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徽宗一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圣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諱佶,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 欽慈皇后陳氏。元豐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宮中。明年正月賜名,十月授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 封寧國公。哲宗即位,封遂寧郡王。紹圣三年,以平江、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封端王,出 就傅。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軍節(jié)度。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后 垂簾,哭謂宰臣曰:“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子,天下事須早定。”章惇又曰: “在禮律當立母弟簡王。”皇太后曰:“神宗諸子,申王長而有目疾,次則端王當 立。”惇厲聲對曰:“以年則申王長,以禮律則同母之弟簡王當立。”皇太后曰: “皆神宗子,莫難如此分別,于次端王當立。”知樞密院曾布曰:“章惇未嘗與臣 等商議,如皇太后圣諭極當。”尚書左丞蔡卞、中書門下侍郎許將相繼曰:“合依 圣旨。”皇太后又曰:“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于是惇為 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權(quán)同處分軍國事。
庚辰,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百官進秩一等,賞諸軍。遣宋淵告哀于遼。辛巳, 尊先帝后為元符皇后。癸未,追尊母貴儀陳氏為皇太妃。甲申,命章惇為山陵使。 乙酉,出先帝遺留物賜近臣。丙戌,以申王佖為太傅,進封陳王,賜贊拜不名。丁 亥,進仁宗淑妃周氏、神宗淑妃邢氏并為貴妃,賢妃宋氏為德妃。戊子,以章惇為 特進,封申國公。己丑,進封莘王俁為衛(wèi)王,守太保;簡王似為蔡王,睦王偲為定 王,并守司徒。罷增八廂邏卒。
二月己亥,始聽政。尊先帝妃朱氏為圣瑞皇太妃。壬寅,以南平王李乾德為檢 校太師。丁未,立順國夫人王氏為皇后。庚戌,向宗回、宗良遷節(jié)度使,太后弟侄 未仕者俱授以官。癸示,初御紫宸殿。庚申,以吏部尚書韓忠彥為門下侍郎,資政 殿大學(xué)士黃履為尚書右丞。辛酉,名懿親宅潛邸曰龍德宮。甲子,毀承極殿。丙寅, 遣吳安憲、朱孝孫以遺留物遺遼國主。三月戊辰朔,詔宰臣、執(zhí)政、侍從官各舉可 任臺諫者。庚午,遣韓治、曹譜告即位于遼。辛未,詔追封祖宗諸子光濟等三十三 人為王,女四十八人為公主。甲申,以西蕃王隴拶為河西軍節(jié)度使,尋賜姓名曰趙 懷德,邈川首領(lǐng)瞎征為懷遠軍節(jié)度使。己丑,以日當食,降德音于四京:減囚罪一 等,流以下釋之。庚寅,錄趙普后。辛卯,詔求直言。癸巳,以寧遠軍節(jié)度觀察留 后世雄為崇信軍節(jié)度使,封安定郡王。乙未,卻永興民王懷所進玉器。
夏四月丁酉朔,日有食之。己亥,令監(jiān)司分部決獄。甲辰,以韓忠彥為尚書右 仆射兼中書侍郎,禮部尚書李清臣為門下侍郎,翰林學(xué)士蔣之奇同知樞密院事。乙 巳,錄曹佾后。丁未,以帝生日為天寧節(jié)。己酉,長子亶生。辛亥,大赦天下,應(yīng) 元符二年已前系官逋負悉蠲之。癸丑,鹿敏求等以應(yīng)詔上書遷秩。乙卯,請大行皇 帝謚于南郊。丁巳,詔范純?nèi)实葟?fù)官、宮觀,蘇軾等徙內(nèi)郡居住。癸亥,罷編類臣 僚章疏局。乙丑,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五百十八人。
五月丁卯朔,罷理官失出之罰。丙子,詔復(fù)廢后孟氏為元祐皇后。乙酉,蔡卞 罷。己丑,詔追復(fù)文彥博、王珪、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等三十三人官。 辛卯,還司馬光等致仕遺表恩。癸巳,河北、河?xùn)|、陜西饑,詔帥臣計度振恤。
六月丙申朔,遼主遣蕭進忠、蕭安世等來吊祭。
秋七月丙寅朔,奉皇太后詔,罷同聽政。丁卯,告哲宗欽文睿武昭孝皇帝謚于 天地、宗廟、社稷。戊辰,上寶冊于福寧殿。癸酉,以皇太后還政,減天下囚罪一 等,流以下釋之。癸未,遣陸佃、李嗣徽報謝于遼。罷管勾陜西、京、川路坑冶及 江西、廣東、湖北、夔、梓、成都路管勾措置鹽事官。辛卯,封子亶為韓國公。
八月戊戌,詔諸路遇民有疾,委官監(jiān)醫(yī)往視疾給藥。庚子,作景靈西宮,奉安 神宗神御,建哲宗神御殿于其西。辛丑,出內(nèi)庫金帛二百萬糴陜西軍儲。壬寅,葬 哲宗皇帝于永泰陵。丙午,遣董敦逸賀遼主生辰,呂仲甫賀正旦。戊申,高麗王王 熙遣使奉表來慰。庚戌,詔以仁宗、神宗廟永世不祧。戊午,以蔡王似為太保。癸 亥,祔哲宗神主于太廟,廟樂曰《大成之舞》。
九月甲子,詔修《哲宗實錄》。丙寅,遼遣蕭穆來賀即位。丁卯,減兩京、河 陽、鄭州囚罪一等,民緣山陵役者蠲其賦。己巳,幸龍德宮。辛未,章惇罷。丙子, 以陳王佖為太尉。丁丑,詔修《神宗史》。己丑,復(fù)均給職田。
十月乙未,夏國入貢。丙申,蔡京出知永興軍,貶章惇為武昌軍節(jié)度副使。丁 酉,以韓忠彥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壬寅,以曾布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 乙卯,升端州為興慶軍。己未,詔禁曲學(xué)偏見、妄意改作以害國事者。辛酉,罷平 準務(wù)。
十一月丁卯,詔修《六朝寶訓(xùn)》。降德音于端州:減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庚午,詔改明年元。戊寅,以觀文殿學(xué)士安燾知樞密院事。庚辰,黃履罷。己丑, 置《春秋》博士。辛卯,令陜西兼行銅、鐵錢。以禮部尚書范純禮為尚書右丞。十 二月甲午,以皇太后不豫,禱于宮觀、祠廟、岳瀆。戊戌,出廩粟減價以濟民。辛 丑,慮囚。甲辰,詔修《國朝會要》。戊申,降德音于諸路:減囚罪一等,流以下 釋之。戊午,遼人來賀正旦。是歲,出宮女六十九人。
建中靖國元年春正月壬戌朔,有赤氣起東北,亙西南,中函白氣。將散,復(fù)有 黑昆在旁。癸亥,有星自西南入尾,其光燭地。癸酉,范純?nèi)兽啊<仔纾侍蟊溃?遺詔追尊皇太妃陳氏為皇太后。丁丑,易大行皇太后園陵為山陵,命曾布為山陵使。 己卯,令河、陜募人入粟,免試注官。
二月丙申,雨雹。己亥,汰秦鳳路土兵。甲辰,始聽政。乙巳,出內(nèi)庫及諸路 常平錢各百萬,備河北邊儲。丁巳,貶章惇為雷州司戶參軍。
三月甲子,始御紫宸殿。乙丑,遼使蕭恭來告其主洪基殂,遣謝瓘、上官均等 往吊祭,黃寔賀其孫延禧立。丁丑,詔以河西軍節(jié)度使趙懷德知湟州。壬午,以日 當食,避殿減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
夏四月辛卯朔,日食不見。甲午,上大行皇太后謚曰欽圣憲肅。乙未,上追尊 皇太后謚曰欽慈。丁酉,御殿復(fù)膳。壬寅,詔諸路疑獄當奏而不奏者科罪,不當奏 而輒奏者勿坐,著為令。
五月辛酉朔,大雨雹。詔三省減吏員、節(jié)冗費。丙寅,葬欽圣憲肅皇后、欽慈 皇后于永裕陵。庚辰,蘇頌薨。丙戌,祔欽圣憲肅皇后、欽慈皇后神主于太廟。戊 子,減兩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民緣山陵役者蠲其賦。
六月庚寅朔,以韓國公亶為開府儀同三司,封京兆郡王。戊申,封向宗回為永 陽郡王,向宗良為永嘉郡王。甲寅,封吳王顥子孝騫為廣陵郡王,頵子孝參為信都 郡王。戊午,范純禮罷。己未,詔班《斗殺情理輕重格》。
秋七月辛巳,內(nèi)郡置添差宗室闕。丙戌,安燾罷。丁亥,以蔣之奇知樞密院事, 吏部尚書陸佃為尚書右丞,端明殿學(xué)士章楶同知樞密院事。
九月己巳,詔諸路轉(zhuǎn)運、提舉司及諸州軍,有遺利可以講求及冗員浮費當裁損 者,詳議以聞。丙戌,子礻圣薨。
冬十月乙未,李清臣罷。丁酉,天寧節(jié),群臣及遼使初上壽于垂拱殿。
十一月庚申,以陸佃為尚書左丞,吏部尚書溫益為尚書右丞。壬戌,以西蕃賒 羅撒為西平軍節(jié)度使、邈川首領(lǐng)。辛未,出御制南郊親祀樂章。戊寅,朝獻景靈宮。 己卯,饗太廟。庚辰,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改彰信軍為興仁軍,昭德軍為隆德 軍。改明年元。十二月壬辰,賜陳王佖詔書不名。癸卯,進神宗昭儀武氏為賢妃。 丙午,奉安神宗神御于景靈西宮大明殿。丁未,詣宮行禮。己酉,降德音于四京, 減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是歲,遼人來獻遺留物。河?xùn)|地震,京畿蝗,江、淮、 兩浙、湖南、福建旱。
崇寧元年春正月丁丑,太原等十一郡地震,詔死者家賜錢有差。
二月丙戌朔,以圣瑞皇太妃疾,慮囚。甲午,子亶改名烜。以蔡確配饗哲宗廟 庭。戊戌,詔:“士有懷抱道德、久沈下僚及學(xué)行兼?zhèn)洹⒖蓞栵L俗者,待制以上各 舉所知二人。”奉議郎趙諗謀反,伏誅。庚子,封子煥為魏國公。辛丑,圣瑞皇太 妃薨,追尊為皇太后。庚戌,追封孔鯉為泗水侯,孔伋為沂水侯。
三月丁巳,奉安哲宗神御于景靈西宮寶慶殿。戊午,詣宮行禮。壬戌,以定王 偲為太保。壬申,幸定王第。
夏四月己亥,上皇太后謚曰欽成。
五月丁巳,熒惑入斗。庚申,韓忠彥罷。己巳,瞎征卒。庚午,降復(fù)太子太保 司馬光為正議大夫,太師文彥博為太子太保,余各以差奪官。辛未,詔待制以上舉 能吏各二人。乙亥,黜后苑內(nèi)侍請以箔金飾宮殿者。丙子,詔元祐諸臣各已削秩, 自今無所復(fù)問,言者亦勿輒言。戊寅,葬欽成皇后于永裕陵。己卯,陸佃罷。庚辰, 以許將為門下侍郎,溫益為中書侍郎,翰林學(xué)士承旨蔡京為尚書左丞,吏部尚書趙 挺之為尚書右丞。
六月己丑,祔欽成皇后神主于太廟。壬辰,減西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民 緣山陵役者蠲其賦。癸卯,詔六曹尚書有事奏陳,許獨員上殿。己酉,太白晝見。 壬子,改渝州為恭州。癸丑,詔仿《唐六典》修神宗所定官制。封伯夷為清惠侯, 叔齊為仁惠侯。
閏月甲寅朔,更名哲宗神御殿曰重光。辛酉,慮囚。壬戌,曾布罷。甲子,詔 諸路州縣官有治績最著者,許監(jiān)司、帥臣各舉一人。壬午,追貶李清臣為武安軍節(jié) 度副使。癸未,詔監(jiān)司、帥臣于本路小使臣以上及親民官內(nèi),有智謀勇果可備將帥 者,各舉一人。
秋七月甲申朔,建長生宮以祠熒惑。丙戌,詔省、臺、寺、監(jiān)及監(jiān)司、郡守, 并以三年成任。戊子,以蔡京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己丑,焚元祐法。甲午, 詔于都省置講議司。詔杭州、明州置市舶司。庚子,章楶罷。甲辰,以雨水壞民廬 舍,詔開封府振恤壓溺者。辛亥,罷《春秋》博士。
八月乙卯,子烜改名桓,煥改名楷。乙丑,罷權(quán)侍郎官。辛未,置安濟坊,養(yǎng) 民之貧病者,仍令諸郡縣并置。甲戌,詔天下興學(xué)貢士,建外學(xué)于國南。丙子,詔 司馬光等二十一人子弟毋得官京師。己卯,以趙挺之為尚書左丞,翰林學(xué)士張商英 為尚書右丞。
九月戊子,京師置居養(yǎng)院,以處鰥寡孤獨,仍以戶絕財產(chǎn)給養(yǎng)。乙未,詔中書 籍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丁酉, 治臣僚議復(fù)元祐皇后及謀廢元符皇后者罪,降韓忠彥、曾布官,追貶李清臣為雷州 司戶參軍,黃履為祁州團練副使,竄曾肇以下十七人。己亥,籍元祐及元符末宰相 文彥博等、侍從蘇軾等、余官秦觀等、內(nèi)臣張士良等、武臣王獻可等凡百有二十人, 御書刻石端禮門。庚子,以元符末上書人鐘世美以下四十一人為正等,悉加旌擢; 范柔中以下五百余人為邪等,降責有差。時世美已卒,詔贈官,仍官其子一人。壬 寅,貶曾布為武泰軍節(jié)度副使。甲辰,詔:“元符三年、建中靖國元年責降臣僚已 經(jīng)牽復(fù)者,其元責告命并繳納尚書省。”冬十月癸亥,蔣之奇罷。戊辰,詔責降宮 觀人不得同一州居住。甲戌,以御史錢遹、石豫、左膚及輔臣蔡京、許將、溫益、 趙挺之、張商英等言,罷元祐皇后之號,復(fù)居瑤華宮。丙子,劉奉世等二十七人坐 元符末黨與變法,并罷祠祿。戊寅,以資政殿學(xué)士蔡卞知樞密院事。
十一月乙酉,邵州言知溪洞徽州楊光銜內(nèi)附。戊子,以婉儀鄭氏為賢妃。辛卯, 置河北安濟坊。癸巳,置西、南兩京宗正司及敦宗院。戊戌,置顯謨閣學(xué)士、待制 官。戊申,子楷為開府儀同三司,封高密郡王。己酉,立卿、監(jiān)、郎官三歲黜陟法。 十二月癸丑,論棄湟州罪,貶韓忠彥為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曾布為賀州別駕,安燾為 寧國軍節(jié)度副使,范純禮分司南京。庚申,鑄當五錢。辛酉,贈哲宗子鄧王茂為皇 太子,謚獻愍。丁丑,詔:“諸邪說诐行非先圣賢之書,及元祐學(xué)術(shù)政事,并勿施 用。”是歲,京畿、京東、河北、淮南蝗。江、浙、熙河、漳、泉、潭、衡、郴州、 興化軍旱。辰、沅州徭入寇。出宮女七十六人。
二年春正月辛巳朔。乙酉,竄任伯雨、陳瓘、龔居、鄒浩于嶺南,馬涓等九 人分貶諸州。知荊南舒亶平辰、沅州OD賊,復(fù)誠、徽州,改誠州為靖州,徽州為 蒔竹縣。壬辰,溫益卒。乙巳,以復(fù)荊湖疆土,曲赦兩路。丙午,以沍寒,令監(jiān)司 分部決獄。丁未,以蔡京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
二月辛亥,安化蠻入寇,廣西經(jīng)略使程節(jié)敗之。壬子,遣官相度湖南、北OD 地,取其材植入供在京營造。甲寅,進元符皇后為太后,宮名崇恩。辛酉,置殿中 監(jiān)。癸亥,奉安哲宗御容于西京會圣宮及應(yīng)天院。丙子,置諸路茶場。
三月壬午,進仁宗充儀張氏為賢妃。乙酉,減西京囚罪一等。詔黨人子弟毋得 擅到闕下,其應(yīng)緣趨附黨人、罷任在外、指射差遣及得罪停替臣僚亦如之。丁亥, 御集英殿策進士。癸卯,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五百三十八人,其嘗上書在正 等者升甲,邪等者黜之。
夏四月甲寅,詔侍從官各舉所知二人。乙卯,于闐入貢。丁卯,詔毀呂公著、 司馬光、呂大防、范純?nèi)省础⒎栋俚摗⒘籂c、王巖叟景靈西宮繪像。己巳,以 初謁景靈宮,赦天下。乙亥,詔毀刊行《唐鑒》并三蘇、秦、黃等文集。戊寅,以 趙挺之為中書侍郎,張商英為尚書左丞,戶部尚書吳居厚為尚書右丞,兵部尚書安 惇同知樞密院事。奪王珪贈謚,追毀程頤出身文字,其所著書令監(jiān)司覺察。
五月辛巳,以賢妃鄭氏為淑妃。癸未,以陳王佖為太師。丙戌,貶曾布為廉州 司戶參軍。己亥,封子楫為楚國公。丙午,冊元符皇后劉氏為太后。六月壬子,冊 王氏為皇后。庚申,詔:“元符末上書進士,類多詆訕,令州郡遣入新學(xué),依大學(xué) 自訟齋法,候及一年,能革心自新者許將來應(yīng)舉,其不變者當屏之遠方。”壬戌, 慮囚。是月,中太一宮火。復(fù)湟州。
秋七月己卯,學(xué)士院火。辛巳,以復(fù)湟州,進蔡京官三等,蔡卞以下二等。壬 午,白虹貫日。甲申,降德音于熙河蘭會路:減囚罪一等,流以下釋之。庚寅,曾 肇責授濮州團練副使。辛卯,詔上書進士見充三舍生者罷歸。丁酉,詔自今戚里宗 屬勿復(fù)為執(zhí)政官,著為令。乙巳,詔責降人子弟毋得任在京及府界差遣。
八月丁未朔,再論棄湟州罪,貶韓忠彥為磁州團練副使,安燾為祁州團練副使, 范純禮為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削蔣之奇秩三等。戊申,張商英罷。辛酉,詔張商英入 元祐黨籍。
九月辛巳,詔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庚寅,封子樞為吳國公。詔: “上書邪等人,知縣以上資序并與外祠,選人不得改官及為縣令。”壬辰,置醫(yī)學(xué)。 癸巳,令天下郡皆建崇寧寺。辛丑,改吏部選人自承直郎至將仕郎七階。令天下監(jiān) 司長吏廳各立《元祐奸黨碑》。甲辰,詔郡縣謹祀社稷。冬十一月庚辰,以元祐學(xué) 術(shù)政事聚徒傳授者,委監(jiān)司舉察,必罰無赦。
十二月癸亥,祧宣祖皇帝、昭憲皇后。丙寅,詔六曹長貳歲考郎官治狀,分三 等以聞。是歲,諸路蝗。纂府蠻楊晟銅、融州楊晟天、邵州黃聰內(nèi)附。
三年春正月己卯,安化蠻降。辛巳,詔上書邪等人毋得至京師。戊子,鑄當十 大錢。壬辰,增縣學(xué)弟子員。甲午,賜蔡京子攸進士出身。癸卯,太白晝見。甲辰, 鑄九鼎。
二月丙午,以淑妃鄭氏為貴妃。以刊定元豐役法不當,黜錢遹以下九人。丁未, 置漏澤園。己酉,詔王珪、章惇別為一籍,如元祐黨。詔自今御后殿,許起居郎、 舍人侍立。壬子,以楚國公楫為開府儀同三司,封南陽郡王。庚申,令天下坑冶金 銀復(fù)盡輸內(nèi)藏。辛未,雨雹。
三月辛巳,置文繡院。丁亥,作圜土,以居強盜貸死者。甲午,躋欽成皇后神 主于欽慈皇后之上。辛丑,大內(nèi)災(zāi)。
夏四月乙巳,以火災(zāi)降德音于四京:減囚罪一等,流以下原之。乙卯,復(fù)鄯州, 建為隴右都護府。辛酉,徙封楫為樂安郡王。復(fù)廓州。乙丑,罷講議司。己巳,曲 赦陜西。壬申,楫薨。
五月戊寅,罷開封權(quán)知府,置牧、尹、少尹。改定六曹,以吏、戶、儀、兵、 刑、工為序,增其員數(shù),仿《唐六典》易胥吏之稱。己卯,以復(fù)鄯、廓,蔡京為守 司空,封嘉國公。庚辰,許將、趙挺之、吳居厚、安惇、蔡卞各轉(zhuǎn)三官。甲申,改 鄯州為西寧州,仍為隴右節(jié)度。辛丑,詔黜守臣進金助修宮庭者。
六月壬寅朔,圖熙寧、元豐功臣于顯謨閣。癸酉,以王安石配饗孔子廟。丙午, 增諸州學(xué)未立者。壬子,置書、畫、算學(xué)。占城入貢。戊午,詔重定元祐、元符黨 人及上書邪等者合為一籍,通三百九人,刻石朝堂,余并出籍,自今毋得復(fù)彈奏。 辛酉,復(fù)置太醫(yī)局。癸亥,慮囚。乙丑,詔內(nèi)外官毋得越職論事,僥幸奔競,違者 御史臺彈奏。
秋七月癸酉,以婉儀王氏為德妃。庚辰,詔自今大禮不受尊號,群臣毋上表。 辛卯,行方田法。
八月庚子,詔諸路知州、通判增入“主管學(xué)事”四字。壬寅,大雨,壞民廬舍, 令收瘞死者。甲辰,蔡京上《神宗史》。丙午,許將罷。
九月乙亥,以趙挺之為門下侍郎,吳居厚為中書侍郎,翰林學(xué)士承旨張康國為 尚書左丞,刑部尚書鄧洵武為尚書右丞。壬辰,詔諸路州學(xué)別置齋舍,以養(yǎng)材武之 士。
冬十月辛居朔,大雨雹。丁未,賢妃張氏薨。丙辰,命官編類六朝勛臣。戊午, 夏人入涇原,圍平夏城,寇鎮(zhèn)戎軍。庚申,熙河蘭會路經(jīng)略安撫使王厚言,河西軍 節(jié)度使趙懷德等出降。己巳,立九廟,復(fù)翼祖、宣祖。庚午,貴妃邢氏薨。
十一月甲戌,幸太學(xué),官論定之士十六人,遂幸辟雍,賜國子司業(yè)吳絪、蔣靜 四品服,學(xué)官推恩有差。丙戌,封子杞為冀國公。丁亥,詔取士并繇學(xué)校,罷發(fā)解 及省試法,科場如故事。癸巳,更上神宗謚曰體元顯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圣孝 皇帝,加上哲宗謚曰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圣昭孝皇帝。甲午,朝獻景靈宮。 乙未,饗太廟。丙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升興仁、隆德軍為府,還彰信、 昭德舊節(jié)。十二月乙巳,升通遠軍為鞏州。戊午,賜陳王佖入朝不趨。是歲,諸路 蝗。出宮女六十二人。廣西黎洞楊晟免等內(nèi)附。
譯文及注釋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圣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名估,神宗的第十一個兒子,母親是欽慈皇后陳氏。元豐五年( 1082 )十月初十,出生在皇宮。第二年正月賜名,十月授給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封為寧國公。哲宗即位,封為遂寧郡王。紹圣三年(1096 ) ,以平江、鎮(zhèn)江軍節(jié)度使職銜封為端王,接受師傅的指導(dǎo),在宮中學(xué)習(xí)。紹圣五年,加為司空,改為昭德、彰信軍節(jié)度使。元符三年(1100 )正月十二日,哲宗逝世,皇太后垂簾聽政,哭著對宰臣說:“國家遭到不幸,大宋皇帝哲宗沒有兒子,關(guān)系國家大事的皇位繼承人要早點確定。”章高聲回答說:“按照禮制和法規(guī)應(yīng)當立母弟簡王。”皇太后說:“神宗的各個兒子,申王年長,但眼睛患病,其次就是端王,應(yīng)當立端王。”章又說:“按年齡申王年長,按禮法那么應(yīng)當立皇上同母之弟簡王。”皇太后說:“都是神宗的兒子,不要搞得這么難以分別,按長次應(yīng)當立端王。”知樞密院曾布說:“章沒曾與我們大臣商議,照皇太后的圣旨辦極其恰當。”尚書左承蔡卞、中書門下侍郎許將接著發(fā)言說:“完全應(yīng)當遵照皇太后的圣旨。”皇太后又說:“先帝曾經(jīng)說,端王有福壽之相,并且仁義孝道,不同于其他各位王。”章于是默不作聲。于是召端王進宮,即皇帝位,皇太后權(quán)同處分軍國大事。十三日,赦免全國按常赦所不能原諒的人,文武百官進秩一等,賞賜各軍。派遣宋淵向遼國報喪。十四日,尊先帝后為元符皇后。十六日,追尊母貴儀陳氏為皇太妃。十七日,命令章為哲宗山陵使。十八日,拿出哲宗遺留物品賜給近臣。十九日,委任申王趙泌為太傅,進封為陳王,賜允他朝拜時贊禮不稱姓名。二十日,進封仁宗淑妃周氏、神宗淑妃邢氏都為貴妃,賢妃宋氏為德妃。二十一日,因章為特進,封為申國公。二十二日,進封蘋王趙誤為衛(wèi)王,職銜太保;簡王趙似為蔡王,睦王趙為定王,并為司徒。罷除增加八廂巡邏士兵。
二月初二,開始上朝處理政事。尊哲宗妃朱氏為圣瑞皇太妃。初五,任命南平王李乾德為檢校太師。初十,立順國夫人王氏為皇后。十三日,向宗回、宗良升為節(jié)度使,太后弟侄沒有出仕的全部授給官職。十六日,開始到紫哀殿。二十三日,任命吏部尚書韓忠彥為門下侍郎,資政殿大學(xué)士黃履為尚書右承。二十四日,稱爵親宅徽宗當皇帝前居住的府第為龍德宮。二十七日,毀掉承極殿。二十九日,派吳安憲、朱孝孫把哲宗遺留物送給遼國主。
三月初一,下詔宰臣、執(zhí)政、侍從官分別推舉可以擔任臺諫的人才。初三,派遣韓治、曹譜到遼國報告徽宗即位的消息。初四,下詔追封祖宗各子趙光濟等三十三人為王,女四十八人為公主。十七日,任命西蕃王隴摺為河西軍節(jié)度使,不久賜給他姓名為趙懷德,邀川首領(lǐng)瞎征為懷遠軍節(jié)度使。二十二日,因日食向四京地區(qū)頒布德音文告:減輕囚犯罪人罪刑一等,流刑以下全部釋放。二十三日,錄用趙普后代。二十四日,下詔求直言。二十六日,任命寧遠軍節(jié)度觀察使留后世雄為崇信軍節(jié)度使,封為安定郡王。二十八日,拒絕永興百姓王懷進獻的玉器。
夏四月初一,日食。初三,命令監(jiān)司分部處理各種案件。初八,任命韓忠彥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禮部尚書李清臣為門下侍郎,翰林學(xué)士蔣之奇為同知樞密院事。初九,錄用曹情后代。十一日,把徽宗生日定為天寧節(jié)。十三日,長子趙出生。十五日,大赦全國,凡是元符二年以前拖欠官府的賦稅全部免除。十七日,鹿敏求等因應(yīng)詔上書升官。十九日,在南郊請溢哲宗皇帝。二十一日,下詔范純?nèi)实热嘶謴?fù)宮觀職務(wù),蘇軾等人遷往內(nèi)地居住。二十七日,罷除編類臣僚章疏局。二十九日,賜給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五百五十八人。五月初一,罷除對大理寺官員因有罪判無罪或重罪輕罰罪行的處罰。初十,下詔恢復(fù)廢后孟氏為元皇后。十九日,蔡卞被罷免。二十三日,下詔追復(fù)文彥博、巨圭、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等三十三人的官職。二十五日,歸還司馬光等人退休所享受的種種優(yōu)待。二十七日,河北、河?xùn)|、陜西發(fā)生饑荒,下詔帥臣想方設(shè)法進行販濟撫恤。
六月初一,遼主派蕭進忠、蕭安世等人來吊祭哲宗。
秋七月初一,遵從皇太后詔令,不再參與處理軍國大事。初二,向天地、宗廟、社翟報告哲宗欽文睿武昭孝皇帝溢號。初三,到福寧殿獻上寶冊。初八,因皇太后還政給徽宗,天下囚犯減罪一等,流刑以下釋放。十八日,派遣陸佃、李嗣徽答謝遼朝。罷除管勾陜西、京西、川路坑冶及江西、廣東、湖北、夔、梓、成都路管勾措置鹽事官。二十六日,封兒子趙為韓國公。
八月初四,下詔各路遇到百姓生病,委派官員監(jiān)督醫(yī)生前往治療給藥。初六,建制景靈西宮,恭敬安置神宗神主,在它的西邊建造哲宗神御殿。初七,拿出內(nèi)庫金帛二百萬來買陜西軍儲。初八,哲宗皇帝葬于永泰陵。十二日,派遣董敦逸祝賀遼主生辰,呂仲甫祝賀正旦。十四日,高麗王王熙派遣使臣奉表來慰問。十六日,下詔仁宗、神宗廟神主永世不遷。二十四日,任命蔡王趙似為太保。二十九日,在太廟附祭哲宗神主,廟樂為伏成之舞。
九月初一,下詔修撰哲宗實錄。初三,遼國派遣蕭穆來祝賀皇上即位。初四,兩京、河陽、鄭州囚犯減罪一等,百姓為哲宗山陵服役的免除其賦。初六,到龍德宮。初八,章被罷免。十三日,任命陳王趙泌為太尉。十四日,下詔修撰件申宗史。二十六日,又均給職田。冬十月初二,夏國來進貢。初三,蔡京出朝為永興知軍,章被貶為武昌軍節(jié)度副使。初四,任命韓忠彥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初九,任命曾布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二十二日,升端州為興慶軍。二十六日,下詔禁止用狹隘偏頗的言論或妄意改變自己的學(xué)說來危害國事。二十八日,罷除平準務(wù)。十一月初五,下詔修撰六朝寶封小。向端州頒降德音文告:囚犯減罪一等,徒刑以下釋放。初八,下詔明年改元。十六日,任命觀文殿學(xué)士安煮知樞密院事。十八日,黃履被罷免。二十七日,設(shè)置春和博士。二十九日,命令陜西銅、鐵錢兼行。任命禮部尚書范純禮為尚書右承。
十二月初二,因皇太后身體不適,在宮觀、祠廟、岳讀祈禱。初六,拿出倉凜儲蓄的糧食減價賣給百姓,接濟他們。初九,訊察囚犯罪狀。十二日,下詔修撰咽朝會要。十六日,向各路頒布德音文告:囚犯減罪一等,流刑以下釋放。二十六日,遼人來祝賀春節(jié)。
這一年,放出宮女六十九人。建中靖國元年春(1101 )正月初一,有紅氣出現(xiàn)在東北方向,綿亙西南,其中有白氣點綴;將要消失的時候,又有陰陽二氣相侵形成的征象不樣的黑色云氣出現(xiàn)在旁邊。初二,有星從西南露出尾部,其光照亮了大地。十二日,范純?nèi)适攀馈J眨侍笫攀溃粝逻z訓(xùn),追尊皇太妃陳氏為皇太后。十六日,改大行皇太后園陵為山陵,命令曾布為山陵使。十八日,命令河、陜募人人粟,免試注官。二月初五,降冰雹。初八,裁汰秦鳳路士兵。十三日,徽宗開始上殿聽政。十四日,拿出內(nèi)庫及各路常平錢各一百萬,準備河北邊儲。二十六日,章被貶為雷州司戶參軍。
三月初三,開始到紫哀殿。初四,遼使蕭恭來報告遼主洪基去世,派遣謝文酵、上官均等人前往吊祭,派黃算祝賀他的孫子延禧繼立。十六日,下詔任命河西軍節(jié)度使趙懷德為惶州知州。二十一日,因要出現(xiàn)日食現(xiàn)象,不上殿,減少飲食,全國囚犯減罪一等,流刑以下釋放。夏四月初一,日食沒有出現(xiàn)。初四,敬獻皇太后溢號為欽圣憲肅。初五,敬獻追尊皇太后溢號為欽慈。初七,上殿J 隊復(fù)飲食。十二日,下詔:“各路難以判明的案件應(yīng)當奏報而沒有奏報的要治罪,不當奏報而動不動就奏報的不追究,寫進法律條文。”
五月初一,大降冰雹。下詔三省裁減吏員節(jié)儉冗費。初六,欽圣憲肅皇后、欽慈皇后葬在永裕陵。二十日,蘇頌逝世。二十六日,在太廟附祭欽圣憲肅皇后、欽慈皇后。二十八日,兩京、河陽、鄭州囚犯減罪一等,人民因服役山陵的人免除其賦。
六月初一,任命韓國公趙為開府儀同三司,封為京兆郡王。十九日,封向宗回為永陽郡王,向宗良為永嘉郡王。二十五日,封吳王趙穎子趙孝賽為廣陵郡王,茜頁子趙孝參為信都郡王。二十九日,范純禮被罷免。三十日,下詔頒行件殺情理輕重格。
秋七月二十二日,在內(nèi)郡設(shè)置添差缺額。二十七日,安煮被罷免。二十八日,任命蔣之奇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陸佃為尚書右承,端明殿學(xué)士章贏為同知樞密院事。
九月十一日,下詔各路轉(zhuǎn)運、提舉司及各州軍,有沒有充分挖掘的利源可以利用的及冗員浮費應(yīng)當裁減的,詳細討論后奏報朝廷。二十八日,徽宗子趙茨去世。
冬十月初八,李清臣被罷免。初十,天寧節(jié),大臣們及遼朝使臣在垂拱殿第一次向徽宗祝壽。
十一月初三,任命陸佃為尚書左承,吏部尚書溫益為尚書右承。初五,任命西蕃賒羅撒為河西軍節(jié)度使、邀川首領(lǐng)。十四日,出示御制南郊親祀樂章。二十一日,祭祀景靈宮。二十二日,祭祀太廟。二十三日,在圓丘祭祀天地,赦免全國。改彰信軍為興仁軍,昭德軍為隆德軍。明年改元。
十二月初六,賜允陳王趙泌詔書不稱姓名。十七日,進封神宗昭儀武氏為賢妃。二十日,神宗神主遷廟到景靈西宮大明殿。二十一日,到宮中朝拜神主。二十三日,向四京頒布德音文告:囚犯減罪一等,徒刑以下釋放。
這年,遼人來進獻遺留物。河?xùn)|發(fā)生地震。京瓷發(fā)生蝗災(zāi),江、淮、兩浙、湖南、福建發(fā)生早災(zāi)。
崇寧元年(1102 )春正月二十一日,太原等十一郡發(fā)生地震,下詔賜給死者家屬不等的錢。
二月初一,因圣瑞皇太妃患病,訊察囚犯罪狀。初九,徽宗兒子趙改名為趙廈。以蔡確配享哲宗廟庭。十三日,下詔:“士人有懷抱道德而長久埋沒在基層以及品學(xué)兼優(yōu)可以勸勵風俗的,待制以上官員各推舉二名。”奉議郎趙捻謀反被處以死刑。十五日,封兒子趙煥為魏國公。十六日,圣瑞皇太妃逝世,追尊為皇太后。二十五日,追封孔鯉為泅水侯,孔吸為沂水侯。
三月初二,哲宗神主遷廟到景靈西宮寶慶殿。初三,徽宗到宮中朝拜。初七,任命定王趙為太保。十七日,到定王府第。
夏四月十五日,敬獻皇太后溢號為欽成。
五月初三,熒惑星進人斗星。初六,韓忠彥被罷免。十五日,瞎征去世。十六日,貶降太子太保司馬光為正議大夫,太師文彥博為太子太保,其余分別降官不等。十七日,下詔待制以上官員推舉有才能的吏人各二名。二十一日,罷斥請求用金箔裝飾宮殿的后苑內(nèi)侍。二十二日,下詔:“元當政各大臣已經(jīng)削官奪職,從今以后不再窮追,言事官也不要動不動就以此作為上書的材料。”二十四日,欽成皇后葬在永裕陵。二十五日,陸佃被免職。二十六日,任命許將為門下侍郎,溫益為中書侍郎,翰林學(xué)士承旨蔡京為尚書左承,吏部尚書趙挺之為尚書右承。
六月初五,在太廟附祭欽成皇后神主。初八,西京、河陽、鄭州囚犯減罪一等,百姓為山陵服役的人免除賦稅。十九日,下詔:六曹尚書官員有事奏陳,允許獨自上殿。二十五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二十八日,改渝州為恭州。二十九日,下詔仿照塘六典修撰神宗所定官制。進封伯夷為清惠侯,叔齊為仁惠侯。閏六月初一,哲宗神主殿改稱為重光殿。初八,訊察囚犯罪狀。初九,曾布被罷免。十一日,下詔:各路州縣官有治績最為顯著的人,允許監(jiān)司、帥臣各推舉一名。二十九日,追貶李清臣為武安軍節(jié)度副使。三十日,下詔監(jiān)司、帥臣在本路小使臣以上和親民官范圍內(nèi),各自推舉智勇雙全、多謀善斷可以擔任將帥的人才一名。
秋七月初一,修建長生宮用來祭祀熒惑星。初三,下詔:省、臺、寺、監(jiān)官員和監(jiān)司、郡守,都以三年作為一個任期。初五,任命蔡京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初六,焚毀元法。十一日,下詔在都省設(shè)置講議司。下詔杭州、明州設(shè)置市舶司。十七日,章贏被罷免。二十一日,因雨水毀壞百姓廬舍,下詔開封府販濟撫恤壓死和淹死的人。二十八日,罷除春秋博士。
八月初三,徽宗兒子趙恒改名為趙桓,趙煥改為趙楷。十三日,罷除暫代侍郎官。十九日,設(shè)立安濟坊養(yǎng)活百姓中的貧窮患病的人,并且命令各郡縣都設(shè)置。二十二日,下詔全國興學(xué)貢士,在國都南建置外學(xué)。二十四日,下詔司馬光等二十一人的子弟不得在京城做官。二十七日,任命趙挺之為尚書左承,翰林學(xué)士張商英為尚書右承。
九月初六,京城設(shè)立居養(yǎng)院用來安置鱷寡孤獨,仍然用戶絕充公的財產(chǎn)給養(yǎng)。十三日,下詔中書省登錄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十五日,處罰臣僚商議恢復(fù)元皇后、謀劃廢除元符皇后的人,降韓忠彥、曾布的官,追貶李清臣為雷州司戶參軍,黃履為祁州團練副使,貶竄曾肇以下十七人。十七日,登記元及元符末年宰相文彥博等、侍從官蘇軾等、其余官員秦觀等、內(nèi)臣張士良等、武臣王獻可等共一百二十人,御書刻石,立于端禮門。十八日,確定元符末年上書人鐘世美等四十一人為正等,全部加以提升;范柔中以下五百多人為邪等,貶降不等。當時鐘世美已經(jīng)去世,下詔贈官,并且任命他一個兒子為官。二十日,貶曾布為武泰軍節(jié)度副使。二十二日,下詔:“元符三年、建中靖國元年貶降臣僚已經(jīng)恢復(fù)原官的人,原來的貶降文書一律送納尚書省。”
冬十月十二日,蔣之奇被罷免。十七日,下詔:貶降為主管宮觀的人不得在同一州居住。二十三日,因御史錢、石豫、左膚及輔臣蔡京、許將、溫益、趙挺之、張商英等人上書請求,罷除元皇后的稱號,仍舊是居住到瑤華宮。二十五日,劉奉世等二十七人因元符末年附和變法獲罪,都被罷為祠祿官。二十七日,任命資政殿學(xué)士蔡卞為知樞密院事。十一月初四,邵州報告說知溪洞徽州楊光銜內(nèi)附朝廷。初七,立婉儀鄭氏為賢妃。初十,設(shè)置河北安濟坊。十二日,設(shè)置西京、南京宗正司及敦宗院。十七日,設(shè)置顯漠閣學(xué)士、待制官。二十七日,任命兒子趙楷為開府儀同三司,封為高密郡王。二十八日,立卿監(jiān)、郎官三年升降法。
十二月初三,討論放棄惶州罪,貶韓忠彥為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曾布為賀州別駕,安煮為寧國軍節(jié)度副使,范純禮被責降安排在南京。初十,鑄造當五錢。十一日,贈給哲宗兒子鄧王趙茂為皇太子,溢號為獻憨。二十七日,下詔:“凡是歪門邪道,不是先圣賢主的主張,及元學(xué)術(shù)政事,一律不予施用和采納。”這一年,京瓷、京東、河北、淮南發(fā)生蝗災(zāi)。江、浙和熙、河、漳、泉、潭、衡、郴等州和興化軍發(fā)生早災(zāi)。辰、沉州瑤人攻打邊境。放出宮女七十六人。崇寧二年春正月。初五,任伯雨、陳酵、龔、鄒浩被貶滴到嶺南,馬涓等九人分別貶滴各州。荊南知府舒平定辰、沉州瑤賊,收復(fù)郴州、徽州,郴州改名為靖州,徽州改為漪竹縣。十二日,溫益去世。二十五日,因收復(fù)荊湖疆土,特地赦免荊湖南、北兩路。二十六日,因天寒地凍命令監(jiān)司分別到各地處理獄訟案件。二十七日,任命蔡京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
二月初二,安化蠻攻打邊境。廣西經(jīng)略使程節(jié)打敗安化蠻。初三,派遣官員視察湖南、湖北瑤地,取其材木上供作為營建京城工程用料。初五,進封元符皇后為太后,宮名崇恩。十二日,在中監(jiān)置殿。十四日,在西京會圣宮及應(yīng)天院恭敬安置哲宗遺像。二十七日,在各路設(shè)置茶場。
三月初三,進封仁宗充儀張氏為賢妃。初六,西京囚犯減罪一等。下詔:“元黨人子弟不得擅自到朝廷,其中應(yīng)緣趨附元黨人被罷免在外指射差遣和獲罪被停職的臣僚,也不能擅自到朝廷。”初八,到集英殿策試進士。二十四日,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五百三十八人,其中曾經(jīng)上書被確定為正等的升人甲科,邪等的人被取消資格。
夏四月初六,下詔侍從官各推舉所熟知有才能的人二名。初七,于聞來進貢。十九日,下詔毀掉呂公著、司馬光、呂大防、范純?nèi)省础⒎栋俚摗⒘褐蟆⑼鯉r雯在景靈西宮的畫像。二十一日,因初次朝拜景靈宮赦免全國。二十七日,下詔毀掉刊行的塘鑒和三蘇、秦觀、黃庭堅等人文集。三十日,任命趙挺之為中書侍郎,張商英為尚書左承,戶部尚書吳居厚為尚書右承,兵部尚書安為同知樞密院事。削奪贈給巨蓋的溢號,追毀程頤出身文字,他所著書命令監(jiān)司觀察上報有關(guān)情況。
五月初三,命令立賢妃鄭氏為淑妃。初五,任命陳王趙泌為太師。初八,貶曾布為廉州司戶參軍。二十一日,封兒子趙揖為楚國公。二十八日,冊封元符皇后劉氏為太后。
六月初五,冊封王氏為皇后。十三日,下詔:“元符末年上書進士,大多數(shù)人言論涉及誹謗朝政,命令州郡把他們遣送到自訟齋,按照太學(xué)自訟齋法,讓他們在這里聽讀,反省錯誤,等到一年之后,能改過自新的人允許將來應(yīng)試科舉,其中不改變初衷的人應(yīng)當摒棄遠方。”十五日,訊察囚犯罪狀。這個月,中太一宮發(fā)生火災(zāi)。收復(fù)惶州。
秋七月初二,學(xué)士院發(fā)生火災(zāi)。初四,因收復(fù)惶州,蔡京升官三級,蔡卞以下官員升二級。初五,白色虹貫通天空。初七,向熙河蘭會路頒布德音文告:囚犯減罪一等,流刑以下釋放。十三日,曾肇被貶降為攫州團練副使。十四日,下詔上書進士現(xiàn)為三舍生者罷除回歸。二十日,下詔:“自今以后戚里宗屬不再同時當執(zhí)政官,寫進法令條文。”二十八日,下詔:被貶降人的子弟不得擔任京城及開封府界差遣官。
八月初一,再次討論放棄惶州罪,貶韓忠彥為磁州團練副使,安煮為祁州團練副使,范純禮為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蔣之奇被削官三級。初二,張商英被罷免。十五日,下詔張商英人元黨籍。九月初五,下詔宗室之內(nèi)不能與元奸黨子孫結(jié)為婚姻關(guān)系。十四日,封兒子趙樞為吳國公。下詔:“上書定為邪等的人,知縣以上資任一律安排為朝廷外宮觀官。幕職州縣官不得改官和擔任知縣。”十六日,設(shè)置醫(yī)學(xué)。十七日,命令全國各郡設(shè)置崇寧寺。二十五日,修改吏部選人制度為從承直郎到將仕郎七級官階。命令全國監(jiān)司長官廳各自設(shè)立元奸黨碑。二十八日,下詔各郡縣隆重嚴肅祭祀社翟神。
冬十一月初四,下令用元學(xué)術(shù)政事召集生徒傳授講學(xué)的人,委派監(jiān)司糾察舉報,一定重罰,決不赦免。十二月十八日,祭祀先祖宣祖皇帝、昭憲皇后。二十一日,下詔六曹正副長官每年考核郎官治績情況,劃分為三等上報皇帝。
這一年,各路發(fā)生蝗災(zāi)。纂府蠻楊晨銅、融州楊晨天、邵州黃聰率眾內(nèi)附朝廷。
崇寧三年春正月初四,安化蠻投降朝廷。初六,下詔:上書被定為邪等的人不得到京城開封。十三日,鑄造當十大錢。十七日,增加縣學(xué)學(xué)員名額。十九日,賜蔡京兒子蔡枚進士出身。二十八日,太白星白天出現(xiàn)。二十九日,鑄造九鼎。
二月初二,封淑妃鄭氏為貴妃。因刊定元豐役法不當,罷免錢以下九人。初三,設(shè)立漏澤園。初五,下詔:巨蓋、章另外登記在冊,別為黨籍,就像元黨籍一樣。下詔:從今以后皇上到后殿,允許起居郎、起居舍人侍立。初八,任命楚國公趙揖為開府儀同三司,封為南陽郡王。十一日,命令全國坑冶金銀重新全部輸納內(nèi)藏庫。二十二日,降冰雹。三月初八,設(shè)置文繡院。十四日,修建監(jiān)獄用來安置強盜罪被免死的人。二十一日,把欽成皇后神主升到欽慈皇后之上。二十八日,皇宮發(fā)生火災(zāi)。夏四月初二,因發(fā)生火災(zāi)向四京頒降德音文告:囚犯減罪一等,流刑以下恕免。十二日,收復(fù)都州,建為隴右都護府。十八日,趙揖改封為樂安郡王。收復(fù)廓州。二十二日,廢罷講議司。二十六日,因特殊情況赦免陜西。二十九日,趙揖逝世。
五月初六,廢罷開封府代理知府,設(shè)置牧、尹、少尹。改定六曹,以士、戶、儀、兵、刑、工為序,增加名額,仿照塘六典改變青吏的稱呼。初七,因收復(fù)都州、廓州,蔡京被命為守司空,封為嘉國公。初八,許將、趙挺之、吳居厚、安、蔡卞分別轉(zhuǎn)升三官。十二日,改都州為西寧州,仍為隴右節(jié)度。二十九日,下詔罷除守臣中進獻金銀補助修筑宮廷者。
六月初一,繪出神宗熙寧、元豐年間功臣圖像供奉于顯漠閣。初二,把王安石神主配于孔子廟中共享祭祀。初五,沒有設(shè)立學(xué)校的各州增置。十一日,設(shè)置書學(xué)、畫學(xué)、算學(xué)。占城來進貢。十七日,下詔重新審定元、元符年間黨人及上書邪等等人,登記造冊,合為一籍,共三百零九人,在朝堂上刻石記錄,其余的一律出籍,從今以后不得再彈勃上奏。二十日,重新設(shè)立太醫(yī)局。二十二日,訊察囚犯罪狀。二十四日,下詔:“朝廷內(nèi)外官員不得超越職責范圍議論國事,不能為了僥幸之利而四處奔走,違犯者,御史臺官員上奏彈勃。”
秋七月初二,封婉儀王氏為德妃。初九,下詔:從今以后遇到重大禮儀活動不接受尊號,大臣們不要上表進獻。二十日,實行方田法。
八月庚子日,下詔各路知州、通判增人“主管學(xué)事”四字。初一,降大雨,毀壞百姓廬舍,命令收埋死者。初三,蔡京呈上件申宗史。初五,許將被罷免。九月初五,任命趙挺之為門下侍郎,吳居厚為中書侍郎,翰林學(xué)士承旨張康國為尚書左承,刑部尚書鄧詢武為尚書右承。二十二日,下詔各路州學(xué)另外設(shè)置齋舍,用來培養(yǎng)材武之士。冬十月初一,降大雨冰雹。初七,賢妃張氏逝世。十六日,命令官員編類六朝勛臣。十八日,西夏軍進人徑原,圍攻平夏城,攻打鎮(zhèn)戎軍。二十日,熙河蘭會路經(jīng)略安撫使王厚報告說,河西軍節(jié)度使趙懷德等出降。二十九日,設(shè)立九廟,恢復(fù)翼祖、宣祖遠祖廟。三十日,貴妃邢氏逝世。
十一月初四,到太學(xué),授給論定之士十六人官職;于是到太學(xué)的外學(xué),賜給國子司業(yè)吳糾、蔣靜四品官服,學(xué)官得到不等的恩惠。十六日,封兒子趙祀為冀國公。十七日,下詔:科舉取士一律從學(xué)校中選拔,罷除原來的發(fā)解法和省試法,科場沿襲原來的規(guī)定。二十三日,改上神宗溢號為體元顯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圣孝皇帝,加上哲宗溢號為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圣昭孝皇帝。二十四日,祭祀景靈宮。二十五日,祭祀太廟。二十六日,在圓丘祭祀昊天上帝,赦免全國。興仁軍、隆德軍升為府,彰信、昭德恢復(fù)原來的節(jié)度。
十二月初六,升通遠軍為鞏州。十九日,賜允陳王趙泌入朝時不趨。這一年,各路發(fā)生蝗災(zāi)。放出宮女六十二人。廣西黎洞楊晨免等率眾內(nèi)附朝廷。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490545556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