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
詞語解釋
蠻夷[ mán yí ]
⒈ ?古代泛指華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
例來蠻夷間。——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為降虜于蠻夷。——《漢書·李廣蘇建傳》
北蠻夷之鄙人。——《戰國策·燕策》
英the marns-name for aboriginal tribes or minority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蠻彝”。古代對四方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亦專指南方少數民族。
引《書·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單立一身,朝無親黨,居蠻夷之地,與魑魅為羣。”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總論》:“蜀 地僻陋有蠻彝風。”
歐榘甲 《新廣東》五:“況南方自古以為蠻夷,然其地溫暖,萬物繁生,覓食甚易。”
國語辭典
蠻夷[ mán yí ]
⒈ ?漢族對外族四夷的稱呼。
引《國語·楚語下》:「若夫嘩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五折》:「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掃蠻夷輔圣朝。」
近戎狄 夷狄
最近近義詞查詢:
倘使的近義詞(tǎng shǐ)
瞎說的近義詞(xiā shuō)
向上的近義詞(xiàng shàng)
天年的近義詞(tiān nián)
外傳的近義詞(wài zhuàn)
吹牛的近義詞(chuī niú)
正式的近義詞(zhèng shì)
繪聲繪色的近義詞(huì shēng huì sè)
收拾的近義詞(shōu shí)
林林總總的近義詞(lín lín zǒng zǒng)
實驗的近義詞(shí yàn)
阻塞的近義詞(zǔ sè)
貨幣的近義詞(huò bì)
暗笑的近義詞(àn xiào)
冷冰冰的近義詞(lěng bīng bīng)
發展的近義詞(fā zhǎn)
明天的近義詞(míng tiān)
好久的近義詞(hǎo jiǔ)
后果的近義詞(hòu guǒ)
相互的近義詞(xiāng hù)
部門的近義詞(bù mén)
冷光的近義詞(lěng guāng)
遺失的近義詞(yí shī)
收藏的近義詞(shōu cáng)
尋常的近義詞(xún cháng)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