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簡介

人物生平
劉開生平以教書為業(yè)。授課之余,潛心散文創(chuàng)作與文論研究,主張“以漢人之氣體,運八家之成法,本之以六經(jīng),參之以周末諸子”,“然后變而出之,用之于一家之言”。(《與阮云臺宮保論文書》)他還提出:“夫文之本出于道,道不明,則言之無物;文之成視乎辭,辭不達,則行之不遠(yuǎn)。”(《復(fù)陳編修書》)劉開的這些主張和見解,進一步闡發(fā)了方苞、劉大櫆、姚鼐諸前輩的文論,對當(dāng)時的散文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指導(dǎo)意義。劉開雖尊崇桐城家學(xué),但不“拘于繩尺”,而能“取精汰粗,化腐為奇”,“集眾家之美”,“而得其天然”。他的散文明白曉暢,動宕恣肆,才氣俊逸。其詩文多反映貧民疾苦,暴露官場黑暗,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如《食蕨嘆》寫道:“昔聞力田能免饑,今見老農(nóng)愁不死。出門回望面石灰,十戶七閉三半開。親里相見各無語,但問何處多野菜。”早年曾游歷廣東、浙江、泰山、黃山等風(fēng)景名勝,寫下了不少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著有《劉孟涂詩文集》14卷、《駢文》2卷、《廣列女傳》20卷、《論語補注》3卷。
在亳州寫過一首詩:
小黃城外芍藥花,
五里十里生煙霞。
花前花后皆人家,
家家種花如桑麻.....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請劉開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歲。有大量詩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詩文集》。他的“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非問無以廣識”等語,已成為饗世名句。
降生數(shù)月而孤,小時家境貧寒,當(dāng)牧牛童,喜歡偷聽書塾老師朗讀文章,聽了能背誦。塾師發(fā)現(xiàn)后,邀他到書塾里學(xué)習(xí),后來還把女兒許配給他。劉開十四歲時,拿著自己寫的文章拜謁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賞識他,盡力教他文章作法,多次贊揚這位文壇新秀。從此劉開的才名轟動一時,后來成為桐城派著名作家之一,詩文均為世人稱道。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請劉開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歲。有大量詩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詩文集》。
在亳州寫過一首詩:
小黃城外芍藥花,
五里十里生煙霞。
花前花后皆人家,
家家種花如桑麻.....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請劉開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歲。有大量詩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詩文集》。他的“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非問無以廣識”等語,已成為饗世名句。
降生數(shù)月而孤,小時家境貧寒,當(dāng)牧牛童,喜歡偷聽書塾老師朗讀文章,聽了能背誦。塾師發(fā)現(xiàn)后,邀他到書塾里學(xué)習(xí),后來還把女兒許配給他。劉開十四歲時,拿著自己寫的文章拜謁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賞識他,盡力教他文章作法,多次贊揚這位文壇新秀。從此劉開的才名轟動一時,后來成為桐城派著名作家之一,詩文均為世人稱道。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請劉開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歲。有大量詩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詩文集》。
問說
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xì),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xué)問之道”,學(xué)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xué)”,問且先于學(xué)也。
題周南卿品茶圖
午窗睡起間花落,酒香不解秋懷渴。茶鐺風(fēng)細(xì)爐煙清,半甌綠淺濃如酪。
東坡酷愛密云龍,君之嗜好毋乃同。《茶經(jīng)》熟讀意未足,制器精巧非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