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人 > 清代詩人 > 劉統勛

劉統勛簡介

劉統勛 劉統勛(1698年—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今山東高密)人,清朝政治家。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劉統勛官至宰相,為政四十余載清廉正直,敢于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聞訊慨嘆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謚號文正。 ...〔? 劉統勛的詩文(7篇)

人物生平

  書香門第

  劉統勛,字爾鈍,號延清,祖籍山東諸城(今高密),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出生于陜西羌州。父親劉棨是康熙朝進士,生劉統勛時擔任羌州知州,后調任四川布政使。劉統勛的祖父劉必顯也是進士出身,曾任戶部廣西司員外郎。劉統勛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

  初入仕途

  劉統勛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中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考取進士,被翰林院選為庶吉士,擔任編修。雍正時期,劉統勛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和詹事等職務。

  乾隆元年(1736年),皇帝將劉統勛提拔為內閣學士,跟隨大學士嵇曾筠到浙江學習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乾隆二年(1737年),劉統勛升任刑部侍郎,留在浙江繼續工作,翌年返還京城。乾隆四年(1737年),劉統勛因母親病逝而辭官回家守孝。

  直言敢諫

  乾隆六年(1739年),劉統勛守孝期滿,被朝廷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監察朝廷官員言行。不久后劉統勛向皇帝上疏,參奏大學士張廷玉和尚書訥親,稱:“大學士張廷玉歷經三朝重用,名望很盛,但晚年實在應當謙謹些,外面對他的責備已經很多。有輿論說現在縉紳望族里,張、姚兩姓占據一半,他們互相通婚,為官舉薦時互相包庇。請皇上三年內不要提拔重用張廷玉。”又稱:“尚書訥親管轄吏部和戶部,部中議論大事,訥親說什么別人必須執行,完全沒有心存謙誠、集思廣益。請皇上給予他批評,讓他反省改正錯誤。”

  兩個奏章呈上后,乾隆答復道:“朕認為張廷玉和訥親如果不擅自作威作福,劉統勛必不敢上這樣的奏章。大臣責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別人的指責。聽到別人指出缺點應當高興,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不快或嫌怨,那就沒有大臣的氣度了。”隨后乾隆將兩人革職,并將劉統勛直言敢諫的奏疏公開給眾臣看,劉統勛由此名聞朝野。

  治水能臣

  乾隆十一年(1746年),劉統勛出任漕運總督,開啟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乾隆十三年(1748年),劉統勛與大學士高斌巡查山東賑災情況,并勘察河道。當時運河漲水很快,劉統勛上疏請求通過濬聊城引河分流,將運河之水引出大海。并下令將德州哨馬營和東平戴村兩處堤壩的高度降低,秋天后又將沂州江楓口兩處堤壩的高度提升,使得河水有所阻截,防止了潰壩和水災。不久后劉統勛升任工部尚書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后又調任刑部尚書。

  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南邵伯湖減水二閘和高郵車邏壩決口,劉統勛與尚書策楞前往視察,查出河道官員賬目虧空、延誤治河,據實上奏。河道總督高斌和協辦河務巡撫張師載被撤職,貪污錢款的官吏遭到嚴懲。同年九月,銅山小店汛河決口,劉統勛又查辦出一批貪污瀆職的官吏,上疏將不作為的官員李焞和張賓處死,并親自駐守銅山監督塞河,直到十二月工程告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劉統勛升任太子太傅兼陜甘總督,得到賞賜孔雀花翎。乾隆命他巡視巴里坤和哈密駐兵,負責籌辦軍營、官兵和馬駝糧餉,劉統勛忠于職守。此后遇到睦爾撒納(回部首領)出兵擾亂新疆伊犁,定西將軍永常被迫退師巴里坤。因贊同永常退兵哈密,劉統勛直言上奏請求舍棄巴里坤改為退守哈密,置空城以避敵鋒。皇帝看后責備劉統勛附和永常,是置軍威于不顧,下令將劉統勛和永常革職押解回京。不久后敵軍敗,乾隆怒息,認為主要責任在將軍永常,劉統勛雖然進諫不當,但比起緘默不言的人忠心可恕,決定從寬免罪,補授刑部尚書。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銅山縣孫家集黃河漫溢,河務總督富勒赫因無能被撤職,劉統勛暫代其職,督促修筑堤壩事宜,至到冬天得以竣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天,河南祥符和楊橋等處黃河漫溢,水退后需要修筑堤壩,河道官吏卻以修壩的干草不夠為托辭百般怠工。劉統勛知道當中肯定有問題,微服私訪,發現有大小車數百輛滿載干草,捆好后卻被擱置,旁邊則有人哭泣。劉統勛上前詢問,回答說官吏索賄不成、拒而不收。于是劉統勛將當事官吏捆起論罪,稱要處斬,后因巡撫等人求情才免除一死,結果干草一晚上就全收上來了,一個月后工程完畢。

  此后,劉統勛還曾于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受命疏通運河水道,治水之功深得乾隆贊賞。

  皇帝股肱

  乾隆十七年(1752年),劉統勛進入帝國的核心權力機構,擔任軍機處行走,從此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下旨修纂《西域圖志》,由劉統勛、傅恒、褚廷璋、何國宗等負責。劉統勛親率測繪隊歷經艱難險阻踏遍天山以北地區,遠涉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獲取了大量實地測繪資料,乾隆二十六年書成。《西域圖志》成為后來新疆地圖的藍本。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5月,云南巡撫郭一裕慫恿總督恒文購買金銅制作禁物,劉統勛受命前往調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2月,西安將軍都賚克扣軍餉,劉統勛再受皇帝欽命查案,又會審山西歸化將軍保德侵吞公款案,皆如實向皇帝奏明,深得乾隆的信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劉統勛任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兵部事務。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殿試閱卷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年)任東閣大學士、國史館總裁。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劉統勛七十大壽,乾隆皇帝親筆御賜“贊元介景”四字匾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庫全書》總裁官。?

  操勞猝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劉統勛赴紫禁城早朝,行至東華門外時,轎內忽然傾斜,抬轎人拉開轎簾發現劉統勛雙目緊閉。乾隆聽說后趕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攜藥趕往救治,但劉統勛已經故去。乾隆皇帝親往吊唁,到劉統勛家門口時發現門楣窄小、家居簡樸,為之感動。回宮尚未進乾清門,乾隆就忍不住涕泣,對群臣說:“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劉統勛不愧是真宰相”,還親自作挽聯和懷舊詩,將劉統勛列為五閣臣之一,追授太傅,賜謚號文正。

  第二年,劉統勛歸葬家鄉山東諸城白家莊祖墳,沿途二十里以內文武官員均至柩前吊祭。

題桐城張相國賜園泛舟圖 其四

清代劉統勛

石堅水凈同標格,麗景秾華信化工。自喜平泉隨草樹,年來長是坐春風。

登上方寺塔

清代劉統勛

鉛黃瞇目兩旬余,梵宇臨高快意初。一帶河流來蒼莽,四天樓閣敞晴虛。

登場禾黍秋將晚,入望煙林葉半疏。暫向僧寮話陳跡,風回清聽散鐘魚。

汪師茗侍講寓齋同年小集 其一

清代劉統勛

娟娟玉露滴清圓,凈洗新涼水碧天。稠疊壺觴叢樹下,凌兢馬影夕陽邊。

深杯到手辭難卻,好語如珠斷復連。欲繼高吟還自笑,強安一字苦拘牽。

題桐城張相國賜園泛舟圖 其一

清代劉統勛

龍眠山對賜金園,管領煙霞荷厚恩。今日重開休沐地,白沙翠竹宛江村。

汪師茗侍講寓齋同年小集 其二

清代劉統勛

呼酒當筵更勸君,十年幾此坐論文。酸咸自辨間中味,聚散還同霽后云。

良夜流光欣共賞,蕭齋風物得平分。鹓鴻臺閣年來滿,鷗鷺忘機戀舊群。

題桐城張相國賜園泛舟圖 其二

清代劉統勛

碧流如帶隔紅塵,畫舫蘭橈蕩綠蘋。未便一竿江海去,波分太液足垂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