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戴安撫書院額
謝戴安撫書院額。宋代。釋印肅。 普庵以此香,回向大居士。幻盡覺圓者,妙意難遮覆。惠我二筆端,三昧非迷悟。世間豈識知,何處尋門戶。六字光慈化,千古人欽慕。象出普庵名,天龍常守護。法本付賢侯,利益何窮數。傷嗟逐末流,忙忙失元路。千里萬里體無間,世世世間非我所。謝安撫,云軒密布巴陵時,愿長青眸垂一顧。
[宋代]:釋印肅
普庵以此香,回向大居士。
幻盡覺圓者,妙意難遮覆。
惠我二筆端,三昧非迷悟。
世間豈識知,何處尋門戶。
六字光慈化,千古人欽慕。
象出普庵名,天龍常守護。
法本付賢侯,利益何窮數。
傷嗟逐末流,忙忙失元路。
千里萬里體無間,世世世間非我所。
謝安撫,云軒密布巴陵時,
愿長青眸垂一顧。
普庵以此香,回向大居士。
幻盡覺圓者,妙意難遮覆。
惠我二筆端,三昧非迷悟。
世間豈識知,何處尋門戶。
六字光慈化,千古人欽慕。
象出普庵名,天龍常守護。
法本付賢侯,利益何窮數。
傷嗟逐末流,忙忙失元路。
千裡萬裡體無間,世世世間非我所。
謝安撫,雲軒密布巴陵時,
願長青眸垂一顧。
唐代·釋印肅的簡介
釋印肅(一一一五~一一六九),號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六歲從壽隆院賢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發,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開元寺受戒。游湖湘,謁大溈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歸壽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營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卷上《年譜》、《悟道因緣》、《塔銘》。 印肅詩,輯自《普庵印肅禪師語錄》,編為三卷。
...〔
? 釋印肅的詩(332篇) 〕
元代:
徐賁
溪南種田溪北住,屋東栽桑屋西樹。阿翁八十不出戶,長男踏車婦織布。
大女送飯小絡紗,幼男放牛未還家。年年納得官家足,篋有馀布甑有粟。
溪南種田溪北住,屋東栽桑屋西樹。阿翁八十不出戶,長男踏車婦織布。
大女送飯小絡紗,幼男放牛未還家。年年納得官家足,篋有馀布甑有粟。
宋代:
劉才邵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云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
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
賢能攄逸志,振跡比蛟龍。雲雨時方得,煙霄路自逢。
濯鱗沾帝澤,擁足脫塵蹤。物外將輕矯,池中豈解容。
清代:
鐘駿聲
好風如縷月如圭,破曉乘軺西復西。野漲忽迷三里渡,村謳猶唱六郎堤。
一鞭古驛尋沙遠,幾樹垂楊映水低。稍喜紅曦猶未透,趁涼且自過前溪。
好風如縷月如圭,破曉乘軺西複西。野漲忽迷三裡渡,村謳猶唱六郎堤。
一鞭古驛尋沙遠,幾樹垂楊映水低。稍喜紅曦猶未透,趁涼且自過前溪。
:
陳振家
大乖時命一吟徒,自繪丘山小隱圖。喬木環遮天似蓋,清溪斜繞水成弧。
鋁鍋可煮三餐飯,茅舍能容六尺軀。塵外悠悠消歲月,者番不學杞人愚。
大乖時命一吟徒,自繪丘山小隱圖。喬木環遮天似蓋,清溪斜繞水成弧。
鋁鍋可煮三餐飯,茅舍能容六尺軀。塵外悠悠消歲月,者番不學杞人愚。
:
金鑒才
淇園誰植露中枝,影落滄波有所思。江上綸竿高士釣,庭前竹馬小兒騎。
到階暮色重重積,穿戶斜光寂寂移。莫道已臨天尺五,瀟湘風雨不勝悲。
淇園誰植露中枝,影落滄波有所思。江上綸竿高士釣,庭前竹馬小兒騎。
到階暮色重重積,穿戶斜光寂寂移。莫道已臨天尺五,瀟湘風雨不勝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