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
詞語解釋
拜謁[ bài yè ]
⒈ ?拜訪謁見。
英pay a formal visit;
⒉ ?參拜瞻仰(陵墓、碑碣等處)
例這幾天你們已經看見有幾萬幾十萬勞動者來拜謁列寧同志的靈柩。——《悼列寧》
英pay homage;
引證解釋
⒈ ?拜見。
引《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 告歸,道逢丞相 申屠嘉,下車拜謁,丞相從車上謝 袁盎。”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熙陵獎拔郭贄》:“太宗 命召至, 郭 不敢隱,即前拜謁。”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
昆劇《墻頭馬上》第八場:“啟稟老爺,眾位門生老爺,前來拜謁座師。”
⒉ ?禮拜;瞻仰。
引《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又請為 太祖 立生祠於 陳州,朝夕拜謁。”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三忠祠》:“我來再拜謁,弔古情徬徨。”
冰心 《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總理問我:‘去過 延安 沒有?’我說:‘還沒有呢,我真想在我還能走動的時候,去拜謁一次。’”
國語辭典
拜謁[ bài yè ]
⒈ ?拜見。
引《史記·卷一〇·孝文本紀》:「代王馳至渭橋,群臣拜謁稱臣。」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如此,我就到府拜謁夫人,好將心事細說。」
最近近義詞查詢:
飛躍的近義詞(fēi yuè)
搜查的近義詞(sōu chá)
心愿的近義詞(xīn yuàn)
前面的近義詞(qián miàn)
布衣的近義詞(bù yī)
感奮的近義詞(gǎn fèn)
蘊藉的近義詞(yùn jiè)
年輕的近義詞(nián qīng)
承諾的近義詞(chéng nuò)
形容的近義詞(xíng róng)
奇怪的近義詞(qí guài)
合意的近義詞(hé yì)
審查的近義詞(shěn chá)
運用的近義詞(yùn yòng)
口氣的近義詞(kǒu qì)
梓里的近義詞(zǐ lǐ)
處處的近義詞(chù chù)
通同的近義詞(tōng tóng)
觀察的近義詞(guān chá)
含義的近義詞(hán yì)
發布的近義詞(fā bù)
頓首的近義詞(dùn shǒu)
告訴的近義詞(gào sù)
現代的近義詞(xiàn dài)
無憂無慮的近義詞(wú yōu wú lǜ)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
相關成語
- lǎo cán yóu jì老殘游記
- jiāo shēng嬌聲
- bái yì guān白衣冠
- guāng róng光榮
- jiāng lì江歷
- zhèng xiàng正像
- tuō yè托業
- yáo yuǎn遙遠
- zǔ guó祖國
- liú yí留遺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發
- shì yóu侍游
- máo xiāo矛骹
- zhǔ shí主食
- jiǎng shǎng獎賞
- sī lù絲路
- tíng jī píng停機坪
- yī zhī huā一枝花
- yán suān鹽酸
- pī fā批發
- pèi fāng配方
- dòng zuò piàn動作片
- yáo yáo yù zhuì搖搖欲墜
- chá qīng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