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人 > 明代詩人 > 袁黃

袁黃簡介

袁黃 袁黃 初名表,字坤儀,號了凡。袁黃是(浙江嘉善人,又有資料稱其為江蘇吳江人)。據日本學者酒井忠夫考證,袁家祖居嘉興陶莊(明代并入嘉善縣),元末時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奪取皇位,發生“靖難之役”,袁家因與反對燕王的人有交往,而受到牽連被抄家。袁了凡的曾祖的父親幸免于被捕,開始四處奔走逃亡,后定居于江蘇吳江。少即聰穎敏悟,卓有異才,對天文、術數、水利、兵書、政事、醫藥等無不研究,補諸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縣辟書院,令高材生從其受業。萬歷五年(1577)會試,因策論違主試官意而落第。 ...〔? 袁黃的詩文(1篇)

人物生平

初入朝廷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縣辟書院,令高材生從袁受經學。萬歷五年(1577)會試,初擬取第一,因策論違逆主試官而落第。后更名黃。十四年中進士,為萬歷初嘉興府三名家之一。奉命清核蘇松錢糧,上《賦役議》,又請減免額外加征米銀10余條款,被豪紳所阻而作罷。任河北寶坻知縣,時該縣賦役倍于他縣,積欠糧賦達萬石,袁黃上條陳請減免舊額,建議由會通河水運皇木代替車運,朝廷允準。于是寶坻(今天津市寶坻區)得以減免舊賦,革除運木重夫、重馬、采石及箭手諸勞役。袁黃還下令疏浚河道,植樹挖沙,筑堤開渠,墾荒種植,成績斐然。時薊鎮諸主、客軍近20萬,年例銀及屯田民運各項開支計150萬兩,巡撫因袁黃通曉邊疆事宜,遂召之共議大計,乃獻革養軍虛費、汰臺兵冗員等十策。

入軍
  萬歷二十年(1592),調任兵部職方主事,適日本侵略朝鮮,朝廷大舉東征,薊遼經略宋應昌上疏請袁黃到軍營贊劃,與劉黃裳浮海渡鴨綠江。平壤戰役時,提督李如松以誘兵迎戰日軍獲勝,袁黃禁止李部下諸將割首級報功,李深為惱恨而引兵東去,派袁黃守平壤,不增撥一兵一卒。后突遇日軍攻城,袁黃率領部下及3000名朝鮮兵擊退之。不久,李如松兵敗碧蹄館,兵部尚書石星主張撥款議和,袁黃上書提出將驕應罷兵。提督李如松誣袁黃以十大罪狀,袁黃遂罷歸家居,閉戶著書。卒年74歲。天啟元年(1621),吏部尚書趙南星追敘袁黃東征功勛,贈尚寶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書院六賢祠,浙江巡撫納蘭常安撰《祠堂記》,贊袁黃“揮擊閹豎,九死不悔”。

著述
  有:《祈嗣真詮》、《皇都水利考》、《評注八代文宗》、《春秋義例》、《論語箋疏》、《袁氏易傳》、《史記定本》、《袁氏政書》、《兩行齋集》、《寶坻勸農書》、《袁了凡家訓》、《袁了凡綱鑒》、《群書備考》、《石經大學解》、《歷法新書》、《中庸疏意》、《攝生三要》等。
  或曰了凡生卒為1533-1606,或1546-1618。其壽74或確。

鷓鴣天 題村叟屋壁

明代袁黃

數疊煙林散翠鬟,莫嫌此地少青山。酒逢社日添酬應,花到開時費往還。

松老大,竹平安,柴門雖設不曾關。旁人方訝茅齋窄,鶴柵蜂房割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