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譯文及注釋
譯文
柔風細細,水面上映出一望無際的云朵。雨過天晴,然而這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
夢中曾與伊人相守,輕輕地為你描畫眉毛。夢醒則唯見簾外落花,這一懷愁緒該向何處排解呢?
注釋
謁金門:《謁金門》本是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敦煌曲子辭中有“得謁金門朝帝廷”句,所以此調可能得名于此。此調又有別名《出塞》《空相憶》《楊花落》《花自落》《醉花春》《不怕醉》《春早湖山》等,有多種不同體格,都是雙調。這首詞為其中之一體,上、下闋各四句,共四十五字,句句押仄聲韻。
風絲:風中的柳樹枝條。裊:隨風擺動的樣子。唐雍陶《天津橋望春》詩: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浸:浸染。歐陽修《蝶戀花》:“水浸碧天風皺浪,菱花荇蔓隨雙槳,紅粉佳人翻麗唱。”
“一鏡”句:是說無際的水面上映出青色的云朵。青未了:青色一望無際。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草草:匆促之意,勞心煩惱。《詩經·小雅》: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李白《新林浦阻風詩》: “紛紛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輕螺誰掃:描畫眉毛。螺:螺黛,古代女子畫眉之墨,也叫螺子黛。歐陽修《阮郎歸》: “淺螺黛,淡燕脂,閑妝取次宜。”誰:此為自指。 掃:描畫。
悄悄:淡淡的憂愁,卻又綿綿不斷。馮延巳《更漏子》:“情悄悄,夢依依,離人殊未歸。”
寄:寄托。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匯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205頁
2、(清)納蘭性德著;田萍注解.納蘭詞全集鑒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147頁
3、(清)納蘭性德,(清)顧太清著;夏華等編譯.納蘭詞 太清詞 圖文版:萬卷出版公司,2012.05:第90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選自《飲水詞》,是納蘭性德的早期作品。康熙十五年,納蘭性德殿試之前,納蘭性德為了考取功名,主要學習儒家經典,研習《四書》、《五經》及八股文寫作,同時亦潛心于詩詞的創作,這首詞便創作于這個時期。
參考資料:
1、馮曦緣.納蘭性德詩詞比較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11-05-01:第14頁
鑒賞
這首詞描寫閨中女子傷春傷別的情懷,詞句以春怨為題,落筆處卻多是春晴美景、旖旎美夢,但是美景、春夢中更凸現出閨中人的相思之苦和傷離哀怨。一喜一悲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凸現了傷春傷離之哀怨,構思巧妙,筆觸細膩,格調清婉,寫法別致,反差強烈。
上闋是景語。“風絲裊,水浸碧天清曉。”寥寥數字便寫出了春日的美好景色,這本應該是一片令人振奮的風光,但接下來,詞人便從這景色中看到了愁緒,“濕云”本是一個很好的意象,剛下過雨的晴天顯得濕潤怡人,詞人將仿佛還沒于透的天氣寫入詞中,別有韻味。但詞的末句以“春草草”三字急轉直下,美好的春色反令離人更添憂煩,春景愈明媚,愈露出了離人的愁苦心緒。
雖然這美好的雨后春日令人神清氣爽,但是納蘭依然感到疲憊怠倦,這是因為春思擾人,詞人在思念中,自然無法做到一心去欣賞春日的美景。上片獨獨寫景,寫出春日的景物,與別的寫景不同,詞人寫景,只是簡單的幾筆,便能刻畫得深人人心。
下闋則開始寫心。既然春光無心欣賞,那便是心中藏著事情,“夢里輕螺誰掃”一句疑問打開下片的開端,點明煩惱的緣由,也寫出詞人為何事而煩憂。他在擔憂一個人,惦念著一位佳人。夢里誰為佳人描眉,當外面落紅開始,夢境醒來便飄逝而去,現實依然是孤獨一人,這真是讓人憂傷的事情,一腔的閑情該如何寄托,只能是付與詩詞之中,聊以慰藉。詞結尾二句以反問結束整首詞,直發胸旨,表達了孤寂的情懷,詞人自己也不知道,這一腔的幽思該如何化解,提筆像是自問,又好像是尋求答案。
全詞上片寫景,下篇言情,頗具情景交融之妙,抒發詞人內心孤寂的情懷,而這百年前的情感,已經由不得后人去妄自揣測了,只能從詞的字里行間,去體會當時詞人當時的心境了。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218篇)〕猜你喜歡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
出自 宋代 淮上女: 《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
-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出自 宋代 柳永: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出自 唐代 柳宗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出自 宋代 蘇軾: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出自 宋代 晏殊: 《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出自 宋代 曾幾: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