濘淖,自覺川原無町畦。
萬裡鄉愁隨處寫,半竿殘日向人低。朋儕為問生涯似,松鼠穿林與竹雞。
明代:
陳履
高樓一上思依依,笑倚瓊枝愿不違。懸榻可堪憐寂寞,開尊偏喜對芳菲。
風生睥睨煙光淡,雨過階除暑氣微。為問登臨能賦者,座中誰似謝玄暉。
高樓一上思依依,笑倚瓊枝願不違。懸榻可堪憐寂寞,開尊偏喜對芳菲。
風生睥睨煙光淡,雨過階除暑氣微。為問登臨能賦者,座中誰似謝玄暉。
:
劉摰
岑令神情竭,裴公柱石衰。國貪黃發舊,身負赤松期。
人也將安仰,天乎不慭遺。延和聽詔語,深見兩宮悲。
岑令神情竭,裴公柱石衰。國貪黃發舊,身負赤松期。
人也將安仰,天乎不慭遺。延和聽詔語,深見兩宮悲。
明代:
鄭岳
君去洞庭何處住,海門迢遞接東甌。湖田歲熟收粳稻,煙渚秋高弄釣舟。
漫說孔明無將略,早知若水是仙流。浮生萬事何時盡,都把閒情付白鷗。
君去洞庭何處住,海門迢遞接東甌。湖田歲熟收粳稻,煙渚秋高弄釣舟。
漫說孔明無將略,早知若水是仙流。浮生萬事何時盡,都把閒情付白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