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在文王,商紂并立,困于虐政,將弘道以弼無道,作《度訓》。殷人作,教民不知極,將明道極,以移其俗,作《命訓》。紂作淫亂,民散無性習常,文王惠和,化服之,作《常訓》。上失其道,民散無紀,西伯修仁,明恥示教,作《文酌》。上失其道,民失其業,□□兇年,作《糴匡》。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備獫狁,謀武以昭威懷,作《武稱》。武以禁暴,文以綏德,大圣允兼,作《允文》。武有七德,□王作《大武》、《大明武》、《小明武》三篇。穆王遭大荒,謀救患分災,作《大匡》。□□□□□□□□□□□□□□□□□□□□□□□□□□□□作《九開》。文王唯庶邦之多難,論典以匡謬,作《劉法》。文王卿士諗發教禁戒,作《文開》。維美公命于文王,修身觀天以謀商難,作《保開》。文王訓乎武王以繁害之戒,作《八繁》。文王在酆,命周公謀商難,作《酆保》。文啟謀乎后嗣,以修身敬戒,作《大開》、《小開》二篇。文王有疾,告武王以沒之多變,作《文儆》。文王告武王以序德之行,作《文傳》。文王既沒,武王嗣位,告周公禁五戎,作《柔武》。武王忌商,周公勤天下,作《大小開武》二篇。武王評周公,維道以為寶,作《寶典》。商謀啟平周,周人將興師以承之,作《酆謀》。武王將起師伐商,寤有商儆,作《寤儆》。周將伐商,順天革命,申喻武義,以訓乎民,作《武順》、《武穆》二篇。武王將行大事乎商郊,乃明德□眾,作《和寤》、《武寤》二篇。武王率六州之兵,車三百五十乘,以滅殷,作《克殷》。武王既克商,建三監以救其民,為之訓范,□□□□□□□□□作《大聚》。□□□□□□□□□□□武王既釋箕子囚,俾民辟寧之以王,作《箕子》。武王秉天下,論德施□,而□位以官,作《考德》。武王命商王之諸侯綏定厥邦,申義告之,作《商誓》。武王平商,維定保天室,規擬伊洛,作《度邑》。武王有疾,□□□□□□□□□□命周公輔小子,告以正要,作《五權》。武王既沒,成王元年,周公忌商之孽,訓敬命,作《成開》。周公既誅三監,乃誰武王之志,建都伊洛,作《作洛》。周公會群臣于閎門,以輔主之格言,作《皇門》。周公陳武王之言及,以贊己言,戒乎成王,作《大戒》。周公正三統之義,作《周月》,辯二十四氣之應,以明天時,作《時訓》。周公制十二月賦政之法,作《月令》。周公肇制文王之謚義,以垂于后,作《謚法》。周公將致政成王,朝諸侯于明堂,作《明堂》。成王近即政,因嘗麥以語眾臣,而求助,作《嘗麥》。周公為太師,告成王以五則,作《本典》。成王訪周公以民事,周公陳六征以觀察之,作《官人》。周石板嘲弄寧,八方會同,各以其職來獻,欲垂法厥后,作《王會》。周公云歿,王制將衰,穆王因祭祖不豫,詢某守位,作《祭公》。穆王思保位惟難,恐貽世羞,欲自警悟,作《史記》。王化雖弛,天命方永,四夷八蠻,攸尊王政,作《職方》。芮伯稽古,作《訓納》。王于善暨,執政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晉侯尚力,侵我王略,叔向聞儲幼而果賢,□復王位,作《太王晉》。王者德以飾躬,用為所佩,作《王佩》。夏多罪,湯將放之,征前事以戒后王也,作《殷祝》。民非后罔義,后非民罔與,為邦慎政在微,作《周祝》。武以靖亂,非直不克,作《武紀》。積習生常,不可不慎,作《銓法》。車服制度,明不茍逾,作《器服》。周道于是乎大備。
譯文及注釋
從前在文王的時候,他與商紂王并立,受困于商紂王的暴政,要弘揚正道以糾正無道,因此作了《度訓》。
殷人制定的教化,老百姓不知道標準,為了明確道德的標準以改變民俗,因此作了《命訓》。
紂王淫亂,百姓渙散以不善為常,文王以仁愛協調,教化馴服他們。因此作了《常訓》。
在上者失去了正道,百姓渙散不知法紀,西伯侯行仁義明恥辱以示教化,因此作了《文酌》。
在上者失去正道,百姓丟棄了職業,遭逢大荒,因此作了《糴匡》。
文王即位,西邊抵御昆夷,北邊防備獫狁,謀劃用武以顯示威嚴,因此作了《武稱》。
武力用來禁止暴亂,文教用來安定德行,圣人文武兼用,因此作了《允文》。
武事有七種功用,文王因此作了《大武》、《大明武》、《小明武》三篇。
文王遭逢大荒,謀畫救助患難減少災害,因此作了《大匡》。
文王在程,因此作了《程寤》、《程典》。
……,因此作了《九開》。
文王考慮到眾多邦國多有災難,談論典章以匡正謬誤,因此作了《劉法》。
文王告訴卿士發布教化與禁戒,因此作了《文開》。
姜太公告戒文王,修養自身,靜觀天時,利用商人的危難,因此作了《保開》。
文王訓戒武王,政繁有害,因此作了《八繁》。
文王在豐邑,命令周公謀畫利用商人的危難,因此作了《豐保》。
文王開導后嗣修養身心重視訓戒,因此作了《大開》、《小開》兩篇。
文王生大病,告訴武王百姓多變的道理,因此作了《文儆》。
文王告訴武王,以君王之德行事,因此作了《文傳》。
文王去世之后,武王繼位,告訴周公禁止五種招致兵戎的行為,因此作了《柔武》。
武王憎惡商朝,周公為取天下而勤勞,因此作了《大開武》、《小開武》兩篇。
武王告訴周公只有仁德才拿它視為寶,因此作了《寶典》。
商朝謀畫開始平定周人,周人將組織軍隊對付它,因此作《豐謀》。
周武王將起兵討伐商朝,夢中被商人驚醒,因此作了《寤儆》。
周人將伐商,順應天意革除殷命,重復曉喻武事的意義以訓教百姓,因此作了《武順》、《武穆》兩篇。
周武王將在商郊發動大戰役,就對眾人申明道德,因此作了《和寤》、《武寤》兩篇。
武王率領六州的兵車三百五十輛以滅殷朝,因此作了《克殷》。
武王滅掉商朝之后,設置三監以治理商朝的百姓,給他們制定訓令和法規,因此作了《大匡》。
…——,因此作了《大聚》。
武王釋放箕子之后,使商的百姓臣服于王,因此作了《箕子》。
武王執掌天下,考論德行任用人才,_給以地位官職,因此作了《考德》。
武王命令商王的諸侯安定他們的邦國,申明大義告戒他們,因此作了《商哲》。
武王平定商朝之后,為了定天保、依天室,規劃測度伊水與洛水之間,因此作了《度邑》。
武王生大病,……。命周公輔佐太子,告訴他為政的大要,因此作了《五權》。
武王去世以后,成王元年,周公憎惡商紂余孽,訓教成王敬順天命,因此作了《成開》。
周公誅滅三監以后,就遵從武王遺志,在伊、雒間修建都城,因此作了《作雒》。
周公在閎門會見群臣,廣求輔佐君主的至理名言,因此作了《皇門》。
周公陳述武王的話又加以自己的話,訓戒成王,因此作了《大戒》。
周公確定“三統”的意義,因此作了《周月》。
周公辨明二十四節氣的時應以明確自然的季節,因此作了《時訓》。
周公首先制定出文王的謚號,使其意義垂傳于后世,因此作了《謚法》。
周公將把國政交付成王,在明堂接受諸侯朝見,因此作了《明堂》。?
成王親政以后,借祭獻新麥之機告訴群臣以求幫助,因此作了《嘗麥》。
周公做了太師,告訴成王行“五則”,因此作了《本典》。
成王向周公詢問民事,周公陳述“六徵”讓他觀察,因此作了《官人》。
周王室安定以后,八方諸侯前來朝會,各以他們的特產前來進獻,想把它作為制度流傳后世,、因此作了《王會》。
周公已經去世,王制將要衰敗;穆王借叔祖祭公謀父有病,請持王位的謀略,因此作了《祭公》。
穆王考慮到保位的艱難,擔心把恥辱留給后世,想借古事以自警覺,因此作了《史記》。
王化雖已廢馳,天命正當久長,四夷八蠻仍然遵循王政,因此作了《職方》。 ??
芮伯稽考古事而作訓戒,把厲王引向善良,以及執政大臣都反省自身,因此作了《芮良夫》。
晉侯崇信武力,侵犯我們周王的疆界,叔向聽說王儲年幼又真正賢明,能夠恢復周王以前的尊位,因此作了《太子晉》。
作王的人用仁德裝飾自己,用它來作佩戴,因此作了《王佩》。
夏桀罪惡多,成湯要流放他,取前事以警戒后王,因此作了《殷祝》。
百姓沒有君王得不到治理,君王沒有百姓不能成為國家,謹慎理政在于細致,因此作了《周祝》。
武事用以平定禍亂,除非有理不能取勝,因此作了《武紀》。
養成習慣就視為平常,不能不謹慎,因此作了《銓法》。
涉及車馬、服飾的規矩,明確了就不得隨便超越,因此作了《器服》。
周人治國的方法,在此就十分完備了。
參考資料:
1、佚名.新法家.http://www.xinfajia.net/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