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舊游 其四
憶舊游 其四。清代。易順鼎。 怎蘼蕪似水,浸透春愁,軟綠無涯。莫倚飛臺望,但游絲飏暖,鶯界全遮。東風(fēng)萬里詩夢,沿路訪梨花。怕燕子重來,名聞影隔,不認(rèn)盧家。還差。悼芳稿,付小院鵑紅,私哭年華。禪榻分新火,道情天醒后,味只思茶。百蠻縱有微雨,休問酒旗斜。拚悶掩鴛樓,江南更比春遠(yuǎn)些。
[清代]:易順鼎
怎蘼蕪似水,浸透春愁,軟綠無涯。莫倚飛臺望,但游絲飏暖,鶯界全遮。
東風(fēng)萬里詩夢,沿路訪梨花。怕燕子重來,名聞影隔,不認(rèn)盧家。
還差。悼芳稿,付小院鵑紅,私哭年華。禪榻分新火,道情天醒后,味只思茶。
百蠻縱有微雨,休問酒旗斜。拚悶掩鴛樓,江南更比春遠(yuǎn)些。
怎蘼蕪似水,浸透春愁,軟綠無涯。莫倚飛臺望,但遊絲飏暖,鶯界全遮。
東風(fēng)萬裡詩夢,沿路訪梨花。怕燕子重來,名聞影隔,不認(rèn)盧家。
還差。悼芳稿,付小院鵑紅,私哭年華。禪榻分新火,道情天醒後,味隻思茶。
百蠻縱有微雨,休問酒旗斜。拚悶掩鴛樓,江南更比春遠(yuǎn)些。
唐代·易順鼎的簡介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shí)甫、實(shí)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jīng)史講席。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zhàn)。庚子事變時(shí),督江楚轉(zhuǎn)運(yùn),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
? 易順鼎的詩(381篇) 〕
:
董紀(jì)
始終情意兩蹉跎,離恨雖多話亦多。只有茜溪溪上月,照人一直到寬河。
始終情意兩蹉跎,離恨雖多話亦多。隻有茜溪溪上月,照人一直到寬河。
宋代:
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xì)行。
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xì)行。
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兩漢:
佚名
搗練子,賦梅青。休共檀梨取次爭。葉底青青如豆小,已知金鼎待和羹。
搗練子,賦梅青。休共檀梨取次爭。葉底青青如豆小,已知金鼎待和羹。
宋代:
王十朋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復(fù)韓子操,援琴鼓揚(yáng)揚(yáng)。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複韓子操,援琴鼓揚(yáng)揚(yáng)。
宋代:
朱翌
嘉瑞真成一旦逢,寄箋天下托鵬風(fēng)。分無侑坐歌眉綠,但有挑蔬凍指紅。
畫史莫傳飛舞勢,詩人俱盡琢磨工。此間不見乾坤妙,妙在竹扉山崦中。
嘉瑞真成一旦逢,寄箋天下托鵬風(fēng)。分無侑坐歌眉綠,但有挑蔬凍指紅。
畫史莫傳飛舞勢,詩人俱盡琢磨工。此間不見乾坤妙,妙在竹扉山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