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次韻和青萍居士毗盧寺扶桑十一面觀音丈六瑞像
琵琶仙 次韻和青萍居士毗盧寺扶桑十一面觀音丈六瑞像。近現(xiàn)代。陳方恪。 十丈旃檀,甚彈指、乍現(xiàn)荼羅蓮國。諸寶瓔珞莊嚴(yán),珠鬘晃金碧。宏四愿、尋聲度厄,儼禮補(bǔ)、彌陀遺跡。紺馬朝飛,天琴畫下,音妙靈匹。嘆垂老、萍泊三涂,待憑乞、金簏抉纏幕。還又劫灰揚(yáng)遍,舞洪濤聲急。分瑞露、天心悔禍,普南洲、共被慈力。且化玉帛干戈,歲清時謐。
[近現(xiàn)代]:陳方恪
十丈旃檀,甚彈指、乍現(xiàn)荼羅蓮國。諸寶瓔珞莊嚴(yán),珠鬘晃金碧。
宏四愿、尋聲度厄,儼禮補(bǔ)、彌陀遺跡。紺馬朝飛,天琴畫下,音妙靈匹。
嘆垂老、萍泊三涂,待憑乞、金簏抉纏幕。還又劫灰揚(yáng)遍,舞洪濤聲急。
分瑞露、天心悔禍,普南洲、共被慈力。且化玉帛干戈,歲清時謐。
十丈旃檀,甚彈指、乍現(xiàn)荼羅蓮國。諸寶瓔珞莊嚴(yán),珠鬘晃金碧。
宏四願、尋聲度厄,儼禮補(bǔ)、彌陀遺跡。紺馬朝飛,天琴畫下,音妙靈匹。
歎垂老、萍泊三塗,待憑乞、金簏抉纏幕。還又劫灰揚(yáng)遍,舞洪濤聲急。
分瑞露、天心悔禍,普南洲、共被慈力。且化玉帛幹戈,歲清時謐。
唐代·陳方恪的簡介
陳方恪(1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云閣、浩翠樓、鸞陂草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為“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nèi)。受家學(xué)影響,從小習(xí)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fēng)流倜儻,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zhèn)稱為“金陵最后一個貴族”。
...〔
? 陳方恪的詩(135篇) 〕
宋代:
李之儀
疏簾弄影不驚塵,百憶恒沙認(rèn)此身。轉(zhuǎn)盼回頭已陳跡,那知猶作未歸人。
疏簾弄影不驚塵,百憶恒沙認(rèn)此身。轉(zhuǎn)盼回頭已陳跡,那知猶作未歸人。
清代:
李燧
匹練橫空日氣清,菰蒲葉戰(zhàn)風(fēng)蕭蕭。一聲雷送太湖雨,七十二峰云擁潮。
匹練橫空日氣清,菰蒲葉戰(zhàn)風(fēng)蕭蕭。一聲雷送太湖雨,七十二峰雲(yún)擁潮。
清代:
易順鼎
靈旗風(fēng)大。悵春陰換盡,都飛涼靄。魚地鋪冰,蟾天浸月,不照尋常眉黛。
小蚊已辭秋帳,成就芳名百代。淚休灑,自翠蛾無恙,青蠅安在。
靈旗風(fēng)大。悵春陰換盡,都飛涼靄。魚地鋪冰,蟾天浸月,不照尋常眉黛。
小蚊已辭秋帳,成就芳名百代。淚休灑,自翠蛾無恙,青蠅安在。
明代:
陳龍
南浦蒹葭覆釣舟,草堂人去水空流。凄涼煙月滄洲晚,憔悴霜風(fēng)玉樹秋。
身世百年同逆旅,功名兩字等浮漚。史臣異日書高潔,東漢嚴(yán)光是匹儔。
南浦蒹葭覆釣舟,草堂人去水空流。凄涼煙月滄洲晚,憔悴霜風(fēng)玉樹秋。
身世百年同逆旅,功名兩字等浮漚。史臣異日書高潔,東漢嚴(yán)光是匹儔。
:
弘歷
秋氣澄石泉,淨(jìng)呈太古鏡。不為整衣冠,堪因悅心性。
:
弘歷
密點還疏點,冰心復(fù)水心。被田同暢悅,助景好探尋。
入沼無痕化,推篷有冷侵。不知誰戴氏,仿佛泛山陰。
密點還疏點,冰心複水心。被田同暢悅,助景好探尋。
入沼無痕化,推篷有冷侵。不知誰戴氏,仿佛泛山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