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 吊阮玲玉
金縷曲 吊阮玲玉。近現代。王季思。 玉汝何時醒。可還能開簾約月,回腰照鏡。羅袂生塵花失艷,眼角啼痕空瑩,再不見雙眸炯炯。擷取人間無限恨,向情天一現驚鴻影。身與世,兩難問。十年蹤跡嗟萍梗。況高堂桑榆境迫,須人定省。誰識銀燈光照處,顰笑都存至性。漫只賞歌清妝靚。謠諑蛾眉何處訴,恨顛風一夜吹春冷。天不管,兒女命。
[近現代]:王季思
玉汝何時醒。可還能開簾約月,回腰照鏡。羅袂生塵花失艷,眼角啼痕空瑩,再不見雙眸炯炯。
擷取人間無限恨,向情天一現驚鴻影。身與世,兩難問。
十年蹤跡嗟萍梗。況高堂桑榆境迫,須人定省。誰識銀燈光照處,顰笑都存至性。
漫只賞歌清妝靚。謠諑蛾眉何處訴,恨顛風一夜吹春冷。
天不管,兒女命。
玉汝何時醒。可還能開簾約月,回腰照鏡。羅袂生塵花失豔,眼角啼痕空瑩,再不見雙眸炯炯。
擷取人間無限恨,向情天一現驚鴻影。身與世,兩難問。
十年蹤跡嗟萍梗。況高堂桑榆境迫,須人定省。誰識銀燈光照處,顰笑都存至性。
漫隻賞歌清妝靚。謠諑蛾眉何處訴,恨顛風一夜吹春冷。
天不管,兒女命。
唐代·王季思的簡介
王季思(1906-1996),學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筆名小米、之操、夢甘、在陳、齊人,室名玉輪軒,祖籍龍灣區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戲的發源地溫州,從小就熱愛戲曲。作為著名的戲曲史論家、文學史家,王季思戲曲研究著作頗豐。他重新整理《西廂記校注》,還帶領弟子蘇寰中等校注《桃花扇傳奇》。他先后主編過高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與《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很多作品被譯成日文與印尼文,在國內外學術界中有重大影響,被譽為“嶺南文化的最后一顆文化靈魂”。
...〔
? 王季思的詩(112篇) 〕
:
俞明震
洪濤穴蛙黽,岸圮江流橫。落日散寒烏,泊舟心轉驚。
吹荻爇殘火,四望無人行。老翁七十馀,煢煢草底生。
洪濤穴蛙黽,岸圮江流橫。落日散寒烏,泊舟心轉驚。
吹荻爇殘火,四望無人行。老翁七十馀,煢煢草底生。
:
弘歷
兔目當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階。何當綠葉生齊日,高枕羲皇夢亦佳。
兔目當年李氏槐,枒槎老幹倚春階。何當綠葉生齊日,高枕羲皇夢亦佳。
元代:
葉颙
丈夫生世六尺軀,饑餐渴飲當及期。目觀鼻嗅耳司聽,各職乃事爾勿離。
喜怒哀樂無妄施,威賞之柄不倒持。雍容進退動合宜,天其相汝百福隨。
丈夫生世六尺軀,饑餐渴飲當及期。目觀鼻嗅耳司聽,各職乃事爾勿離。
喜怒哀樂無妄施,威賞之柄不倒持。雍容進退動合宜,天其相汝百福隨。
清代:
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
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曆曆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雲青甸裡,春雨綠疇邊。
聖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幹}意,總向畫圖傳。
明代:
朱應辰
婆餅焦,小麥黃熟長齊腰。刈麥作餅婆為喜,豈料南山日日雨。
雨多麥損不可食,雖欲婆嗔那復得。
婆餅焦,小麥黃熟長齊腰。刈麥作餅婆為喜,豈料南山日日雨。
雨多麥損不可食,雖欲婆嗔那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