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張文虎的詩 >
奉次湘鄉(xiāng)相侯韻贈巴陵老儒吳南屏即題所著國風原指后
奉次湘鄉(xiāng)相侯韻贈巴陵老儒吳南屏即題所著國風原指后
奉次湘鄉(xiāng)相侯韻贈巴陵老儒吳南屏即題所著國風原指后。清代。張文虎。 閉門研經(jīng)幾礱篩,攝齊升堂五鹿摧。等身著書老更健,一舸浮江遠肯來。洗兵欲傾東海水,訪舊重話西廳槐。祇園小飲今雨集,急溜共聽飛湍豗。良玉在璞有含蘊,和風著人無牾乖。文章不拾韓柳唾,詩句恥撥陰何灰。即今東南漸舒困,雖有旱潦仍免災(zāi)。中興戡亂首郭李,名世重望專伊萊。保障巖疆眾所母,包羅賢俊公皆孩。大施文教剔鼠蠹,豫養(yǎng)蒙孺消蜂豺。感通情性孰詩若,動言淫奔毋固哉。好學(xué)深思在達識,以意逆志非浪猜。考求篇什曩有愿,中值干戈茲久隤。當時借物托褒刺,正似微詞書定哀。會正人心抉茅塞,先明古義袪塵霾。維侯勛業(yè)白日爛,吾子撰述秋霜皚。衰慵自幸窺豹管,流俗何恤驚蛇杯。國風既看癥結(jié)解,雅頌亦冀康莊開。郊禖履拇未敢信,勿徇鄭說誣姜邰。
[清代]:張文虎
閉門研經(jīng)幾礱篩,攝齊升堂五鹿摧。等身著書老更健,一舸浮江遠肯來。
洗兵欲傾東海水,訪舊重話西廳槐。祇園小飲今雨集,急溜共聽飛湍豗。
良玉在璞有含蘊,和風著人無牾乖。文章不拾韓柳唾,詩句恥撥陰何灰。
即今東南漸舒困,雖有旱潦仍免災(zāi)。中興戡亂首郭李,名世重望專伊萊。
保障巖疆眾所母,包羅賢俊公皆孩。大施文教剔鼠蠹,豫養(yǎng)蒙孺消蜂豺。
感通情性孰詩若,動言淫奔毋固哉。好學(xué)深思在達識,以意逆志非浪猜。
考求篇什曩有愿,中值干戈茲久隤。當時借物托褒刺,正似微詞書定哀。
會正人心抉茅塞,先明古義袪塵霾。維侯勛業(yè)白日爛,吾子撰述秋霜皚。
衰慵自幸窺豹管,流俗何恤驚蛇杯。國風既看癥結(jié)解,雅頌亦冀康莊開。
郊禖履拇未敢信,勿徇鄭說誣姜邰。
閉門研經(jīng)幾礱篩,攝齊升堂五鹿摧。等身著書老更健,一舸浮江遠肯來。
洗兵欲傾東海水,訪舊重話西廳槐。祇園小飲今雨集,急溜共聽飛湍豗。
良玉在璞有含蘊,和風著人無牾乖。文章不拾韓柳唾,詩句恥撥陰何灰。
即今東南漸舒困,雖有旱潦仍免災(zāi)。中興戡亂首郭李,名世重望專伊萊。
保障巖疆衆(zhòng)所母,包羅賢俊公皆孩。大施文教剔鼠蠹,豫養(yǎng)蒙孺消蜂豺。
感通情性孰詩若,動言淫奔毋固哉。好學(xué)深思在達識,以意逆志非浪猜。
考求篇什曩有願,中值幹戈茲久隤。當時借物托褒刺,正似微詞書定哀。
會正人心抉茅塞,先明古義袪塵霾。維侯勳業(yè)白日爛,吾子撰述秋霜皚。
衰慵自幸窺豹管,流俗何恤驚蛇杯。國風既看癥結(jié)解,雅頌亦冀康莊開。
郊禖履拇未敢信,勿徇鄭說誣姜邰。
唐代·張文虎的簡介
(1808—1885)江蘇南匯人,字孟彪,又字嘯山,自號天目山樵,又號華谷里民。諸生。同治中入曾國藩幕,保候選訓(xùn)導(dǎo)。曾應(yīng)金陵書局聘,校《史記》,世稱善本。晚講學(xué)于南菁書院。習(xí)經(jīng)史、小學(xué)、歷算、樂律。嘗館金山錢熙祚家三十年,校《守山閣叢書》、《指海》等數(shù)百種。喜讀《儒林外史》,有評點本。另有《校刊史記札記》、《古今樂律考》、《舒藝室隨筆》、《舒藝室雜著》等。
...〔
? 張文虎的詩(9篇) 〕
:
林英男
臘梅隕后一春酸,戚戚松楸宿草寒。鯉對空庭荒六秩,歌呺四壁吊孤鸞。
敲欹駑骨詩猶悔,哭白烏頭夜未殘。片霎鵑聲夕陽里,南陔無處采幽蘭。
臘梅隕後一春酸,戚戚松楸宿草寒。鯉對空庭荒六秩,歌呺四壁吊孤鸞。
敲欹駑骨詩猶悔,哭白烏頭夜未殘。片霎鵑聲夕陽裡,南陔無處采幽蘭。
清代:
毛士釗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
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
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宋代:
陳淵
休論暮四同朝四,且說前三與后三。造物戲人無足較,老禪深處要重參。
休論暮四同朝四,且說前三與後三。造物戲人無足較,老禪深處要重參。
宋代:
沈遼
我昔乘興游荊溪,數(shù)訪道人溪水西。道人飄然舍我去,有如白云謝污泥。
我來云間亦未久,惠然相顧攜枯藜。時人莫將老相識,解空第一須菩提。
我昔乘興遊荊溪,數(shù)訪道人溪水西。道人飄然舍我去,有如白雲(yún)謝污泥。
我來雲(yún)間亦未久,惠然相顧攜枯藜。時人莫將老相識,解空第一須菩提。
清代:
鄧漢儀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說戰(zhàn)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後偏能說戰(zhàn)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清代:
梁啟超
久分生涯托澗薖,齏鹽送老意如何?奇情未合銷磨盡,風雨中宵一嘯歌。
久分生涯托澗薖,齏鹽送老意如何?奇情未合銷磨盡,風雨中宵一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