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賀的詩 > 秦宮詩

秦宮詩

[唐代]: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

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

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繡麻鞋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卷起黃河向身瀉。

皇天厄運猶曾裂,秦宮一生花底活。

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秦宮詩鑒賞

  詩的第一聯直接描寫秦宮的穿著打扮,“越羅衫袂”、“玉刻麒麟”、“紅腰帶”‘將一位俊美少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現在讀者面前;第二聯以樓下行人的視角看待秦宮:他在如霧的濃香中仿佛是一個神仙,足見秦宮的仙人之姿。第三、四聯描繪了秦宮宴請的盛況,“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對宴會的時間作了交代,春色茫茫無邊;第四聯通過燭臺下堆積的燭淚,昭示著秦宮日夜尋歡作樂,生活荒淫無度。第五聯以“鸚鵡”、“哮虎”指代“孫壽”、梁冀”,秦宮可以馴服孫壽、梁冀兩類不同的人,其手段之高明顯而易見,所以他能享受榮華富貴顯得那么“合情合理”。第六、七、八聯詳細地描述了秦宮奢華的生活:半夜就要開始準備早宴,而食物的材料更是千年難得一見的白鹿,這等豪奢怎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第七聯讀者看到的是一個騎著駿馬,趾高氣揚地欣賞圖畫的秦宮,一副小人得勢的丑惡嘴臉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來;第八聯用夸張的手法,將秦宮花錢的速度比擬為黃河之水傾瀉,毫無節制,而梁冀怎么能供的起呢?就是靠盜竊國庫啊!中國有句古話“多行不義必自斃”,那么如此奢華的秦宮的下場呢?第九聯為讀者作了解答,秦宮一生都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可悲可嘆啊,當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秦宮卻醉倒在溫柔鄉里,最后一聯把秦宮的醉態細致地展縣出來,他僅僅是一個家奴,怎么會有如此大的權利,如此糜爛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外戚或是宦官專權造成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古人對繁華鼎盛的感慨,到此方顯得深沉。只是王、謝乃是名門士族所出的名臣,而梁冀則不過是橫行一時、禍亂國民的罪臣奸臣罷了。梁氏一族久遭排擠壓抑,一旦得勢,卻又驕橫殘暴,終至一場春夢,落得灰飛煙滅。對感官印象的鋪張必然導致詩中出現大量的通感手法。李賀大概也是古代詩人當中通感手法運用得最具有個人特色的一位。他將直覺經驗進行綜合、變形、轉換,并在視、聽、觸、味、嗅諸種感覺之外加入情意覺的作用,使詩歌盡可能地復現出自己感覺中的世界。李賀詩中成功使用通感的例子非常多,通感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視、聽覺的互通,在《秦宮詩》中“帳底吹笙香霧濃”,將聽覺與嗅覺結合,使人感覺周圍是一片仙境。在李賀的詩中,我們幾乎隨時可以看見“泣”、“啼”、“驚”、“恨”一類反映作者那痛苦精神狀態的詩。而秦宮這樣一個靠出賣色相獲得重用,和詩人擁有過人才華卻無緣參加應舉考試相比,李賀又是作何感想?這首詩沒有冷艷而凄迷的意境,也沒有奇異乃至怪誕的想象。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秦宮以色侍人,單看詩人的詩句,就已經令人魂牽夢縈了。在這首詩中,采用白描的手法,除了首聯純粹直接描寫秦宮玉樹臨風的外表,下面全部用一連串的動作來勾起人們對這個美少年的翩翩遐想。或滿堂花醉三千客,或春宵帳底色香濃,或飄然俊逸若神仙,或打馬側帽風流過。想想那生活也夠糜爛,夠色情的,他一生都是在花下生活,就算是帶著醉意搶梳子,隨意橫躺地毯上,也讓人憐愛萬分。李賀善于創新表現在寫詩如鏤玉雕瓊,常反復琢磨,嘔心瀝血,千方百計使語句新奇,以求陌生化的效果。他喜歡用濃重艷麗和神秘詭異的色彩,紅黃紫白四色字使用,使得意象繁多密集,前呼后擁,疊出層現。這首詩在當時的背景下,具有極其深刻的現實針對性。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李賀深重的憂患意識。

李賀簡介

唐代·李賀的簡介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 李賀的詩(207篇)

猜你喜歡

點絳唇

清代顧信芳

雨過晴窗,參差花影和簾捲。袖羅寒淺。獨立閑庭晚。

新雁橫空,天寫秋云怨。斜陽岸。亂愁千點。落葉西風滿。

依韻和陳秘校見寄

宋代梅堯臣

郁郁東堂桂,常期接袂攀。

羽翰殊不及,蓬蓽卻空還。

皖江舟中

清代陶士契

廓落湘中客,羈遲皖水偏。江鳴孤棹雨,云亂遠村煙。

壯志慚浮梗,名場笑聚膻。半生行止事,回首意茫然。

金縷曲 午詒代某君答《棄婦詞》,亦賦一解 其二

清代樊增祥

卿認雙星錯。是天邊、參商兩點,命宮牢坐。暫學鵲橋牛女樣,轉眼南箕扇簸。

似溝水、東西都可。長念觀音經一卷,雪衣娘、開了雕籠鎖。

西林三十二景詩 其四 一葦渡

明代安紹芳

夕陽下前溪,西風吹野渡。不見折葦人,獨立蒼茫暮。

隔岸叢林幽,知是寒山路。

戲題三絕

宋代蘇轍

謝傅凄涼已老年,胡琴羌笛怨遺賢。

使君於此雖不俗,挽斷髭須誰見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