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這寂寞的旅店中有誰來看望慰問,只有一盞冷清的孤燈與人相伴相親。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gè)夜晚,我還在萬里之外作客飄零未能回轉(zhuǎn)家門。
回首前塵竟是一事無成,令人感到悲涼傷心;孤獨(dú)的我只有苦笑與酸辛。
愁苦使我容顏?zhàn)兝希装l(fā)爬滿雙鬢,在一片嘆息聲中又迎來了一個(gè)新春。
注釋
除夜:除夕之夜。石頭驛:在今江西省新建縣贛江西岸。《全唐詩》題下注曰:“一作石橋館”。
寥落:稀少,冷落。此處有孤獨(dú)、寂寞之意。
支離:即分散。《全唐詩》校:“一作羈離”。
愁顏與衰鬢:《全唐詩》校:“一作衰顏與愁鬢”。
又:《全唐詩》校:“一作去”。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86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254-255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shí)期。這時(shí)他正寄寓石頭驛,可能要取道長江東歸故鄉(xiāng)金壇(今屬江蘇)。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73-674
戴叔倫簡介
唐代·戴叔倫的簡介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shí)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晚年上表自請(qǐng)為道士。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lán)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293篇)〕猜你喜歡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自 宋代 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
出自 清代 納蘭性德: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出自 宋代 蘇軾: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mèng)》
-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 陽關(guān)萬里道,不見一人歸。
-
十年花骨東風(fēng)淚,幾點(diǎn)螺香素壁塵。
出自 宋代 史達(dá)祖: 《鷓鴣天·搭柳欄干倚佇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