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偕簡介

人物生平
早亦為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之后。”而且此詞集自元朝以后失傳,清初朱彝尊編《詞綜》時即未見此詞集,到清乾隆時方出現(xiàn),“道光、咸豐時漸有人校勘、刊刻。”而陳偕的三首詞之一《八聲甘州》、出現(xiàn)在卷五,詞曰:“芰荷風,滌面恰麥秋,應倒著春衣。渡曉溪云濕,日流塵腳,露滉蛛絲。調(diào)翼受風雛燕,弱不解爭泥。襯瑯王干錦院,竹外薔薇。 立久闌干憑暖,看行魚吹沫,波暈平池。蘚痕斑礎(chǔ)石,漸雨熟梅時。傍短籬,成因粉蝶,掠野花,相逐囗高低。忘言處,微弦乍拂,流水先知。”另兩首《滿庭芳》在卷八,一首題為《西湖》“嵐影浮春,云容閣雨,澄泓碧展玻璃。高低樓觀,窗戶舞漣漪。別有輕盈水面,清謳起,舟葉如飛。沙堤上,垂鞭信馬,柳重綠交枝。 漸殘紅倒影,金波瀲滟,弦管催歸。看飄香陳粉,滿路扶攜。不盡湖邊風月,孤山下,猿鳥須知。東風里,年年此水,貯盡是和非。”一首題為《送春》“榆莢拋錢,桃英胎子,楊花已送春歸。未成萍葉,水面綠紋肥。沙暖溪禽行哺,忘機處,雛母相隨。垂簾靜,銅壺盡歇,聲度竹間棋。 人生如意少,樂隨春減,恨為情離。怕牽愁勾怨,漸近金薇。浮世更相代謝,江頭明月,渡口斜暉。關(guān)情處,摩挲釣石,莫遣上苔衣。” 此三首詞寫的是暮春、夏初江南景色和詞人閑逸的生活情境;從以上資料和詞的內(nèi)容風格可以斷定詞作者陳偕屬于南宋時期的人。既然陳偕不是北宋時期的人,則就不是秦觀(少游)的那位江蘇高郵同鄉(xiāng)陳偕了。
為什么說是福建羅源人呢?唐圭璋先生在《全宋詞·編訂說明》中也承認“在考訂編排工作上,還有三百人左右迄今不知行實,就是寫出小傳,有的過嫌簡略,有的還可能有錯誤,又宋代同姓名的人很多,就容易張冠李戴,現(xiàn)在《全宋詞》里很可能有這樣的錯誤。”陳偕就屬于這三百人左右中的一位。因為陳偕雖說名不見經(jīng)傳,這只是對正史而言,如果從地方性的通志、府志及縣志中還是可以找出一此有關(guān)他的資料的。據(jù)南宋人《三山志》卷三十二人物卷七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文舉特奏(進士)、《八閩通志》卷之四十八·選舉福州府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特奏名(進士),都有陳偕的名字,雖然都沒有注明籍貫,但可以肯定是南宋時的福建福州籍人。到了清道光九年(1829年)《新修羅源縣志》卷十七·選舉上·宋代科舉一覽表載:“(宋理宗)淳?十年(1250年)特奏名陳偕,《(福州)府志》縣貫無考,據(jù)《康熙志》:‘有傳,字同夫,顯伯從弟,官奉儀大夫。”又同書卷二十人物卷下“孝友·宋”目,節(jié)錄如下“陳偕,字同夫,號月鏡。未仕時,家貧甚,竭力奉養(yǎng),父母不知其貧。
八聲甘州·芰荷風
芰荷風、滌面恰麥秋,應倒著春衣。渡曉溪云濕,日流塵腳,露滉蛛絲。調(diào)翼受風雛燕,弱不解爭泥。襯瑯玕錦院,竹外薔薇。立久闌干憑暖,看行魚吹沫,波暈平池。蘚痕斑礎(chǔ)石,漸雨熟梅時。傍短籬、成團粉蝶,掠野花、相逐□高低。忘言處,徽弦乍拂,流水先知。
滿庭芳(西湖)
嵐影浮春,云容閣雨,澄泓碧展玻璃。高低樓觀,窗戶舞漣漪。別有輕盈水面,清嘔起、舟葉如飛。沙堤上,垂鞭信馬,柳重綠交枝。
漸殘紅倒影,金波瀲滟,弦管催歸。看飄香陳粉,滿路扶攜。不盡湖邊風月,孤山下、猿鳥須知。東風里,年年此水,貯盡是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