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敬宗 文宗上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諱湛,穆宗長子,母曰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六月七日, 生于東內之別殿。長慶元年三月,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壬 申,穆宗崩。癸酉,皇太子即位柩前,時年十六。甲戌,左仆射韓皋卒。丙子,群 臣準遺詔奏皇帝寶冊禮畢,詔賞神策諸軍士人絹十匹、錢十千、畿內諸軍鎮絹十匹、 錢五千,其余軍鎮頒給有差。內出綾絹三百萬段以助賞給。穆宗初即位,在京軍士 人獲五十千,在外軍鎮差降無幾。至是,宰臣奏議請量國力頒賞,故差減于先朝, 物議是之。群臣五上章請聽政,從之。二月辛巳朔,上缞服見群臣于紫宸門外。壬 午,渤海送備宿衛大聰叡等五十人入朝。癸未,貶戶部侍郎李紳為端州司馬。丙戌, 貶翰林學士、駕部郎中、知制誥龐嚴為信州刺史,翰林學士、司封員外郎、知制誥 蔣防為汀州刺史,皆紳之引用者。以右拾遺吳思為殿中侍御史,充入蕃告哀使。李 紳之貶,李逢吉受賀,群官至中書,而思獨不往,逢吉怒而斥為遠使。戊子,河北 告哀使、諫議大夫高允恭卒于東都。辛卯,敕沒掖庭宮人、先配內園宮人,并宜放 出,任其所適。己亥,冊大行皇帝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庚子,西川節度使杜元穎進 罨畫打球衣五百事,非禮也。辛丑,上始御紫宸殿受朝。既退,幸飛龍院,厚賜內 官等物有差。以米貴,出太倉粟四十萬石,于兩市賤糶,以惠貧民。癸未夜,太白 犯東井北轅。乙巳,上率群臣詣光順門冊皇太后。丁未,御中和殿擊球,賜教坊樂 官綾絹三千五百匹。戊申,擊球于飛龍院。己酉,大合樂于中和殿,極歡而罷,內 官頒賜有差。
三月庚戌朔,貶司農少卿李彤吉州司馬,以前為鄧州刺史,坐贓百萬,仍自刻 德政碑故也。壬子,上御丹鳳樓,大赦天下。京畿夏青苗錢并放,秋青苗錢每貫放 二百文。天下常貢之外不得進獻。六宅、十宅諸王女,宜令每年于選人中選擇降嫁。 今后戶帳田畝,五年一定稅。是日,風且雨。甲寅,始于延英對宰臣。丙辰,以尚 書右丞韋顗為戶部侍郎。戊午,禮儀使奏:“外命婦正旦及四始日舊行起居之禮, 伏以禮煩則瀆,請停。”從之。庚申,工部尚書胡證檢校戶部尚書、京兆尹。甲子, 故山南東道節度使牛元翼家為王廷湊所害,上惜其冤橫,傷悼久之,仍嘆宰執非才, 縱奸臣跋扈。翰林學士韋處厚奏曰:“理亂之本,非有他術,順人則理,違人則亂。 陛下常嘆息,恨無蕭、曹。今有一裴度,尚不能用,此馮唐所以感悟漢文,雖有頗、 牧不能用也。”以太子少保張弘靖為太子少師,分司東都太子賓客令狐楚河南尹。 丁卯,以刑部尚書段文昌判左丞事。戊辰,群臣入閣,日高猶未坐,有不任立而踣 者。諫議大夫李渤出次白宰相,俄而始坐。班退,左拾遺劉棲楚諫,頭叩龍墀血流, 上為之動容,仍賜緋魚袋。編氓徐忠信闌入浴堂門,杖四十,配流天德。庚午,賜 內教坊錢一萬貫,以備游幸。是夜,太白犯東井北轅。甲戌,夏州節度使李祐奏: 于塞外筑烏延、宥州、臨塞、陰河、陶子等五城,以備蕃寇。又以黨項為盜,于蘆 子關北木瓜嶺筑壘,以扼其沖。乙亥,幸教坊,賜伶官綾絹三千五百匹。
夏四月庚辰朔。甲申,以御史大夫王涯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充鹽鐵轉運 等使。壬辰,兵部侍郎武儒衡卒。丙申,賊張韶等百余人至右銀臺門,殺閽者,揮 兵大呼,進至清思殿,登御榻而食,攻弓箭庫。左神策軍兵馬使康藝全率兵入宮討 平之。是日,上聞其變,急幸左軍。丁酉,上還宮,群臣稱慶。諫議大夫李渤以上 輕易致盜,言甚激切。己亥,九仙門等監共三十五人,并笞之。辛丑,染坊使田晟、 段政直流天德,以張韶染坊役夫故也。詔雪吐突承璀之罪,令男士曄改葬之。丙午, 宰臣李逢吉封涼國公,牛僧孺封奇章縣子。
五月己酉朔。乙卯,制以正議大夫、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渭源縣開國男、 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李程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朝議郎、守尚書戶部 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竇易直為朝散大夫,本官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判度支、戶部侍郎韋顗賜金紫。己未,割富平縣之豐水鄉、下邽縣之 翟公鄉、澄城縣之撫道鄉、白水縣之會賓鄉,以奉景陵。癸亥,以鹽州刺史傅良弼 為夏州節度使。東都、江陵監大轉運留后并改為知院官,從其使王涯請也。
六月己卯朔,以左神策大將康藝全為鄜坊節度使。辛巳,敕以霖雨命疏決京城 系囚。庚辰,大風吹壞延喜、景風等門。工部侍郎張惟素卒。壬辰,以左金吾衛大 將軍李愿檢校司空,兼河中尹、御史大夫,充河中、絳、隰等州節度使。丙申,山 南西道節度使、守司空裴度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度之拜興元也,為宰相李逢吉所 排,不帶平章事,李程、韋處厚日為度論于上前,故有是命。加陳、許節度使李光 顏守司徒。癸卯,太保張弘靖卒。己巳,浙西水壞太湖堤,水入州郭,漂民廬舍。 丁未,以吏部尚書趙宗儒為太常卿,兵部尚書鄭絪為吏部尚書。
秋七月戊申朔。己酉,睦州、清溪等六縣大雨,山谷發洪水泛溢,漂城郭廬舍。 庚辰,以前河中節度使郭釗為兵部尚書。戊午,太子賓客許季同卒。辛酉,疏靈州 特進渠,置營田六百頃。乙丑,鄆、曹、濮暴雨水溢,壞城郭廬舍。丁卯,敕以谷 貴,凡給百官俸內一半合給匹段,今宜給粟,每斗折錢五十文。辛未,以大理卿崔 元略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甲戌,左金吾衛大將軍李祐進馬二百五十匹。御史溫 造于閣內奏彈祐罷使違敕進奉,祐趨出待罪,詔宥之。襄、均、復等州漢江溢,漂 民廬舍。丙子,浙西觀察使李德裕奏:“詔令當道造盝子二十具,計用銀一萬三千 兩,金一百三十兩。昨已進兩具,用銀一千三百兩,當道在庫貯備銀無二三百兩, 皆百計收市,方成此兩具。臣當道唯有留使錢五萬貫,每事節儉支費,猶欠十三萬 貫不足。臣若因循不奏,則負陛下任使之恩;若分外誅求,又累陛下慈儉之德。伏 乞宣令宰臣商議,何以遣臣得上不違宣索,下不闕軍須,不困疲人,不斂物怨。” 時有詔罷進奉,故德裕有是奏。
八月丁酉朔。是夜,火犯土星。妖賊馬文忠與品官季文德等凡一千四百人,將 圖不軌,皆杖一百處死。癸未,火犯東井。甲寅,詔于關內、關東折糴、和糴粟一 百五十萬石。陳、許、蔡、鄆、曹、濮等州水害稼。丁亥,火入東井。己丑,以李 忄妻孫宏為河南府兵曹參軍,蔣清孫禺阝為伊陽令,錄忠臣后也。是夜,金犯軒轅 右角。壬辰,江王府長史段釗上言,稱前任龍州刺史,近郭有牛心山,山上有仙人 李龍遷祠,頗靈應,玄宗幸蜀時,特立祠廟。上遣高品張士謙往龍州檢行,回奏牛 心山有掘斷處。群臣言宜須修筑。時方冱寒,役民數萬計,東川節度使李絳表訴之。 甲子,以太常卿趙宗儒為太子少師。乙巳,宣武軍節度韓充卒。
九月丙午朔。丁未,波斯大商李蘇沙進沉香亭子材,拾遺李漢諫云:“沉香為 亭子,有異瑤臺、瓊室。”上怒,優容之。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 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乙卯,罷理匭使。以諫議大夫李渤 知匭,奏請置胥吏、添課料故也。戊午,加硃融檢校司空。詔浙西織造可幅盤絳繚 綾一千匹。觀察使李德裕上表論諫,不奉詔,乃罷之。己巳,以兵部侍郎王起為河 南尹。甲子,吐蕃遣使求《五臺山圖》。己巳,浙西、淮南各進宣索銀莊奩三具。
冬十月丙子朔,宗正寺選尚書縣主胥和元亮等二十五人,各賜錢三十萬,令 備吉禮。辛巳,以吏部侍郎崔從為太常卿。庚子,嶺南節度使鄭權卒。辛丑,吐蕃 貢BX牛,鑄成銀犀牛、羊、鹿各一。壬寅,以鄂岳觀察使、檢校兵部尚書崔植檢 校吏部尚書,兼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觀察經略使。以戶部侍郎韋顗為 御史中丞,兼戶部侍郎;以御史中丞鄭覃權權工部侍郎;以刑部侍郎韋弘景為吏部 侍郎;以權權禮部郎李宗閔權權兵部侍郎;以工部侍郎于敖為刑部侍郎。
十一月丙午朔。戊申,安南都護李元喜奏:黃家賊與環王國合勢陷陸州,殺刺 史葛維。蘇、常、湖、岳、吉、潭、郴等七州水傷稼。庚申,葬穆宗于光陵。十二 月乙亥朔。癸未,回紇、吐蕃、奚、契丹遣使朝貢。襄州柳公綽、滄州李全略、晉 州李寰、滑州高承簡并自尚書加檢校右仆射。以前起居舍人劉棲楚為諫議大夫。淮 南節度使王播厚賂貴要,求領鹽鐵使,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 權宋申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主薛廷老等伏延英抗疏論之。戊子夜,月 掩東井。庚寅,加天平軍節度使烏重胤同平章事。乙未,徐泗王智興請置僧尼戒壇, 浙西觀察使李德裕奏狀論其奸幸。時自憲宗朝有敕禁私度戒壇,智興冒禁陳請,蓋 緣久不興置,由是天下沙門奔走如不及。智興邀其厚利,由是致富,時議丑之。丁 酉,宰相牛僧孺進封奇章郡公,李程彭原郡公,竇易直晉陽郡公,并食邑三千戶。 吏部侍郎韓愈卒。
寶歷元年春正月乙巳朔。辛亥,觀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禮畢,御丹鳳樓,大赦, 改元寶歷元年。先是,雩縣令崔發坐誤辱中官下獄,是日,與諸囚陳于金雞竿下俟 釋放。忽有內官五十余人,環發而毆之,發破面折齒,臺吏以度蔽之,方免。有詔 復系于臺中,宰相救之,方釋。宰相牛僧孺累表乞解機務,帝許以郊禮后。乙卯, 以僧孺檢校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鄂州刺史,充武昌軍節度、鄂岳觀察使。淮南節 度使王播兼諸道鹽鐵轉運使。于鄂州特置武昌軍額,寵僧孺也。壬申,以給事中李 渤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桂管防御觀察使。李德裕獻《丹扆箴》六首,上深嘉 之,命學士韋處厚優其答詔。辛卯,以前禮部郎中李翱為廬州刺史,以求知制誥, 面數宰相李逢吉過故也。辛丑,江西觀察使薛放卒。癸卯,以職方郎中、知制誥王 璠為御史中丞。
三月乙巳朔,以兵部尚書郭釗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壬子,宴群臣于 三殿。戊辰夜,有流星長三丈,出紫微,入濁滅。辛未,以前桂管觀察使殷侑為江 西觀察使。上御宣政殿試制舉人二百九十一人,以中書舍人鄭涵、吏部郎中崔琯、 兵部郎中李虞仲并充考制策官。
夏四月甲戌朔,宰相涼國公李逢吉進封鄭國公。以右神策大將軍康志睦檢校工 部尚書,兼青州刺史、平盧軍節度使。宣中書,以諫議大夫劉棲楚為刑部侍郎。丞 郎宣授,自棲楚始也。鄭涵等考定制舉人。敕下后數日,上謂宰相曰:“韋端符、 楊魯士皆涉物議,宜與外官。”乃授端符白水尉,魯士城固尉。宰臣請其罪名,不 報。癸巳,群臣上徽號曰文武大圣廣孝皇帝,御宣政殿受冊。禮畢,御丹鳳樓,大 赦天下,大辟罪已下,無輕重咸赦除之。時李紳貶官。李逢吉惡紳,不欲紳量移, 乃于赦書節文內,但言左降官已經量移,宜與量移近處,不言未量移者宜與量移。 翰林學士韋處厚上疏論列云:“不可為李紳一人與逢吉相惡,遂令近年流貶官皆不 量移,則乖曠蕩之道也。”帝遽命追赦書添改之。乙亥,以劍南東川節度、檢校司 空李絳為左仆射。御史蕭徹彈京兆尹、兼御大夫崔元略違詔徵畿內所放錢萬七千貫, 付三司勘鞫不虛。辛丑,敕削元略兼御史大夫。五月甲辰朔,以前平盧軍節度使薛 平檢校左仆射、兼戶部尚書。賜振武軍錢一十四萬貫,修筑東受降城。庚戌,幸魚 藻宮觀竟渡。庚申,正衙命使冊九姓迥紇登里啰汨沒密施毗伽昭禮可汗。丙寅,太 子少傅致仕閻濟美卒。丁卯,湖南觀察使沈傳師奏:“當道先配吐蕃羅沒等一十七 人,準赦放還本國,今各得狀,不愿還。”從之。庚午,以右金吾將軍李文悅為豐 州刺史、天德軍防御使。安南李元喜奏移都護府于江北岸。
六月壬申朔。乙酉,詔公主、郡主并不得進女口。丙戌,將作監張武均出為洋 州刺史,坐贓犯也。諸司白身馮志謀等三百九人,并賜祿。丁亥,命品官田務豐領 國信十二車賜迥紇可汗及太和公主。己丑,河中節度使、檢校司空李愿卒。乙未, 以檢校左仆射、兼戶部尚書薛平檢校司空、河中尹、河中節度使。
秋七月癸卯朔,以忠武軍節度使、守司徒、兼侍中李光顏為太原尹、北京留守、 河東節度使,以兗海節度使王沛為許州刺史、忠武軍節度使。熒惑犯右執法。甲辰, 監鐵使王播進羨馀,物議欲鳴鼓而攻之。乙酉,鄜坊水壞廬舍。癸丑,以右金吾衛 大將軍張茂宗為兗、海、沂、密節度使。乙卯,正衙命使冊司徒李光顏。丙辰,淄 王傅分司元錫卒。己未,詔王播造競渡船二十只供進,仍以船材京內造。時計其功, 當半年轉運之費。諫議大夫張仲方切諫,乃改進十只。辛酉,萬年縣典賈鎮誣告故 統軍王佖男正謨等七人謀亂,詔杖殺之。甲子夜,月犯畢。乙丑,侍講學士崔郾、 高重進《纂要》十卷,賜錦采二百匹。丁卯,以戶部侍郎韋顗為吏部侍郎,京兆尹 崔元略為戶部侍郎。奉天縣水壞廬舍。辛未,以左散騎常侍胡證為戶部尚書、判度 支。太子賓客分司廬士玫卒。閏七月壬午朔,以權知工部侍郎鄭覃為京兆尹。甲申, 拾遺李漢、舒元褒、薛廷老于閣內論曰:“伏見近日除授,往往不由中書進擬,多 是內中宣出。臣恐紀綱浸壞,奸邪恣行,伏希詳察。”上然之。詔度支進銅三千斤、 金薄十萬翻,修清思院新殿及升陽殿圖障。丙戌,戶部尚書致仕裴堪卒。戊子,以 給事中盧元輔為工部侍郎。壬辰,以前河東節度使李聽為義成軍節度使。戊戌,以 刑部尚書段文昌為兵部尚書,依前判左丞事。
八月辛丑朔。戊申,以酅國公楊造男元湊襲酅國公,食邑三千戶。兩京、河西 大稔,敕度支和糴折糴粟二百萬石。乙卯夜,太白近房。戊午,遣中使往湖南、江 南等道及天臺山采藥。時有道士劉從政者,說以長生久視之道,請于天下求訪異人, 冀獲靈藥。仍以從政為光祿少卿,號升玄先生。秋九月辛未朔。丁丑,衛尉卿劉遵 古役人安再榮告前袁王府長史武昭謀害宰相李逢吉,詔三司鞫之。壬午,昭義節度 使劉悟卒。癸未夜,太白犯南斗。丙戌夜,月犯右執法。丁酉,華州暴水傷稼。徐 州王智興奏,大將武華等四百人謀亂,并伏誅。十月庚子朔,河南尹王起奏,盜銷 錢為佛像者,請以盜鑄錢論。丁巳,振武節度使張惟清以東受降城濱河,歲久雉堞 壞,乃移置于綏遠烽南,及是功成。己未,以崖州安置人嗣郢王佐為潁王府長史, 分司東都,仍賜金紫。壬戌夜,太白近哭星。甲子,三司鞫武昭獄得實,武昭及弟 匯、役人張少騰宜付京兆府決,河陽節度掌書記李仲言配流象州,匯流崖州,太學 博士李涉流康州,皆坐武昭事也。
十一月庚午朔。辛未,以御史中丞王璠為工部侍郎,以諫議大夫獨孤朗為御史 中丞。癸酉,鎮星近東井。癸未,以殿中少監嚴公素為容管經略使。是夜,月犯東 井。庚寅,車駕幸溫湯,即日還宮。壬辰,以刑部侍郎劉棲楚為京兆尹。丙申,詔 封皇子普為晉王。丁酉,吏部侍郎韋顗卒。十二月己亥朔。辛丑,以晉王普為昭義 軍節度副大使;以劉悟子將作監主簿從諫起復云麾將軍、守金吾衛大將軍同正、檢 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昭義節度留后。戊申夜,月犯畢。其夜,北方有霧 起,須臾遍天,霧上有赤氣,久而方散。甲子,以左仆射李絳為太子少師,分司東 都。戊辰,敕:“農功所切,實在耕牛,疲氓多乏,須議給賜。委度支往河東、振 武、靈、夏等州市耕牛一萬頭,分給畿內貧下百姓。”是歲,淮南、浙西、宣、襄、 鄂、潭、湖南等州旱災傷稼。
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庚午,貶殿中侍御史王源植為昭州司馬。時源植街行,為 教坊樂伎所侮,導從呵之,遂成紛竟。京兆尹劉棲楚決責樂伎,御史中丞獨孤朗論 之太切,上怒,遂貶源植。辛未,湖南觀察使沈傳師奏:奉詔校尋葉靖能、羅光遠 文案,檢尋不獲。癸酉,右贊善大夫李光現與品官李重實爭忿,以笏擊重實流血。, 上以宗屬,罰兩月俸料。甲戌,以諸軍丁夫二萬入內穿池修殿。辛巳,興元節度使 裴度奏修斜谷路及館驛皆畢功。壬辰,裴度來朝。甲午,以衛尉卿劉遵古為湖南觀 察使,以國子祭酒衛中行為福建觀察使。丙申,鹽鐵使王播奏:“揚州城內,舊漕 河水淺,舟船澀滯,輸不及期程。今從閶門外古七里港開河,向東屈曲,取禪智寺 橋,東通舊官河,計長一十九里。其功役所費,當使自方圓支遣。”從之。二月己 亥朔。辛丑,容管經略使嚴公素奏:“當州普寧等七縣,請同廣、昭、桂、賀四州 例北選。”從之。丙午夜,月犯畢。丁未,以山南西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 夫、守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上柱國、晉國公裴度守司空、同平章事, 復知政事。丁巳寒食節,三殿宴群臣,自戊午至庚申方止。丙寅,正冊司空裴度。 丁卯,以禮部尚書王涯檢校左仆射,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三月戊辰朔,命興唐觀道士孫準入翰林待詔。辛未,江西觀察使殷侑請于洪州 寶歷寺置僧尼戒壇,敕殷侑故違制令,擅置戒壇,罰一季俸料。甲戌,賜宰臣百僚 上巳宴于曲江亭。乙亥,右散騎常侍李翱卒。戊寅,幸魚藻宮觀競渡。辛巳,以同 州刺史蕭俯為太子少保分司。壬午,以工部尚書裴武為同州刺史。癸未,嶺南節度 使崔植奏:“廣、湖、封、雷、潘、辯等七州戍軍。除折沖別將外,并請停。”從 之。丙戌,昆明夷遣使朝貢。丁亥,敕冊才人郭氏為貴妃。丙申,以吏部侍郎韋弘 景為陜虢觀察使。四月戊戌朔,橫海軍節度使李全略卒。壬寅,以右金吾衛大將軍 高承簡為邠、寧、慶節度使。丙午,王廷湊檢校司空。戊申,昭義節度使留后劉從 諫檢校工部尚書,充昭義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庚戌,鄂岳觀察使牛僧孺奏: “當道沔州與鄂州隔江相對,才一里余,其州請并省,其漢陽、汊川兩縣隸鄂州。” 從之。丙辰,右金吾衛大將軍高霞寓卒。丙寅,先是王廷湊請于當道立圣德碑,是 日,內出碑文賜廷湊。
五月戊辰朔,上御宣和殿,對內人親屬一千二百人,并于教坊賜食,各頒錦彩。 辛未,秘書省著作郎韋公肅注太宗所撰《帝范》十二篇進,特賜錦彩百匹。甲戌, 以涇原節度楊元卿為河陽三城懷州節度使,以金吾衛大將軍李祐為涇原節度使。是 夜,月近太微星。浙西送到絕粒女道士施子微。戊寅,幸魚藻宮觀競渡。庚辰,中 使自新羅取鷹鷂回。幽州軍亂,殺其帥硃克融及男延齡,軍人立其第二子延嗣為留 后。辛巳,神策軍苑內古長安城中修漢未央宮,掘獲白玉床一張,長六尺。癸未, 山人杜景先于光順門進狀,稱有道術;令中使押杜景先往淮南及江南、湖南、嶺南 諸州求訪異人。甲申,以右丞丁公著為兵部侍郎,以前湖南觀察使沈傳師為尚書左 丞。辛卯,贈硃克融司徒。甲午夜,熒惑犯昴。賜興唐觀道士劉從政修院錢二萬貫。
六月丁酉朔,賜御史中丞獨孤朗金紫。丁巳,減放苑內役人二千五百。帝性好 土木,自春至冬,興作相繼。庚申,鄆州進驢打球人石定寬等四人。是夜,太白犯 昴。辛酉,幸凝碧池,令兵士千余人于池中取大魚,長大者送入新池。癸亥,以旱, 命京城諸司疏理系囚。以延康坊官宅一區為諸王府司局。甲子,上御三殿,觀兩軍、 教坊、內園分朋驢鞠、角抵。戲酣,有碎首折臂者,至一更二更方罷。
秋七月丙寅朔。乙亥,河中進力士八人。癸未,衡王絢薨。敕鄠縣渼陂尚食管 系,太倉廣運潭復賜司農寺。
八月丙申朔,以司空、平章事裴度判度支;以工部侍郎王播為河南尹,代王起; 以起為吏部侍郎;以前福州觀察使徐晦為工部侍郎。是夜,太白近太微。令供奉道 士二十人隨浙西處士周息元入內宮之山亭院,上問以道術,言識張果、葉靜能。浙 西觀察使李德裕上疏言息元誕妄,無異于人。庚戌,以太府卿李憲為江西觀察使。 丁丑夜,月犯輿鬼。加京兆尹劉棲楚兼御史大夫。癸丑,以太常卿崔從檢校吏部尚 書、判東都尚書省事、兼御史大夫、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御使。
九月丁丑朔,大合宴于宣和殿,陳百戲,自甲戌至丙子方已。戊寅,河東節度 使、守司徒、兼侍中李光顏卒。出內庫錢萬貫,令內園召募力士。幽州鹽軍奏:都 知兵馬使李再義與弟再寧同殺硃延嗣并其家屬三百余人,推再義為留后。壬申,宰 相李程為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敕戶部所管同州長春宮莊宅,宜令內莊宅使管系。
冬十月乙未朔。乙亥,以幽州衙前都知兵馬使李再義檢校戶部尚書,充盧龍軍 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賜名載義。壬戌,以中書舍人崔郾為禮部侍郎。
十一月甲子朔,以太清宮道士趙歸真充兩街道門都教授博士。帝好深夜自捕狐 貍,宮中謂之“打夜狐”。中官許遂振、李少端、魚弘志以侍從不及削職。壬申, 以戶部尚書胡證檢校兵部尚書,兼廣州刺史,充嶺南節度使。甲申,以右仆射、同 平章事李逢吉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使、臨漢監牧使。 乙酉,同州刺史裴武卒。己丑,詔朝官及方鎮人家不得置私白身。癸巳,以前東都 留守楊于陵為太子少傅。中官李奉義、王惟直、成守貞各杖三十,分配諸陵;宣徽 使閆弘約、副使劉弘逸各杖二十。十二月甲午朔。辛丑,帝夜獵還宮,與中官劉克 明、田務成、許文端打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帝方酣, 入室埂衣,殿上燭忽滅,劉克明等同謀害帝,即時殂于室內,時年十八。群臣上謚 曰睿武昭愍孝皇帝,廟號敬宗。大和元年七月十三日葬于莊陵。
史臣曰:古人謂堯無子,舜無父,言其賢不肖之相遠也。以文惠驕誕之性,繼 之以昭愍,固其宜也。而昭獻、昭肅,英特不群,文足以緯邦家,武足以平禍亂。 三子之操行頓異,其可道哉?寶歷不群,國統幾絕,天未降喪,幸賴裴度,復任弼 諧。彼狡童兮,夫何足議!
文宗元圣昭獻孝皇帝諱昂,穆宗第二子,母曰貞獻皇后蕭氏。元和四年十月十 日生。;長慶元年封江王。初名涵。寶歷二年十二月八日,敬宗遇害,賊蘇佐明等 矯制立絳王勾當軍國事。樞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謙率禁軍討賊,誅絳王,迎上于 江邸。癸卯,見宰臣于閣內,下教處分軍國事。甲辰,僧惟真、齊賢、正簡,道士 趙歸真,并配流嶺南,擊球軍將于登等六人令本軍處置。宰臣百僚三上表勸進。乙 巳,即位于宣政殿。丙午,上赴西宮成服。丁未,宰臣百僚上表請聽政,三表,許 之。道士紀處玄、楊沖虛,伎術人李元戢、王信等,并配流嶺南。戊申,尊圣母為 皇太后。己酉,敕鳳翔、淮南先進女樂二十四人,并放歸本道。庚戌,以正議大夫、 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柱國、賜紫金魚袋韋處厚為中書侍郎、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以翰林學士路隨承旨,侍講學士宋申錫充書詔學士。丙辰,以山南 道節度使柳公綽為刑部尚書。丁己,為絳王舉哀,廢朝三日。庚申,詔:
君天下者,莫尚乎崇澹泊,子困窮,遵道以端本,推誠而達下。故圣祖之誡, 以慈儉為寶;大《易》明訓,垂簡易之文。未有上約而下不豐,欲寡而求不給。朕 以眇薄,遭逢內難,刷君父之仇恥,攄億兆之哀冤。而股肱大臣,群卿庶士,引義 抗請,至于再三。以圖宗社之安,以答華夷之望,俯從眾欲,夙夜震兢。思所以克 己復禮,修政安人,宵興匪寧,旰食勞慮。夫儉過則酌之以禮,文勝則矯之以質。 庶乎俗合太古,道洽生靈,儀刑家邦,以化天下。內庭宮人非職掌者,放三千人, 任從所適。長春宮斛斗諸物,依前戶部收管。鄠縣、渼陂、鳳翔府駱谷地還府縣。 教坊樂官、翰林待詔、伎術官并總監諸色職掌內冗員者共一千二百七十人,并宜停 廢。總監中一百二十四人先屬諸軍,并各歸本司。余七百三人,勒納牒身,放歸本 管。先供教坊衣糧一百分,廂家及諸司新加衣糧三千分,并宜停給。五方鷹鷂并解 放。今年新宣附食度支衣糧小兒一百人,并停給。別詔宣索纂組雕鏤不在常貢內者, 并停。度支、鹽鐵、戶部及州府百司應供宮禁年支一物已上,并準貞元元額為定。 先造供禁中床榻以金筐瑟瑟寶鈿者,悉宜停造。東頭御馬坊、球場,宜卻還龍武軍。 其殿及亭子,所司毀拆,余舍賜本軍。應行從處張陳,不得用花蠟結彩華飾。今年 已來諸道所進音聲女人,各賜束帛放還。城外墳墓先有開劚以備行幸處,宜曉示百 姓,任其修塞。其大逆魁首蘇佐明等二十八人,并已處斬,宗族籍沒。妖妄僧惟貞、 道士趙歸真等或假于卜筮,或托以醫方,疑眾挾邪,已從流竄。其情非奸惡,跡涉 詿誤者,一切不問。兇徒既殄,寰宇佇康,載舉令猷,用弘庶績。布告中外,知朕 意焉。
帝在籓邸,知兩朝之積弊,此時厘革,并出宸衷,士民相慶,喜理道之復興矣。 壬戌,以前江西觀察使殷侑為大理卿。
大和元年春正月癸亥朔。庚午,以御史中丞獨孤朗為戶部侍郎,以兵部尚書、 權判左丞事段文昌為御史大夫。是夜,月掩畢大星。戊寅,以左散騎常侍李益為禮 部尚書致仕,以京兆尹劉桂楚為棲管觀察使。以前戶部侍郎于敖為宣歙觀察使,代 崔群;以群為兵部尚書。癸未,以吏部侍郎庾承宣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丙申, 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三十四州別駕。其諸色在京及內外諸軍使等職事,并 不在挾名限。己亥,以右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判院事張政甫為工部尚書。辛丑, 以前廣州節度使崔植為戶部尚書,以太子少師、分司東都李絳檢校司空,兼太常卿。 乙巳,御丹鳳樓,大赦,改元大和。甲寅,敕諸道節度觀察使去任日,宜具交割狀, 仍限新使到任一月分析聞奏,以憑0殿最。丙辰, 以華州刺史錢徽為尚書右丞,以 前河陽節度使崔弘禮為華州鎮國軍使。己未,以太子少保分司蕭俯為檢校右仆射, 兼禮部尚書。以虔州刺史韓約為安南都護。
三月庚戌朔,右軍中尉梁守謙請致仕,以樞密使王守澄代。戊寅,以前蘇州刺 史白居易為秘書監,仍賜金紫。壬午,幽州李載義奏故張弘靖判官家屬凡一百九十 人,并送赴闕。四月壬辰朔。癸巳,以太子少傅楊于陵守右仆射致仕,俸料全給。 甲午,鳳翔筑臨汧城于汧陽縣西北八十里。壬寅,毀升陽殿東放鴨亭;戊申,毀望 仙門側看樓十間:并敬宗所造也。以前亳州刺史張遵為邕管經略使。乙卯,以禮部 尚書蕭俯為太子少師分司。己未,忠武軍節度使王沛卒。庚申,以太仆卿高瑀檢校 左散騎常侍,充忠武軍節度。己巳,貶山南東道節度副使李續為涪州刺史,山南東 道行軍司馬張又新為汀州刺史,李逢吉黨也。
五月壬戌朔。戊辰,詔:“元首股肱,君臣象類,義深同體,理在坦懷。夫任 則不疑,疑則不任。然自魏、晉已降,參用霸制,虛議搜索,因習尚存。朕方推表 大信,置人心腹,庶使諸侯方岳,鼓洽道化,夷貊飛走,暢泳治功。況吾臺宰,又 何間焉。自今已后,紫宸坐朝,眾僚既退,宰臣復進奏事,其監搜宜停。”丙子, 以天平軍節度使、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重胤為橫海軍節度使;以前攝橫海 軍節度副使、檢校國子祭酒、侍御史李同捷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兗州刺史,充兗海 沂密等州節度使。就加魏博史憲誠同平章事。甲申,淮南節度、鹽鐵、轉運等使王 播來朝。丙戌夜,熒惑犯右執法。
六月辛卯朔,敕文武常參官朝參不到,據料錢多少,每貫罰二十五文。癸巳, 以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處置臨海監牧等使,兼諸道鹽鐵轉運 等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 太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王播可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依前充諸道鹽 鐵轉運使。以御史大夫段文昌代播為淮南節度使。丙申,左司郎中、兼侍御史知雜 溫造權知御史中丞。癸卯,詔:“元和、長慶中,皆因用兵,權以濟事,所下制敕, 難以通行。宜令尚書省取元和已來制敕,參詳刪定訖,送中書門下議定奏。”甲寅, 以旱放系囚。七月辛酉朔。癸亥,太常卿李絳進封魏國公。李同捷除兗、海,不受 詔,結幽鎮謀叛。癸酉,葬敬宗于莊陵。辛巳,敕今年權于東都置舉。徐州王智興 請全軍討李同捷。
八月庚寅朔,以工部侍郎獨孤朗為福建觀察使,以太府卿裴弘泰為黔中經略使、 觀察使。左仆射致仕楊于陵讓全給俸料,許之。庚子,詔削奪李同捷在身官爵,復 以張茂宗為兗、海、沂、密節度使。辛丑,邠寧節度使高承簡卒。壬寅,以刑部尚 書柳公綽檢校左仆射,充邠寧節度使。戊申,以諫議大夫張仲方為福建觀察使。癸 丑,前福建觀察使獨孤朗卒。
九月庚申朔。癸亥,以左神軍將軍、知軍事何文哲為鄜、坊、丹、延節度使。 甲戌,以左神策軍、知軍事李泳為單于都護,充振武、麟勝節度使。丁丑,浙西觀 察使李德裕、浙東觀察使元稹就加檢校禮部尚書。壬午,桂管觀察使劉棲楚卒。丙 戌,以諫議大夫蕭裕為桂管觀察使。癸丑,兗州復置萊蕪縣。
十一月己未朔。丙申,河中薛平奏虞鄉縣有白虎入靈峰觀。天平、橫海等軍節 度使、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童胤卒。庚辰,以保義軍節度、晉慈等察處置 等使李寰為橫海軍節度使。癸巳,以晉州、慈州復隸河中。癸巳,以左丞錢徽為華 州刺史。丁酉,右金吾衛大將軍王公亮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二年春正月戊午朔。壬申,以右散騎常侍孔戢為京兆尹。
二月丁亥朔,以兵部侍郎王起為陜虢觀察使,代韋弘景;以弘景為尚書左丞。 乙己,以刑部侍郎盧元輔為兵部侍郎,秘書監白居易為刑部侍郎。庚戌,敕李絳所 進則天太后刪定《兆人本業》三卷,宜令所在州縣寫本散配鄉村。
三月丁巳朔,度支奏:“京兆府奉先縣界鹵池側近百姓,取水柏柴燒灰煎鹽, 每一石灰得鹽一十二斤一兩,亂法甚于咸土,請行禁絕。今后犯者據灰計鹽,一如 兩池鹽法條例科斷。”從之。辛巳,上御宣政殿親試制策舉人。以左散騎常侍馮宿、 太常少卿賈餗、庫部郎中龐嚴為考制策官。閏三月丙戌朔,內出水車樣,令京兆府 造水車,散給緣鄭白渠百姓,以溉水田。
夏四月丙辰朔。壬午,以邕管經略使王茂元為容管經略使。
五月乙酉朔。丁巳,命中使于漢陽公主及諸公主第宣旨:“今后每遇對日,不 得廣插釵梳,不須著短窄衣服。乙未,以吏部侍郎丁公著為禮部尚書。庚子,敕: “應諸道進奉內庫,四節及降誕進奉金花銀器并纂組文纈雜物,并折充鋌銀及綾絹。 其中有賜與所須,待五年后續有進止。”帝性恭儉,惡侈靡,庶人務敦本,故有是 詔。帝與侍講學士許康佐語及取蚺蛇膽,生剖其腹,為之惻然。乃詔度支曰:“每 年供進蚺蛇膽四兩,桂州一兩、賀州二兩、泉州一兩,宜于數內減三兩,桂、賀、 泉三州輪次歲貢一兩。”帝自撰集《尚書》中君臣事跡,命畫工圖于太液亭,朝夕 觀覽焉。王廷湊出兵侵鄰籓,欲撓王師,以援李同捷,昭義劉從諫請出軍討之。
六月乙卯朔,晉王普薨,贈為悼懷太子。陳州水,害秋稼。癸亥,四方館請賜 印,其文以“中書省四方館”為名。辛酉,以吏部尚書鄭絪為太子少保。辛巳,以 靈武節度使李進誠為邠寧節度使,以天德軍使李文悅為靈武節度使。乙酉,以前邠 寧節度使柳公綽檢校左仆射,兼刑部尚書。甲辰,詔宰臣集三署四品已上常參官, 議討王廷湊可否。是夜,彗西出攝提南,長二尺。
八月申寅朔。丁巳,以兵部侍郎盧元輔為華州鎮國軍使,以代錢徽;以徽為吏 部尚書致仕。壬戌,京畿奉先等十七縣水。
九月甲申朔。丁亥,王智興拔棣州。以新除橫海軍節度使李寰為夏州節度使。 甲午,詔削奪王遷湊在身官爵,鄰道接界隨便進討。以前夏州節度使傅良弼為橫海 軍節度使。庚戌,安南軍亂,逐都護韓約。
冬十月癸丑朔。丁巳,罷揚州海陵監牧。以戶部尚書崔植為華州刺史、鎮國軍 使。丙寅,嶺南節度使胡證卒。辛未,以江西觀察使李憲為嶺南節度使。癸酉,以 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竇易直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充山南東道節度使、臨漢監 牧等使,代李逢吉;以逢吉為宣武軍節度使,代令狐楚;以楚為戶部尚書。以右丞 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己卯,以河南尹王璠為右丞,以左散騎常侍馮宿為河南尹。
十一月癸未朔。乙酉,以右金吾衛大將軍李祐為橫海軍節度使,新除傅良弼赴 鎮,卒于陜州故也。甲辰,禁中巳時昭德寺火,直宣政殿之東,至午未間,北風起, 火勢益甚,至暮稍息。十二月壬子朔。乙丑,魏博行營都知兵馬使亓志紹率所部兵 馬二萬人謀叛,欲殺史憲誠父子。壬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暴卒。戊寅, 詔以兵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路隨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三年春正月壬午朔。丙戌,亓志紹率兵回據永濟縣,其眾分散入諸縣邑。史憲 誠告難,詔滄州行營兵士赴之。丁亥,京兆尹孔戢卒。庚寅,吏部尚書致仕錢徽卒。 庚子,李聽殺敗亓志紹兵,志紹北走鎮州。甲辰,以太常卿李絳檢校司空,兼興元 尹、山南西道節度使。華州刺史、鎮國軍潼關防御使崔植卒。己酉,以前山南西道 節度使王涯為太常卿。
二月辛亥朔,以兵部尚書崔群為荊南節度使。甲寅,荊南節度使王潛卒。
三月辛巳朔,以戶部尚書令狐楚為東都留守。乙酉,敕兵戈未息,教坊每日祗 候樂人宜權停。壬辰,易定節度使柳公濟卒。以前東都留守崔從為戶部尚書。
夏四月庚午,王智興奏部下將石雄搖扇軍情,請行朝典,乃長流白州。
五月己卯朔。甲申,柏耆斬李同捷于將陵,滄景平,李祐入滄州。丁亥,御興 安樓,受滄州所獻。李祐送李同捷母、妻及男元達等赴闕,詔并宥之,令于湖南安 置。貶滄德宣慰使、諫議大夫柏耆循州司戶,宣慰判官、殿中侍御史沈亞之虔州南 康尉,以擅入滄州取李同捷,諸鎮所怒,奏論之也。丙申,橫海軍節度使李祐卒。 以涇原節度使李岵為齊、德等州節度使,改名有裕。丁酉,以前義武軍節度使傅毅 為滄州刺史、橫海軍節度使。辛丑,以右金吾衛大將軍張惟清檢校司空,充涇原節 度使;以左金吾衛大將軍劉遵古為邠寧節度使。
六月己酉朔。辛亥,以魏博節度使史憲誠檢校司徒、兼侍中、河中尹,充河中 晉絳節度使;以義成軍節度使李聽兼充魏博節度使;以魏博節度副使、檢校工部尚 書史孝章為相衛節度使。壬申,敕:“元和四年敕禁鉛錫皆納官,許人糾告,一錢 賞百錢,此為太過。此后以鉛錫錢交易者,一貫以下,州府常行杖決脊杖二十;十 貫以下決六十,徒三年;過十貫已上,集眾決殺。能糾告者,一貫賞錢五十文。” 秋七月己卯朔。癸未,中使劉弘逸送史憲誠旌節自魏州還,稱六月二十六日夜,魏 博軍亂,殺史憲誠,立大將何進滔為留后,其新節度使李聽入城不得。乙丑,河中 節度使薛平依前河中節度使。乙未,嶺南節度使李憲卒。兵部侍郎盧元輔卒。丁酉, 以京兆尹崔護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戊戌,以大理卿李諒為京兆尹。乙巳,以 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丁公著檢校戶部尚書,兼潤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觀察使; 以前浙西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李德裕為兵部侍郎。辛亥,魏博何進滔奏:準詔割 相、衛三州,三軍不受。壬子,詔以魏博衙內都知兵馬使何進滔檢校左散騎常侍, 充魏博節度使。癸丑,以衛尉卿殷侑檢校工部尚書,為齊德滄節度使。辛酉,京畿、 奉先等九縣旱,損田。播州流人衛中行卒,宋、亳水害稼。壬申,詔雪王廷湊,復 官爵。甲戌,以吏部侍郎李宗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九月戊寅朔。辛巳,敕兩軍、諸司、內官不得著紗縠綾羅等衣服。帝性儉素, 不喜華侈。駙馬韋處仁戴夾羅巾,帝謂之曰:“比慕卿門地清素,以之選尚。如此 巾服,從他諸戚為之。唯卿非所宜也。”壬辰,以兵部侍郎李德裕檢校永部尚書, 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戊戌,以前睦州刺史陸亙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 代元稹;以稹為尚書左丞,代韋弘景;以弘景為禮部尚書。
冬十月戊申朔。己酉,江西沈傳師奏:皇帝誕月,請為僧尼起方等戒壇。詔曰: “不度僧尼,累有敕命。傳師忝為籓守,合奉詔條,誘致愚妄,庸非理道,宜罰一 月俸料。”丙辰,以前義成軍節度使李聽為太子少師。癸亥,以戶部侍郎崔元略為 戶部尚書、判度支。以中書舍人韋辭為湖南觀察使。
十一月丁丑朔。庚辰,太子太傅鄭絪卒。丙戌,敕前亳州刺史李繁于京兆府賜 死。甲申,帝親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禮畢,御丹鳳門,大赦。節文禁止奇貢,云: “四方不得以新樣織成非常之物為獻,機杼纖麗若花絲布繚綾之類,并宜禁斷。敕 到一月,機杼一切焚棄。刺史分憂,得以專達。事有違法,觀察使然后奏聞。”丙 申,西川奏南詔蠻入寇。甲辰,王智興來朝。乙巳,以智興守太傅,依前平章事、 武寧軍節度使,進封雁門郡王。十二月丁未朔,南蠻逼戎州,遣使起荊南、鄂岳、 襄鄧、陳許等道兵赴援蜀川。以劍南東川節度使郭釗為西川節度使,仍權東川事。 壬子,貶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為韶州刺史。遣中使楊文端赍詔賜南蠻王蒙豐佑。 蠻軍陷邛、雅等州。戊午,以右領軍衛大將軍董重質充神策西川行營都知兵馬使。 西川奏蠻軍陷成都府。東川奏蠻軍入梓州西郭門下營。又詔促諸鎮兵救援西川。己 丑,以東都留守令狐楚檢校右仆射、天平軍節度使,代崔弘禮為東都留守。丁卯, 貶杜元穎循州司馬。乙巳,郭釗奏蠻軍抽退,遣使賜蠻帥蒙巔國信。辛未,以太 子少師李聽為邠寧節度使。癸酉,以中丞溫造為右丞,吏部郎中宇文鼎為中丞。
文宗下
大和四年春正月丙子朔。辛卯,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來朝。丙戌,以左神策軍 大將軍丘直方為鄜坊節度使。戊子,詔封長男永為魯王。辛卯,以武昌節度使、鄂 岳蘄黃安申等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平章事、上 柱國、奇章郡開國公牛僧孺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壬辰,以兵部侍郎崔 郾為陜虢觀察使。封魯王母王氏為昭儀。癸巳,以前邠寧節度使劉遵古為劍南東川 節度使。甲午,守左仆射、同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使王播卒。丙申,以太常卿五 涯為吏部尚書,充諸道鹽鐵轉運使。辛丑,以尚書左丞元稹檢校戶部尚書,充武昌 軍節度、鄂岳蘄黃安申等州觀察使。癸卯,以前陜虢觀察使王起為左丞。二月丙午 朔。戊午,興元軍亂,節度使李絳舉家被害,判官薛齊、趙存約死之。庚申,以左 丞溫造為興元節度使。辛未,夏州節度使李寰卒。壬申,以神策行營節度使董重質 為夏、綏、銀、宥節度使。三月乙亥,以河東節度使李程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 兼河中尹、晉絳慈隰等州節度使,以刑部尚書柳公綽檢校左仆射、太原尹、北都留 守、河東節度使。丁丑,以前河中節度使薛平為太子太保。丁亥,以衛尉卿桂仲武 為福建觀察使。興元溫造奏:“害李絳賊首丘崟、丘鑄及官健千人,并處斬訖。其 親刃絳者斬一百段,號令者三段,余并斬首。內一百首祭李絳,三十首祭死王事官 僚,其余尸首并投于漢江。”己丑,詔興元監軍使楊叔元宜配流康州百姓,錮身遞 于配所。丁酉,監修國史、中書侍郎、平章事路隨進所撰《憲宗實錄》四十卷,優 詔答之,賜史官等五人錦繡銀器有差。癸卯,以淮南節度使段文昌檢校尚書左仆射、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陵尹,充荊南節度使;以前太子賓客崔從檢校右仆射、揚 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甲辰,以前荊南節度使崔群檢校右仆射、兼太常卿。 以中書舍人李虞仲為華州刺史,代嚴休復;以休復為右散騎常侍。
夏四月乙巳朔。丙午,以右散騎常侍、翰林侍講學士鄭覃為工部尚書。丁未, 兵部尚書致仕張賈卒。丁巳,貶前齊德滄景等州節度使李有裕為永州刺史,馳驛赴 任。庚申,以尚書左丞王起為戶部尚書、判度支,代崔元略;以元略檢校吏部尚書, 為東都留守。辛酉,月掩南斗第二星。壬戌,詔曰:“儉以足用,令出惟行,著在 前經。斯為理本。朕自臨四海,愍元元之久困,日昃忘食,宵興疚懷。雖絕文繡之 飾,尚愧茅茨之儉。亦諭卿士,形于詔條。如聞積習流弊,余風未革。車服第室, 相高以華靡之制;資用貨寶,固啟于貪冒之源。有司不禁,侈俗滋扇。蓋朕教導之 未敷,使兆庶昧于恥尚也。其何以足用行令,臻于致理歟!永念慚嘆,迨茲申敕。 自今內外班列職位之士,各務素樸,弘茲國風。有僭差尤甚者,御史糾上。主者宣 示中外,知朕意焉。”文宗承長慶、寶歷奢靡之風,銳意懲革,躬行儉素,以率厲 之。辛未,以前東都留守崔弘禮為刑部尚書。鎮州王廷湊請修建初、啟運二陵,從 之。
五月甲戌朔。丁丑,以旱命京城諸司疏理系囚。己卯,通化南北二門鎖不可開, 鑰入,如有持之者。上令鐵工破鎖,時日己及辰矣。丁亥,改鄆州東平縣為天平縣。 戊子,敕度支每歲于西川織造綾羅錦八千一百六十七匹,令數內減二千五百十匹。
六月癸卯朔。丁未,以守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上柱國、晉國公、食邑三 千戶、食實封三百戶裴度為守司徒、平章軍國重事;待疾損日,每三日、五日一度 入中書。辛未夜,自一更至五更,大小星流旁午,觀者不能數。壬申,詔:如聞諸 司刑獄例多停滯,委尚書左右丞及監察御史糾舉以聞。
秋七月癸酉朔。癸未,詔以朝議郎、尚書右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宋申錫為 正議大夫、行尚書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乙酉,敕:“前行郎中知制誥者,約 滿一周年,即與正授;從諫議大夫知者,亦宜準此;余依長慶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敕 處分。”振武置云伽關,加鎮兵千人。以吏部侍郎王璠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代 李諒為桂管觀察使。太原饑,賑粟三萬石。賜十六宅諸王綾絹二萬匹。丁酉,守司 徒裴度上表辭冊命,言:“臣此官已三度受冊,有靦面目。”從之。
八月壬寅朔。丙辰,鄜州水,溺居民三百余家。太原柳公綽奏云、代、蔚三州 山谷間石化為面,人取食之。己未,宣歙觀察使于敖卒。甲子,內出綾絹三十萬匹, 付戶部充和糴。戊辰,幸梨園亭,會昌殿奏新樂。
九月壬申朔。丁丑,以大理卿裴誼檢校右散騎常侍,充江西觀察使,代沈傳師; 以傳師為宣歙觀察使。內出綾三千匹,賜宥州筑城兵士。戊寅,舒州太湖、宿松、 望江三縣水,溺民戶六百八十,詔以義倉賑貸。庚辰,吏部尚書王涯為右仆射,依 前鹽钅歲轉運使。壬午,以守司徒、平章軍國重事、晉國公裴度守司徒、兼待中, 充山南東道節度使。以投來奚王茹羯為右驍衛將軍同正。丙戌,以前山南東道節度 使竇易直為尚書左仆射。戊子,吏部尚書致仕裴向卒。己丑,淮南天長等七縣水, 害稼。丁酉,前豐州刺史、天德軍使渾鐵坐贓七千貫,貶哀州司馬。
冬十月壬寅朔。戊申,以東都留守崔元略檢校吏部尚書,兼滑州刺史、義成軍 節度使,代李德裕;以德裕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使、檢校司 空郭釗為太常卿,代崔群為吏部尚書。丁卯,御史中丞宇文鼎奏:“今月十三日, 宰臣宣旨,今后群臣延英奏事,前一日進狀入來者。臣以尋常公事,不暇面論,但 見表章,足以陳露。儻臨時忽有公務,文字不足盡言,則咫尺天聽,無路聞達。更 俟后坐,動逾數辰,處置之間,便有不及。伏乞重賜宣示,限以狀入者,并在卯前; 如在卯后,聽不收覽。自然人各遵守,禮亦得中。”從之。
十一月辛未朔。是夜,熒惑近左執法。癸巳,以左丞康承宣為兗、海、沂、密 等州節度使。淮南大水及蟲霜,并傷稼。十二月辛丑朔,滄州殷侑請廢景州為景平 縣。己酉,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卒。壬子,以左金吾衛大將軍段嶷為義成軍節度使。 癸丑,湖南觀察使韋辭卒。丙辰,以工部侍郎崔琯為京兆尹,代王璠為尚書左丞。 癸亥,東都留守崔弘禮卒。以同州刺史高重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觀察 使。甲子,左仆射致仕楊于陵卒,贈司空。丙寅,以前河南尹馮宿為工部侍郎。戊 辰,以太子賓客分司白居易為河南尹,以代韋弘景;以弘景守刑部尚書、東都留守。 閏十二月辛未朔。壬申,太常卿郭釗卒,贈司徒。壬辰,廢齊州歸化縣地入臨邑縣。 廢是州,其縣隸滄州刺史。是歲,京畿、河南、江南、荊襄、鄂岳、湖南等道大水, 害稼,出官米賑給。
五年春正月庚子朔,以積陰浹旬,罷元會。丁巳,賜滄德節度使曰義昌軍。太 原旱,賑粟十萬石。己未,詔方鎮節度觀察使請入觀者,先上表奏聞,候充則任進 程,庚申,幽州軍亂,逐其帥李載義,立后院副兵馬使楊志誠為留后。癸亥詔端午 節辰,方鎮例有進奉,其雜彩匹段,許進生白綾絹。己丑,以權知渤海國務大彝震 檢校秘書監、忽汗州都督、渤海國王。
二月庚午朔。壬辰,以盧龍軍節度使、守太保、同平章事李載義守太保、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時載義失地入朝,賜第于永寧里,給賜優厚。丙申,以桂管觀察使 李諒為嶺南節度使。戊戌,神策中尉王守澄奏得軍虞候豆盧著狀,告宰相宋申錫與 漳王謀反。即令追捕。庚子,詔貶宋申錫為太子右庶子。壬寅,左常侍崔玄亮及諫 官等十四人伏奏玉階:“北軍所告事,請不于內中鞫問,乞付法司。”帝曰:“吾 已謀于公卿矣,卿等且退。”崔玄亮泣涕陳諫久之,帝改容勞之曰:“朕即與宰臣 商議。”玄亮等方退。癸卯,詔漳王湊可降為巢縣公,右庶子宋申錫開州司馬同正。 初,京師忷忷,以宰相實聯親王謀逆,三四日后,方知誣構。人士側目于守澄、鄭 注,故諫官號泣論之。申錫方免其禍。己酉,敕以李載義入朝,于曲江亭賜宴,仍 命宰臣百僚赴會。辛酉,以黔中觀察使裴弘泰為桂管經略使,以前安州刺史陳正儀 為黔中觀察使。丁卯,紫宸奏事,宰相路隨至龍墀,仆于地,令中人掖之。翌日, 上疏陳退,識者嘉之。
夏四月己巳,甲戌,以新羅王嗣子金景徽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保,使持節 雞林州諸軍事、雞林州大都督、寧海軍使、上柱國,封新羅王;仍封其母樸氏為新 羅國太妃。丁亥,詔:“史官記事,用戒時常,先朝舊制,并得隨仗。其后宰臣撰 時政記,因循斯久,廢墜實多。自今后宰臣奏事,有關獻替及臨時處分稍涉政刑者, 委中書門下丞一人隨時撰錄,每季送史館,庶警朕闕,且復官常。”己丑,以李載 義為山南西道節度,依前守太保、同平章事,代溫造;以造為兵部侍郎。以幽州盧 龍節度留后楊志誠檢校工部尚書,為幽州盧龍節度使。
五月戊戌朔,太廟第四室、第六室破漏,有司不時修葺,各罰俸。上命中使領 工徒及以禁中修營材葺之。右補闕韋溫上疏論曰:“宗廟不葺,罪在有司弛慢,宜 加重責。今有司止于罰俸,便委內臣葺修,是許百司之官公然廢職。以宗廟之重, 為陛下所私,則群官有司便同委棄,此臣竊為圣朝惜也。事關宗廟,皆書史冊,茍 非舊典,不可率然。伏乞更下詔書,復委所司營葺,則制度不紊,官業各修矣。” 疏奏,帝嘉之,乃追止中使,命有司修奉。戊午,西川李德裕奏:南蠻放還先擄掠 百姓、工巧、僧道約四千人還本道。辛酉,東都留守、刑部尚書韋弘景卒。丙寅, 以京兆尹崔琯為尚書左丞。太常少卿龐嚴權知京兆尹。
六月丁卯朔。戊寅,以霖雨涉旬,詔疏理諸司系囚。辛卯,蘇、杭、湖南水害 稼。甲午,東川奏:玄武江水漲二丈,梓州羅城漂人廬舍。
秋七月丁酉朔。庚子,贈太子賓客李渤禮部尚書。辛丑,以兵部侍郎溫造檢校 戶部尚書,為東都留守。甲辰,以太了少師分司、上柱國、襲徐國公蕭俯守左仆射 致仕。劍南東、西兩川水,遣使宣撫賑給。己未,以給事中羅讓為福建觀察使。
八月丙寅朔。庚午,武昌軍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元稹卒。辛未,貶刑部員外 郎舒元輿為著作郎。元輿累上表請自效,并進文章,朝議責其躁進也。壬申,以河 陽三城懷州節度使楊元卿為宣武軍節度使,代李逢吉;以逢吉檢校司徒、兼太子太 師,充東都留守,代溫造;以溫造為河陽三城懷州節度使。戊寅,以陜虢觀察使崔 郾為鄂岳安黃觀察使。甲申,以中書舍人崔咸為陜州防御使。詔陜州舊有都防御觀 察使額宜停,兵馬屬本州防御使。丙戌,京兆尹龐嚴卒。庚寅,以司農卿、駙馬都 尉杜忭為京兆尹。
九月丙申朔。甲辰,貶太子左庶子郭求為婺王府司馬,以其心疾,與同僚忿競 也。翰林學士薛廷老、李讓夷皆罷職守本官。廷老在翰林,終日酣醉無儀檢,故罷。 讓夷常推薦廷老,故坐累也。己未,以左仆射竇易直判太常卿。西川李德裕奏收復 吐蕃所陷維州,差兵鎮守。
冬十月乙丑朔,以前綿州刺史鄭綽為安南都護。戊寅,蠻寇雋州,陷二縣。辛 巳,滄州移清池縣于南羅城內置。
十一月乙未朔。庚戌,鳳翔節度使王承元來朝。己未,以承元檢校司空、青州 刺史,充平盧軍節度使。癸亥,以尚書左仆射、判太常卿事竇易直檢校司空,為鳳 翔隴右節度使。十二月乙丑朔。戊寅,以左丞王璠兼判太常卿事。甲申,貶新除桂 管觀察使裴弘泰為饒州刺史,以除鎮淹程不進,為憲司所糾故也。癸巳,以鄭州刺 史李翱為桂管觀察使。是歲,淮南、浙江東西道、荊襄、鄂岳、劍南東川并水,害 稼,請蠲秋租。京師大雨雪。
六年春正月乙未朔,以久雪廢元會。戊戌,振武李泳招收得黑山外契苾部落四 百七十三帳。壬子,詔:“朕聞‘天聽自我人聽天視自我人視。’朕之菲德,涉道 未明,不能調序四時,導迎和氣。自去冬已來,逾月雨雪,寒風尤甚,頗傷于和。 念茲庶氓,或罹凍餒,無所假貸,莫能自存。中宵載懷,旰食興嘆,怵惕若厲,時 予之辜。思弘惠澤,以順時令。天下死罪囚,除官典犯贓、故意殺人外,并降從流, 流已下遞降一等。應京畿諸縣,宜令以常平義他倉斗賑恤。京城內鰥寡癃殘無告不 能自存者,委京兆尹量事濟恤,具數以聞。言念赤子。視之如傷。天或警予,示此 陰沴。扶躬夕惕,予甚悼焉。”群臣拜表上徽號。甲寅,司徒致仕薛平卒。
二月甲子朔,以前義昌軍節度使殷侑檢校吏部尚書,充天平軍節度、鄆曹濮等 州觀察使,代令狐楚;以楚檢校右仆射,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戊寅, 蘇、湖二州水,賑米二十二萬石。以本州常平義倉斛斗給。庚辰,戶部尚書、判度 支王起請于邠寧、靈武置營田務,從之。己丑,寒食節,上宴群臣于麟德殿。是日, 雜戲人弄孔子,帝曰:“孔子,古今之師,安得侮瀆。”亟命驅出。
三月甲午朔。辛丑,以武寧軍節度使、守太傅、同平章事王智興兼侍中,充忠 武軍節度、陳許蔡觀察等使。以邠寧節度使李聽為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等使; 以金吾衛大將軍孟友亮為邠寧節度使。以前河東節度使柳公綽為兵部尚書。辛酉, 以前忠武軍節度使高瑀檢校右仆射,充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等使。
夏四月癸亥朔。乙丑,兵部尚書柳公綽卒。戊寅,以新除武寧軍節度使李聽為 太子太保。
五月癸巳朔。甲辰,西川修邛崍關城,又移雋州于臺登城。壬子,浙西丁公著 奏杭州八縣災疫,賑米七萬石。丁巳,以鹽州刺史王晏平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 夫,充靈鹽節度使。己未,興平縣人上官興因醉殺人而亡竄,官捕其父囚之,興歸, 待罪有司。京兆尹杜忭、中丞宇文鼎以興自首免父之囚,其孝可獎,請免死。詔兩 省參議,皆言殺人者死,古今共守,興不可免。上竟從忭等議免死,決杖八十,配 流靈州。庚申,詔:“如聞諸道水旱害人,疾疫相繼,宵旰罪己,興寢疚懷。今長 吏奏申,札瘥猶甚。蓋教化未感于蒸人,精誠未格于天地,法令或爽,官吏為非。 有一于茲,皆傷和氣。并委中外臣僚,一一具所見聞奏,朕當親覽,無憚直言。其 遭災疫之家,一門盡歿者,官給兇器。其余據其人口遭疫多少,與減稅錢。疫疾未 定處,官給醫藥。諸道既有賑賜,國費復慮不充,其供御所須及諸公用,量宜節減, 以救兇荒。”六月壬戌朔。丙寅,京兆尹杜忭兼御史大夫。戊寅,右仆射王涯奉敕, 準令式條疏士庶衣服、車馬、第舍之制度。敕下后。浮議沸騰。杜忭于敕內條件易 施行者寬其限,事竟不行,公議惜之。
秋七月辛卯朔。甲午,以諫議大夫王彥威、戶部郎中楊漢公、祠部員外郎蘇滌、 右補闕裴休并充史館修撰。故事,史官不過三員,或止兩員,今四人并命,論者非 之。戊申,原王逵薨。癸丑,以前靈武節度使李文悅為兗、海、沂、密節度使。己 未,以河中節度使李程為左仆射;以戶部尚書、判度支王起檢校吏部尚書,充河中 晉、慈、隰節度使;以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宇文鼎為戶部侍郎、判度支。
八月辛酉朔,吏部尚書崔群卒。以駕部郎中、知制誥李漢為御史中丞。乙丑, 以尚書右丞、判太常卿王璠檢校禮部尚書、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庚午,山南東 道節度使裴度來朝。壬申,以前浙西觀察使丁公著為太常卿。甲戌,御史中丞李漢 奏論仆射上事儀,不合受四品已下官拜。時左仆射李程將赴省上故也。詔曰:“仆 射上儀,近定所緣拜禮,皆約令文,已經施行,不合更改,宜準大和四年十一月十 六日敕處分。”九月庚寅朔,淄青初定兩稅額,五州一十九萬三千九百八十九貫, 自此淄青始有上供。庚子,以太傅趙宗儒守司空致仕。辛丑,涿州置新城縣,古督 亢之地也。丁未,太常卿丁公著卒。庚戌,司空致仕趙宗儒卒。壬子,以右金吾衛 將軍史孝章為鄜、坊、丹、延節度使。
冬十月庚子朔。甲子,詔魯王永宜冊為皇太子。壬午,以左金吾衛將軍李昌言 檢校左散騎常侍,充夏、綏、銀、宥節度使。甲申,以諫議大夫王彥威為河中少尹, 以其論上官興獄太徼訐故也。
十一月己丑朔。丁未,淮南節度使、檢校右仆射崔從卒。乙卯,以荊南節度使 段文昌為劍南西川節度使。依前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十二月己未朔。乙丑,以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檢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 度使。戊辰,內養王宗禹渤海使回,言渤海置左右神策軍事、左右三軍一百二十司, 畫圖以進。以尚書右丞崔琯為江陵尹、荊南都團練觀察使。珍王諴薨。乙亥,昭義 節度使劉從諫來朝。丁未,以前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為兵部尚書。責授循州司馬杜元 穎卒,贈湖州刺史。
七年春正月乙丑朔,御含元殿受朝賀。比年以用兵、雨雪,不行元會之儀。故 書,吳蜀貢新茶,皆于冬中作法為之,上務恭儉,不欲逆其物性,詔所供新茶,宜 于立春后造。甲午,加劉從諫同平章事。襄州裴度奏請停臨漢監牧,從之。此監元 和十四年置,馬三千二百匹,廢百姓田四百余頃,停之為便。乙亥,以太府卿崔珙 為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壬子,詔:“朕承上天之睠佑,荷列圣之丕圖,宵旰憂 勞,不敢暇逸,思致康乂,八年于茲。而水旱流行,疫疾作沴,兆庶艱食,札瘥相 仍。蓋德未動天,誠未感物,一類失所,其過在予。載懷罪己之心,深軫納隍之嘆。 如聞關輔、河東,去年亢旱,秋稼不登,今春作之時,農務又切,若不賑救,懼至 流亡。京兆府賑粟十萬石,河南府、河中府、絳州各賜七萬石,同、華、陜、虢、 晉等州各賜十萬石,并以常平義倉物充。”以新除嶺南節度使崔珙檢校工部尚書, 充武寧軍節度使;以右金吾衛將軍王茂元為嶺南節度使。丙辰,以前武寧軍節度使 高瑀為刑部尚書。嶺南五管及黔中等道選補使,宜權停一二年。
二月己未朔。己巳,以吏部侍郎庾承宣為太常卿。癸酉,以宗正卿李詵為陜州 防御使,代崔咸;以咸為右散騎常侍。己卯,麟德殿對吐蕃、渤海、牂柯、昆明等 使。辛巳,御史臺奏:均王傅王堪男禎,國忌日于私第科決罰人。詔曰:“準令, 國忌日禁飲酒、舉樂。決罰人吏,都無明文。起今后從有此類,不須舉奏。王禎宜 釋放。”丙戌,詔以銀青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上柱國、贊皇縣開國伯、食邑七 百戶李德裕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三月戊子朔。庚寅,以前戶部侍郎楊嗣復為尚書左丞。壬辰,以左散騎常侍張 仲方為太子賓客分司。仲方為郎中時,常駁故相李吉甫謚,德裕秉政,仲方請告, 因授之。己亥,嶺南節度使李諒卒。辛丑,和王綺薨。復于埇橋置宿州,豁徐州符 離縣蘄縣、泗州虹縣隸之,以東都鹽鐵院官吳季真為宿州刺史。癸卯,以京兆尹、 駙馬都尉杜忭檢校禮部尚書,充鳳翔隴右節度。己酉,安南奏:蠻寇寇當管金龍州, 當管生獠國、赤珠落國同出兵擊蠻,敗之。庚戌,出給事中楊虞卿為常州刺史,中 書舍人張元夫汝州刺史。以太府卿韋長為京兆尹。丙辰,以散騎常侍嚴休復為河南 尹。丁巳,以給事中蕭浣為鄭州刺史。
夏四月戊午朔。辛酉,九姓回紇可汗卒。癸亥,前鳳翔節度使、檢校司空竇易 直卒。癸酉,以同州刺史吳士智為江西觀察使。以吏部侍郎高釴為同州刺史。庚辰, 以工部侍郎李固言為右丞,中書舍人楊汝士為工部侍郎。壬子,以河南尹白居易為 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甲申,以江西觀察使裴誼為歙池觀察使,代沈傳師;以傳師 為吏部侍郎。以右金吾衛將軍唐弘實使回紇,冊九姓回紇愛登里羅汨沒施合句錄
譯文及注釋
敬宗本紀(上)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名湛,是穆宗的長子,生母即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生于大明宮旁的側殿。長慶元年(821)三月,封為景王。翌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長慶四年(824)正月二十二日穆宗去世。二十三日,皇太子在穆宗靈柩前宣布繼承皇位,當時他才十六歲。二十四日,左仆射韓皋去世。二十六日,群臣遵穆宗遺詔,舉行皇帝登極儀式。儀式結束,皇帝即下詔賞賜神策軍每人絹十匹、錢十千,京城各駐軍每人絹十匹、錢五千,其他軍隊之賞賜逐一不等。令內庫拿出三百萬段綾絹以貼補賞賜所需。而當初穆宗登皇帝位時,京城駐軍每人獲賞錢五十千,其他在外軍隊所獲與之相差無幾。這次皇帝聽從了宰相量力而行的建議,故所賜少于穆宗登位時,人咸稱是。群臣旋即五次上奏請主持國事,皇帝從之。
二月初一日,皇帝著孝服在紫宸門外接受群臣的拜賀。初二,渤海郡王送大聰睿又等五十人來京以備侍衛之用。初三,貶戶部侍郎李紳為端州司馬。初六,貶翰林學士、駕部郎中、知制誥龐嚴為信州刺史,翰林學士、司封員外郎、知制誥蔣防為汀州刺史。龐、蔣二人皆李紳所推薦。以右拾遺吳思為殿中侍御史,并充任入蕃告哀史。李紳被貶,群官至李逢吉府恭賀,惟吳思未去。李逢吉一怒之下,將吳思驅往遠惡鄰邦告哀。初八,河北告哀史、諫議大夫高允恭死于東都。十一日,令盡將前妃嬪的宮女配給禁苑園圃中之男子,且一并從宮中放出,任其擇居。十九日,封大行皇帝皇太后為太皇太后。二十日,西川節度使杜元穎進奉彩色打..衣五百件,這不合為臣的法則。二十一日,皇上才開始到紫宸殿處理朝政。一退朝,徑至飛龍院,對近侍太監宮女重賞不等。以市上米貴,令從京城糧倉中拿四十萬石糧食,至長安、洛陽市上賤賣,以惠貧民。二十三日,夜,太白星移位至東井星北面。二十五日,皇上率群臣至光順門冊封皇太后。二十七日,皇上至中和殿打..,賞賜教坊內諸樂宮綾絹三千五百匹。二十八日,打..于飛龍院。二十九日,在中和殿游宴、打..、奏樂,極盡歡樂,對太監、宮女、樂工隨意賞賜不等。
三月初一為庚戌日貶司農少卿李彤為吉州司馬。李彤曾為鄧州刺史,貪贓百萬,卻刻德政碑自美,事發遭貶。初三,皇上至丹鳳樓,大赦天下。將京城農田夏青苗錢全部放出,秋青苗錢按每貫二百文放出。各地按例進貢之外,不得再行進獻。六宅、十宅諸王之女,令每年從候補官員中擇人下嫁。今后戶口田地,每五年按數定稅。是日,風雨并作。初五,皇帝始至延英殿與群臣議事。初七,以尚書右丞韋靑為戶部侍郎。初九,禮儀史上奏“:朝臣之妻每月初一和每季第一天進宮拜問之儀禮,頻而繁以至不莊重,請停止。”皇上從之。十一日,詔工部尚書胡證為檢校戶部尚書、京兆尹。十五日,已故山南東道節度使牛元翼全家為王廷湊所殺害,皇上憐惜其冤禍橫生,傷悼不已,慨嘆宰相無能,致使奸臣跋扈。翰林學士韋處厚上奏“:治惑亂的根本舉措,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順應民心。順應民心則治,違背民心則亂。漢文帝每當吃飯時就嘆息沒有蕭何、曹參一樣的治國之臣,陛下也有這個感嘆。其實,現放著一位裴度而不重用,就如馮唐對漢文帝所指出的那樣,雖有廉頗李牧也是不會受到重用的。”以太子少保張弘靖為太子少師,分設于東都洛陽的太子賓客令狐楚為河南尹。十七日,以刑部尚書段文昌兼任左丞事務。十八日,群臣上朝,太陽很高了而皇帝還未來,時間一長,有人站立不住而跌倒。諫議大夫李渤也站不住了,出列告知宰相,隔一會才讓他坐下。群臣退朝出來,左拾遺劉棲楚盡力規勸,將頭在臺階上叩出血來,皇上甚為感動,不以為忤,賜他緋魚袋。平民徐忠信擅入浴堂門,打四十杖,流放天德。二十日,賜宮內教坊一萬貫錢,以備游樂時使用。是夜,太白星位移至東井星北面。二十四日,夏州節度使李佑上奏,請求在塞外筑烏延、宥州、臨塞、陰河、陶子等五城,以防備外敵。又因黨項人常入漢地為盜,于蘆子關北木瓜嶺修筑軍營,據守要道。二十五日,皇帝駕臨教坊,賞賜眾伶官綾絹三千五百匹。
夏四月初一為庚辰日。初五,以御史大夫王涯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并充任鹽鐵轉運使。十三日,兵部侍郎武儒衡去世。十七日,賊人張韶等百余人沖至右銀臺門,殺守門軍士,揮刀大呼,沖進清思殿,坐在皇帝的幾案上取食物而吃,繼而再攻弓箭庫。左神策軍兵馬使康藝全率兵平息了這場叛亂。當時,皇帝聽到叛亂,急至左軍。十八日,皇帝還宮,群臣慶賀。諫議大夫李渤指出皇上輕易招敵的緣故,言詞激切。二十日,將守九仙門的三十五名太監一并笞打。二十二日,因為張韶為染坊工人,就將染坊使田晟、段政直流放天德。原定吐突承璀之罪予以平反昭雪,命其子吐突士曄重新安葬。二十七日,封宰相李逢吉為涼國公,封牛僧孺為奇章縣子。
五月初一為己酉日。初七,皇帝命正議大夫、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渭源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李程除署理本職外,還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朝議郎、守尚書戶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竇易直為朝散大夫,除本職外,還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判度支、戶部侍郎韋山豆頁紫金魚袋。十一日,劃割富平縣之豐水鄉、下圭阝縣之翟公鄉、澄城縣之撫道鄉、白水縣之會賓鄉,歸景陵奉祀之用。十五日,以鹽州刺史傅良弼為夏州節度使。根據王涯奏請,將東都、江陵監大轉運留后一并改為知院官。
六月初一為己卯日,以左神策大將康藝全為..坊節度使。初三,因連綿大雨,詔命審理、疏散京城在押囚犯。十二日,大風吹壞延喜、景風等門。工部侍郎張惟素去世。十四日,詔左金吾衛大將軍李愿為檢校司空,兼河中尹、御史大夫,并充任河中、絳隰等州節度使。十八日,詔令加山南西道節度使、守司空裴度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裴度在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后,為宰相李逢吉所排擠,不帶平章事,李程、韋處厚就經常在皇上面前評論,故有此任命。加封陳許節度使李光顏司徒銜。二十五日,太保張弘靖去世。二十七日,浙西洪水沖壞太湖堤后,直入城郭,許多百姓和房屋都漂浮水上。二十九日,任吏部尚書趙宗儒為太常卿,兵部尚書鄭纟因為吏部尚書。
秋七月初一為戊申日。初二,睦州清溪等六縣大雨,山洪泛濫,淹及城郭田舍。初九,任前河中節度使郭釗為兵部尚書。十一日,太子賓客許季同去世。十四日,疏通靈州特進渠,屯田六百頃。十八日,鄆、曹、濮等地暴雨成災,毀壞城郭房屋。二十日,詔以糧貴,原定百官俸祿以一半折合布帛發放的辦法,改為發放糧食,每斗以五十文錢計算。二十四日,以大理卿崔元略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二十七日,左金吾衛大將軍李..進貢馬二百五十匹。御史溫造在朝彈劾李..擅離職守違旨進奉事,李..出班等待治罪,詔令寬免。襄、均、復等州為漢江洪水所害,淹及百姓和房屋。二十九日,浙西觀察使李德裕上奏“:詔令卑職監造錄皿子二十具,計需用銀一萬三千兩,金一百三十兩。昨已進奉兩具,用銀一千三百兩,卑職庫存銀不到二三百兩,乃想盡辦法聚集所需,才成此兩具。卑職現今只有留使錢五萬貫,每件事都計劃開支,還差十三萬余貫。我若按例不再奏報,則有負陛下任用之恩,若分外強求,又恐敗壞陛下慈儉之德的聲譽。叩求陛下令朝臣商議,何以使我上不違抗諭旨,下無缺空軍需的過失,既不使我疲累之人處于困境,也不致于招致天下的怨憤。”當時詔令免除此項進奉,就是李德裕這道奏章引起的。
八月初一為丁丑日。是夜,大火星移位土星。妖賊馬文忠與在職官員季文德等一千四百人,謀劃作亂,皆重打一百杖后全部處死。初七,大火星沖犯東井星。初八,詔令關內、關東買或折價買入糧食一百五十萬石。陳、許、蔡、鄆、曹、濮等州水災淹沒了秋季的莊稼。十一日,大火星沖犯東井星。十三日,以李忄登之孫李宏為河南府兵曹參軍,蔣清之孫蔣禺阝為伊陽令,此為安排錄用忠臣后人之舉。是夜,金星沖犯軒轅星右角。十六日,江王府長史段釗向朝廷上書,稱其在任龍州刺史時,離城不遠處有座牛心山,山上有仙人李龍遷之祠,很靈驗,玄宗到四川時,特地建立祠廟。皇上乃派朝中大員張士謙去龍州查看,回奏牛心山有被掘斷處。群臣都說宜填補修筑。時方冰凍嚴寒,征用民工數以萬計,東川節度使李絳上書陳述衷情。二十四日,以太常卿趙宗儒為太子少師。二十九日,宣武軍節度韓充去世。
九月初一為丙午日。初三,波斯巨商李蘇沙進貢沉香以作修建亭子之用,拾遺李漢直言規勸:“以沉香修建亭子,不異于瑤臺、瓊室。”皇上雖很生氣,但寬容置之。初五,詔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初十,將理匭使免職,以諫議大夫李渤為知匭使,奏請設置胥吏一職,并于俸祿外添加一定補貼。十三日,詔加朱克融為檢校司空。詔令浙西織造寬幅盤絳繚綾一千匹。觀察使李德裕上表據理規勸,稱將不奉詔令,皇上免之。十四日,以兵部侍郎王起為河南尹。十九日,吐蕃遣使求贈五臺山圖。二十四日,浙西、淮南奉詔各向皇宮進奉銀妝奩三套。
十月初一為丙子日,宗正寺選得可與諸王之女相婚配的男子和元亮等二十五人,各賜錢三十萬,令籌備吉禮。初六,以吏部侍郎崔從為太常卿。二十五日,嶺南節度使鄭權去世。二十六日,吐蕃進貢牦牛和用銀鑄成的犀牛、羊、鹿各一只。二十七日,以鄂岳觀察使、檢校兵部尚書崔植檢校吏部尚書,兼任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并充任嶺南節度觀察經略使。以戶部侍郎韋山豆頁為御史中丞,兼戶部侍郎;以御史中丞鄭覃代理工部侍郎;以刑部侍郎韋弘景為吏部侍郎;以代理禮部侍郎李宗閔代理兵部侍郎;以工部侍郎于敖為刑部侍郎。
十一月初一為丙午日。初三,安南都護李元喜奏報:黃蠻與環王合兵攻陷陸州,殺死刺史葛維。蘇、常、湖、岳、吉、潭、郴等七州水災淹沒莊稼。十五日,葬穆宗于光陵。
十二月初一為乙亥日。初九,回紇、吐蕃、奚、契丹各派使者來朝覲進貢。詔襄州柳公綽、滄州李全略、晉州李寰、滑州高承簡等全部自尚書加檢校右仆射。以曾任起居舍人之劉棲楚為諫議大夫。淮南節度使王播重賄權貴大臣,請求兼任鹽鐵使。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權、宋申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廷老等人上書直言反對。十四日夜,月掩東井星。十六日,加天平軍節度使烏重胤同平章事。二十一日,徐泗觀察使王智興奏請在泗州設置戒壇以剃度僧尼,浙西觀察使李德裕上奏其損公肥私的邪惡行為。憲宗時曾明文禁止私置戒壇,王智興甘冒禁令陳請,是因久不置戒壇之故。既置度,天下欲度之僧尼從各處奔來,王智興得其厚利,由此致富,人們談起這事都鄙視他。二十三日,宰相牛僧孺晉封奇章郡公,李程為彭原郡公,竇易直為晉陽郡公,各食邑三千戶。吏部侍郎韓愈去世。
寶歷元年(825)春,正月初一為乙巳日。初七,皇上祭天于南郊。儀禮結束,回丹鳳樓,大赦,改年號為寶歷,是年為寶歷元年。在這之前,..縣縣令崔發因誤辱太監而被下獄。大赦日,崔發與諸囚同站列在金雞竿下等待釋放。忽有太監五十余人沖來,圍著崔發毆打,崔發臉被打破牙齒被打斷,御史臺小吏以席子將其遮住,才得幸免。此時詔令將其再囚于御史臺,經宰相救助,才被釋放。宰相牛僧孺多次上表請求解除自己的機要重任,皇帝同意在南郊祭禮之后再議。十一日,以牛僧孺為檢校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鄂州刺史,兼任武昌軍節度、鄂岳觀察使。淮南節度使王播兼諸道鹽鐵轉運使。于鄂州特地設置武昌軍節度一職,是對牛僧孺的恩賜。二十八日,以給事中李渤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桂管防御觀察使。李德裕進獻《丹..箴》六首,皇上深為嘉許,命學士韋處厚擬詔慰勉。
二月初一為乙亥日。十七日,以前任禮部郎中李翱為廬州刺史,以其求諸知制誥,當面數說宰相李逢吉的過失之緣故。二十七日,江西觀察使薛放去世。二十九日,以職方郎中、知制誥王播為御史中丞。
三月初一為乙巳日,以兵部尚書郭釗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初八,在三殿宴會群臣。二十四日,有流星光長三丈,從紫微星處流出,至濁星處消失。二十七日,以前任桂管觀察使殷侑為江西觀察使。皇上至宣政殿考試制舉人二百九十一人,以中書舍人鄭涵、吏部郎中崔..、兵部郎中李虞仲等充任考試制策官。
夏四月初一為甲戌日,宰相涼國公李逢吉晉封鄭國公。以右神策大將軍康志睦檢校工部尚書、兼青州刺史、平盧軍節度使。皇上宣諭中書,以諫議大夫劉棲楚為刑部侍郎。由皇上直接授予侍郎一職,自劉棲楚始。鄭涵等按規定考試錄取制舉人,詔令下后數日,皇上對宰相說“:韋端符、楊魯士牽涉到一些議論,宜授予地方官。”乃授予韋端符為白水尉,楊魯士為城固尉。宰相請說明其過失,不理。二十日,群臣獻上皇帝徽號為“文武大圣廣孝皇帝”,皇帝在宣政殿接受徽號。儀式結束,至丹鳳樓,大赦天下,死罪之外,無論輕重罪犯全部赦免。當時李紳被貶官降級,而李逢吉素來憎恨李紳,不愿李紳得到就近安置的赦免,就將免罪文書的文字修飾了一下,寫進了貶官已經是就近安置,可在所貶處就近安置的文字,卻不提沒有就近安置的應該就近安置。翰林學士韋處厚上書評論:“不應因為李逢吉憎恨李紳一人,而致使近年被流放和貶降之官皆不能就近安置,這就背離了皇上寬宏大量的準則。”皇帝急忙下令追還赦免文書并重新改正。二十六日,以劍南東川節度、檢校司空李絳為左仆射。御史蕭徹彈劾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崔元略違詔征收在京城內所放出的錢一萬七千貫,將崔元略交付三司審查屬實。二十八日,詔令削除崔元略兼御史大夫一職。
五月初一(甲辰),以前任平盧軍節度使薛平為檢校左仆射、兼戶部尚書。賜振武軍錢十四萬貫,修筑東受降城。初七,皇上至魚藻宮觀看舟船競渡。十七日,皇上在前殿命冊封九族回紇登里口羅汨沒密施毗伽昭禮可汗。二十三日,辭官回家的原太子少傅閻濟美去世。二十四日,湖南觀察使沈傳師奏報:“卑職前所流放的吐蕃羅沒等十七人,按赦免規定準予放還本國。但這十七人各寫具陳情文書,不愿回國。”皇帝準其所請。二十七日,以右金吾將軍李文悅為豐州刺史、天德軍防御使。安南李元喜上奏將都護府移至江北岸。
六月初一為癸酉日。十三日,詔令公主、郡主等都不得信口說話,干預朝政。十四日,詔令將作監張武均為洋州刺史,而張武均犯有貪污之罪。各部門尚未正式授官職的馮志謀等三百零九人,一并賜予俸祿。十五日,詔命職官田務豐帶著使節文書和各類禮物共十二車賜予回紇可汗及太和公主。十八日,河中節度使、檢校司空李愿去世。二十四日,以檢校左仆射、兼戶部尚書薛平為檢校司空、河中尹、河中節度使。
秋七月初一為癸卯日,以忠武軍節度使、守司徒、兼侍中李光顏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以兗海節度使王沛為許州刺史、忠武軍節度使。火星犯右執法星。初二,鹽鐵使王播進奉稅收外所豪奪的絹一百萬匹,以每日進奉二萬匹計算,共五十日才進奉完。王播自為鹽鐵使后,將稅收錢假托為稅收之外的錢來進奉,以圖得到皇帝好感而使自己官位穩固,眾官議論將公開聲討其罪行。初七,..坊水災毀壞百姓房屋。十一日,以右金吾衛大將軍張茂宗為兗海沂密節度使。十三日,皇上在前殿褒獎冊封司徒李光顏。十七日,淄王在洛陽的老師元錫去世。十七日,詔令王播造競渡船二十只以進奉,因計所需時間,造好后需半年才能運抵,所以,將造船所需一切就近在京城內建造。諫議大夫張仲方力諫,乃改為只造十只。十九日,萬年縣小吏賈鎮誣告已故統軍王亻必之子王正謨等七人謀反,詔令重杖打死。二十二日夜,月亮遮掩畢宿星。二十三日,侍講學士崔郾、高重進奉《纂要》十卷,皇上命賜彩錦二百匹。二十五日,以戶部侍郎韋靑為吏部侍郎,京兆尹崔元略為戶部侍郎。奉天縣水災淹沒房屋。二十九日,以左散騎常侍胡證為戶部尚書、判度支。在洛陽的太子賓客盧士玫去世。
閏七月初一為壬申日,以代理工部侍郎鄭覃為京兆尹。十三日,拾遺李漢、舒元褒、薛廷老在廷前議論進奏:“近來看到免除舊職和任命新官,往往不由中書擬定提出,多半是由宮內直接任命。臣等擔心朝廷法度被逐步破壞,致使奸邪任意胡為,乞望皇上詳察。”皇帝也認為此論很對。詔令度支進奉銅三千斤、金箔十萬片,以作修繕清思院新殿及升陽殿圖障之用。十五日,辭官回家的戶部尚書裴堪去世。十七日,以給事中盧元輔為工部侍郎。二十一日,以前任河東節度使李聽為義成軍節度使。二十七日,以刑部尚書段文昌為兵部尚書,同時兼理左丞事務。
八月初一為辛丑日。初八,以餋國公楊造之子楊元湊襲封餋國公,食邑三千戶。兩京、河西莊稼大豐收,詔令度支按平買或打折價買進糧食二百萬石。十五日夜,太白星近房宿星。十八日,從內宮派出使者前往湖南、江南及天臺山采藥。有個叫劉從政的道士,對皇上講述長生不老之道,請在天下訪求特殊才能之人,以求獲得仙藥。乃封劉從政為光祿少卿,號升玄先生。
秋九月初一為辛未日。初七,衛尉卿劉遵古的仆人安再榮揭發前袁王長史武昭謀害宰相李逢吉,詔令三司審問詳情。十二日,昭義節度使劉悟去世。十三日夜,太白星沖犯南斗星。十六日夜,月亮遮掩右執法星。二十日夜,華州突然暴發洪水,致莊稼被淹。徐州王智興奏報,大將武華等四百人謀反,已全部斬殺。
十月初一為庚子日,河南尹王起上奏:將所盜之錢熔化鑄成佛像的強盜,請以盜、鑄錢合罪論處。十八日,振武節度使張惟清以東受降城傍近黃河之故,時間一長,城墻即被浸壞。乃將受降城移置于綏遠烽南,已告功成。二十日,以貶謫到崖州的嗣郢王李佐為潁王府長史,供職東都洛陽,賜金紫魚袋。二十三日夜,太白星移近哭星。二十五日,三司審訊武昭一案,盡得詳情,武昭及弟武匯、仆人張少騰交付京兆府處理判決。將河陽節度掌書記李仲言流放象州、武匯流放崖州、太學博士李涉流放康州,皆受武昭一案牽連而獲罪。
十一月初一為庚午日。初二,以御史中丞王..為工部侍郎,以諫議大夫獨孤朗為御史中丞。初四,鎮星移近東井星。十四日,以殿中少監嚴公素為容管經略使。是夜,月亮遮掩東井星。二十一日,皇上乘車到驪山溫泉,當天回宮。二十三日,以刑部侍郎劉棲楚為京兆尹。二十七日,詔封皇子李普為晉王。二十八日,吏部侍郎韋靑去世。
十二月初一為己亥日。初三,以晉王李普為昭義軍節度副大使;重新任命劉悟之子將作監主簿,劉從諫為云麾將軍、守金吾衛大將軍同正、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昭義節度留后。初十夜,月亮遮掩畢宿星。是夜,北方有霧起,須臾遍天,霧上有赤紅色氣,久而方散。二十六日夜,以左仆射李絳為太子少師,分司東都。三十日,詔命“:耕田用物中最重要的,莫過于耕牛,辛勞的農民又最缺少耕牛,必須想辦法賜給。命度支去河東、振武、靈、夏等州買耕牛一萬頭,分給京城農村貧苦百姓。”
這一年,淮南、浙西、宣、襄、鄂、潭、湖南等州因旱災使莊稼受損。
二年(826)春正月初一為己巳日。初二,貶殿中侍御史王源植為昭州司馬。一次王源植在街上行走,為教坊歌女所侮辱,隨從大聲喝斥,雙方發生爭執。京兆尹劉棲楚判罰歌女,御史中丞獨孤朗嚴詞譴責,皇上生氣,遂貶王源植。初三,湖南觀察使沈傳師上奏:奉詔核查葉靖能、羅光遠文案,經查核不獲實據。初五,右贊善大夫李光現與另一官員李重實憤怒爭執,用笏打得李重實流血,皇上因為宗室之臣之故,罰減兩月附加俸祿。初六,于諸軍中挑出服正役和徭役共二萬人入宮挖人工湖和修建宮殿。十三日,興元節度使裴度上奏所修斜谷路及館驛皆完工。二十四日,裴度調入京城。二十六日,以衛尉卿劉遵古為湖南觀察使,以國子祭酒衛中行為福建觀察使。二十八日,鹽鐵使王播上奏:“揚州城內,舊水運之河水漸淺,舟船經常阻塞滯留,不能按規定期限轉運。今從閶門外古七里港處挖條河,向東曲伸,經禪智寺橋,接通舊官河,計長十九里。挖河所需費用,當自籌支出。”皇上同意。
二月初一為己亥日。初三,容管經略使嚴公素上奏:“當州普寧等七縣,請與廣、昭、桂、賀四州一樣,選拔當地人士或官吏至北方任職。”皇帝同意。初八夜,月亮遮掩畢宿星。初九,詔以山南西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守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上柱國、晉國公裴度任司空、同平章事,并還任知政事。十九日,寒食節,皇上在三殿宴會群臣,自中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才結束。二十八日,正式冊封司空裴度。二十九日,以禮部尚書王涯檢校左仆射,并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三月初一為戊辰日,命興唐觀道士孫準入翰林待詔。初四,江西觀察使殷侑請于洪州寶歷寺設置僧尼戒壇,詔以殷侑故意違反法度,擅自設置戒壇,罰減一季附加俸祿。初七,賜宰相等群官于三月初三上巳日宴游于曲江亭。初八,右散騎常侍李翱去世。十一日,皇上至魚藻宮觀看舟船競渡。十四日,以同州刺史蕭亻免為太子少保,任職洛陽。十五日,以工部尚書裴武為同州刺史。十六日,嶺南節度使崔植上奏:“廣、湖、封、雷、潘、辯等七州守軍,除折沖別將之外,請留駐。”皇上從之。十九日,昆明夷遣使朝貢。二十日,詔命冊封才人郭氏為貴妃。二十九日,以吏部侍郎韋弘景為陜虢觀察使。
四月初一為戊戌日,橫海軍節度使李全略去世。初五,以右金吾衛大將軍高承簡為..寧慶節度使。初九,詔王廷湊檢校司空。十一日,昭義節度使留后劉從諫檢校工部尚書,充昭義軍節度副大使、主持節度事務。十三日,鄂岳觀察使牛僧孺上奏“:卑職轄區內沔州與鄂州隔江相望,僅距一里余,這兩州公務請同意一并署理。而漢陽、汊川兩縣請劃歸鄂州。”皇上從之。十九日,右金吾衛大將軍高霞寓去世。二十九日,因王廷湊曾上書請同意在轄區內立圣德碑,是日,宮內擬出碑文賜予王廷湊。
五月初一為戊辰日,皇上至宣和殿,對歌女親屬一千二百人,一并在教坊內賜飲食,并發給彩錦。初四,秘書省著作郎韋公肅注太宗所撰《帝范》十二篇進奉,特賜彩錦百匹。初七,以涇原節度楊元卿為河陽三城懷州節度使,以金吾衛大將軍李..為涇原節度使。是夜,月亮移近太微星。浙西送到不食煙火、不食五谷的女道士施子微。十一日,皇上至魚藻宮觀看舟船競渡。十三日,宮廷所派之使者從新羅國取回鷹鷂。幽州軍隊嘩變,殺其主帥朱克融及其子朱延齡,軍人立其第二子朱延嗣主持軍務。十四日,神策軍在禁苑內古長安城中修漢代未央宮時,挖掘到白玉床一張,長六尺。十六日,山人隱士杜景先于光順門進奉文書,自稱有道術,詔命宮廷內官將杜景先押往淮南及江南、湖南、嶺南等地訪求特異才能之人。十七日,以右丞丁公著為兵部侍郎,以曾任湖南觀察使之沈傳師為尚書左丞。二十四日,追封朱克融為司徒。二十七日夜,火星沖犯昴宿星。賜興唐觀道士劉從政修繕道觀錢二萬貫。
六月初一為丁酉日,賜御史中丞獨孤朗金紫魚袋。二十一日,裁減放出禁苑內勞工二千五百人。皇帝很喜歡營造宮殿亭榭,自春至冬,相繼興建。二十四日,鄆州進貢用驢打..的石定寬等四人。是夜,太白星沖犯昴宿星。二十五日,皇上至凝碧池,命兵士千余人,從舊池中捕撈大魚送入新池。二十七日,因天旱,命京城各司清查積案處理在押囚犯。以延康坊衙門一帶地方為諸王府司局官署。二十八日,皇上至三殿,觀看左右神策軍人及教坊樂伎、內園役夫分為兩方用驢打..、摔跤、熱鬧非常,以致有打破頭和折斷手臂的,至一更二更才結束。
秋七月初一為丙寅日。初十,河中進獻大力士八人。十八日,衡王李絢去世。二十八日,詔命..縣氵美陂負責管理宮中所需飲食物資。在廣運潭之儲糧太倉重又賜予司農寺管轄。
八月初一為丙申日,以司空、平章事裴度兼任度支;以工部侍郎王播為河南尹,以代王起;以王起為吏部侍郎;以前任福州觀察使徐晦為工部侍郎。是夜,太白星移近紫微星。令供奉道士二十人隨浙西高人周息元入內宮之山亭院,皇上問其道術,周息元說認識張果、葉靜能。浙西觀察使李德裕上書說周息元荒誕虛妄,其實他是個很普通的人。十五日,以太府卿李憲為江西觀察使。十六日,月亮沖犯輿鬼星。詔京兆尹劉棲楚增任兼御史大夫。十八日,以太常卿崔從檢校吏部尚書、并任東都尚書省事、兼任御史大夫、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御使。
九月初一為丁丑日,皇上與所有群臣、內侍、諸樂伎等宴會于宣和殿,依次賞玩奏樂、歌舞、雜技、玩龍燈等各種表演,從晚七時至次日凌晨一時才結束。初二,河東節度使、守司徒、兼侍中李光顏去世。詔令從宮中庫內拿出一萬貫錢,在內苑招募大力士。幽州監軍上奏:都知兵馬使李再義與其弟李再寧同殺朱延嗣及其家屬三百余人,并推李再義主持軍務。十六日,宰相李程為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詔令戶部將所管同州長春宮之莊宅,交由宮中莊宅使管理。
十月初一為乙未日。十一日,以幽州衙前都知兵馬使李再義檢校戶部尚書、充任盧龍軍節度副大使、主持節度事務,并賜名載義。二十八日,以中書舍人崔郾為禮部侍郎。
十一月初一為甲子日,詔以太清宮道士趙歸真充任兩街道門都教授博士。皇帝喜好在深夜率人去捕捉狐貍,皇宮中謂之“打夜狐”。太監許遂振、李少端、魚弘志等皆因服侍不力而被削職。初九,詔以戶部尚書胡證檢校兵部尚書、兼廣州刺史、并充任嶺南節度使。二十一日,詔以右仆射、同平章事李逢吉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任襄州刺史、并充任山南東道節度使、臨漢監牧使。二十二日,同州刺史裴武去世。二十六日,詔令朝廷大員及地方軍政長官不得私自授官。三十日,以前任東都留守楊於陵為太子少傅。太監李奉義、王惟直、成守貞各打三十杖,分別發配去各皇陵;宣徽使閻弘約、副使劉弘逸各打二十杖。
十二月初一為甲午日。初八,皇帝夜晚打獵回宮,與太監劉克明、田務成、許文端打..,還同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酒酣耳熱之際,皇帝進內室更衣,這時,殿上燈燭忽然熄滅,劉克明等一同謀害了皇帝,皇帝當時就死于室內,時年十八歲。群臣上謚為睿武昭愍孝皇帝,廟號敬宗。大和元年七月十三日,葬于莊陵。
史官曰:古人說堯無兒子,舜無父親,是指仁孝與不仁不義之間相隔太遠了。文惠穆宗皇帝驕橫荒誕的個性,卻由昭愍敬宗皇帝完全繼承下來,是不足為奇的。但昭獻文宗皇帝、昭肅武宗皇帝,英武出眾,其文才足以治國,武略足以平禍亂。三個兒子的操行竟有如此大的差別,是什么原因呢?敬宗喪失了做皇帝的準則,致皇室幾乎陷于絕境,但天意還未要唐朝滅亡,是因為多虧了裴度,屢次相輔佐。總的來說,敬宗還是個不懂事的少年,有什么值得多議論的呢?
文宗本紀(上)文宗元圣昭獻孝皇帝名昂,是穆宗的第二個兒子,生母即貞獻皇后蕭氏。元和四年(809)十月十日生。長慶元年(821)封江王。原名涵。寶歷二年(826)十二月八日,敬宗遇害,叛將蘇佐明等假托朝廷之命立絳王處理國事。樞密使王守澄、中尉梁守謙率禁軍討平叛亂,殺絳王,恭迎皇上于江王邸。初十,皇上在偏殿接見宰臣,請教如何處理軍務國政等事。十一日,將和尚惟真、齊賢、正簡,道士趙歸真,一并流放嶺南,將擊..軍將于登等六人交由本部軍隊處置。宰臣和百官三次上表請皇帝正式登位。十二日,皇帝在宣政殿正式繼承皇位。十三日,皇上至西宮穿上喪服。十四日,宰臣等百官上表請皇上主持國事,經三次上表,皇帝才同意。將道士紀處玄、楊沖虛,藝人李元戢、王信等,一并流放嶺南。十五日,詔封圣母為皇太后。十六日,詔令鳳翔、淮南先進奉的女樂伎二十四人,全部送回原地。十七日,詔以正議大夫、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柱國、賜紫金魚袋韋處厚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詔翰林學士路隨為承旨,侍講學士宋申錫充任書詔學士。二十三日,詔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柳公綽為刑部尚書。二十四日,為絳王舉哀吊喪,停止朝政公務三天。二十七日,詔:
統治國家的皇帝,應崇尚淡泊,蔑視窮困,以遵循道德準則為根本,推行誠信于天下。所以圣祖皇帝告誡后人,應以慈善節儉為做皇帝的基本要求,《易》、《禮》等書中所載的法則,寫得清楚明白簡略通俗。從未有皇上節儉約束而百姓不豐盈、節制嗜欲而所需不能滿足的。我雖微薄,又遭逢內難,但能洗刷先皇的仇敵和恥辱,伸張億萬百姓的冤屈。輔國大臣,群官百姓,多次引經據典勸我登位。為了國家安穩和不負中外的希望,我接受了大家的要求,登上皇位,但日夜畏懼謹慎。我時刻想著怎樣才能按孔子說的,抑制自己,使言語行為都合于禮,管好國家安定民心,使國家日夜都是興旺景象,再也沒有不法之徒作亂,我常常因思考治國之策而忘了吃飯。儉樸過分則用禮儀來充實,文采過多則用樸實來矯正。使禮儀和治理接近于上古之時,政治清明百姓受益,講法重禮國泰民安,以達到造化于天下的目的。皇宮內的宮女凡沒有具體職務和工作的,放回三千人,任其擇嫁和居住。長春宮內所貯綢緞絲麻等物,交由原戶部收納管理。皇室在..縣氵美陂、鳳翔府駱谷等處所占田地發還當地。教坊樂官、翰林待詔、伎術官并總監等各部門沒有專職的各等官員共一千二百七十人,全部廢除解散。總監中一百二十四人先到京城各部隊中去,然后逐一回到原隸屬部門。余下七百零三人,強令交出官籍,放歸到原部門管束。原先供給教坊的一百份衣糧,禁軍及京城各部門新增加的三千份衣糧,全部停止發給。從各處進貢來的鷹鷂全部放飛。今年在宮中新殿內的雜役一百人從度支部門領取的衣糧,全部停發。非正式詔令而向各地征收的彩緞及珍貴裝飾等物,凡不在進貢之列的,一并停止。度支、鹽鐵、戶部及各州府和部門一年中應供給皇宮所需即使一件以上,也要依照貞元年間所定的數額為準。原所定做供皇宮所用的金筐、床榻以及各類珍寶,全部停造。東邊的御馬坊、..場,宜交還給龍武軍,其中的殿宇和亭子,責成有關部門拆毀,其余房舍也一并交給龍武軍。皇上所到之處的接待擺設,不得用花燭、結彩等奢華物裝飾。今年以來各道所進奉的歌女,各賜給禮物放還。城外墳地如要開挖道路以備皇上經過,應告知百姓,讓其移葬。叛亂首犯蘇佐明等二十八人,已全部斬死,其宗族人口財物全部沒收入官。妖邪和尚惟貞、道士趙歸真等假托卜卦巫術或長生不老之藥方,造謠惑眾,已經流放。其本意如不是邪惡不正,或是誤入歧途受人利用的,一概不予處分。罪惡之徒即已消滅,四海康寧,將推行有效的治國之策,以發揚光大國家的各項事業。特此布告曉諭中外,使天下人都了解我的思想。
皇帝還是江王的時候,就了解穆宗敬宗兩朝的弊病,此時改革,既出自皇帝早已抱有的愿望,而官民也共同慶賀法治復興,國家有希望了。二十九日,以前任江西觀察使殷侑為大理卿。
大和元年(827)春正月初一為癸亥日。初八,以御史中丞獨孤朗為戶部侍郎,以兵部尚書、暫兼左丞事的段文昌為御史大夫。是夜,月亮遮掩畢宿星。十六日,以左散騎常侍李益為禮部尚書并允其退休回家。以京兆尹劉棲楚為桂管觀察使。以前任戶部侍郎于敖為宣歙觀察使,取代崔群;以崔群為兵部尚書。二十一日,以吏部侍郎庾承宣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二月初一為癸巳日。初四,對長安、洛陽以及稱為六雄的六個州、稱為十望的十個州、稱為十緊的十個州并其他三十四州重新設置別駕一職。在京各部門及內外軍隊、節度等官員名額,均不在限制之列。初七,以右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兼院事張正甫為工部尚書。初九,以前任廣州節度使崔植為戶部尚書,以太子少司、在東都洛陽任職的李絳為檢校司空兼太常卿。十三日,皇帝至丹鳳樓,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大和。二十二日,詔令諸道節度觀察使離任之時,要寫出交割文書,把工作移交清楚,并限定新任官員到任后一個月即把工作情況上奏朝廷,以作考核之據。二十四日,以華州刺史錢徽為尚書右丞,以前任河陽節度使崔弘禮為華州鎮國軍使。二十七日,以在洛陽東都任職的太子少保蕭亻免為檢校右仆射,兼禮部尚書。二十八日,以虔州刺史韓約為安南都護。
三月初一為壬戌日,右軍中尉梁守謙上書請求退職回鄉,詔以樞密使王守澄代理。十七日,以前任蘇州刺史白居易為秘書監,并賜紫金魚袋。二十一日,幽州李載義上奏:已故判官張弘靖的家屬共一百九十人,全部送至京城。
四月初一為壬辰日。初二,以太子少傅楊於陵署理右仆射一職并退職還鄉,正式和附加俸祿全數照發。初三,鳳翔府在氵開陽縣西北八十里處修筑臨氵開城。十一日,將升陽殿東邊的放鴨亭拆毀;十七日,將望仙門側邊的看樓十間也拆毀,這都是敬宗時建造的。以前亳州刺史張遵為邕管經略使。二十四日,以禮部尚書蕭亻免為太子少司并在東都洛陽任職。二十八日,忠武軍節度使王沛去世。二十九日,以太仆卿高王禹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任忠武軍節度使。三十日,貶山南東道節度副使李續為涪州刺史,貶山南東道行軍司馬張又新為汀州刺史,此二人皆李逢吉的黨羽。
五月初一為壬戌日。初七,皇帝詔曰“:頭顱和股骨,如同君臣一樣,其意義是同為一體,其道理是相互真誠。用人不疑人,疑人不用人。然而自魏晉以來,多半推行暴政,上下都虛情假意,這陋習至今尚存。現在我將推心置腹,誠信待人,以使各軍政大員得以感恩同道,四方鄰邦,也歌功頌德。而我與宰相之間,更無隔閡。從今往后,在紫宸殿坐朝時,眾官退朝后,宰相當再進殿議事,御史不得搜查。”十五日,以天平軍節度使、兼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重胤為橫海軍節度使;以前任暫代橫海軍節度副使、檢校國子祭酒、侍御史李同捷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任兗州刺史,并充任兗、海、沂、密等州節度使。并加魏博、史憲誠同平章事。二十三日,淮南節度、鹽鐵、轉運等使王播來京入朝。二十五日夜,火星沖犯右執法星。
六月初一為辛卯日,詔令定時入朝的官員到時不至,則將附加俸祿按每貫罰二十五文以示懲處。初三,以淮南節度副大使、主持節度事、轄區內屯田觀察處置臨海監牧等使,兼諸道鹽鐵轉運等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太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王播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仍任諸道鹽鐵轉運使。以御史大夫段文昌代王播為淮南節度使。初六,以左司郎中、兼侍御史知雜溫造代理主持御史中丞事。十三日,詔:“元和、長慶年代期間,總是通過戰爭,才能暫時維持局面,而朝廷所下的命令,很難貫徹執行。所以令尚書省將元和年間以來的所有詔令,參照刪定后,送中書門下商議并做出決定,一并奏知。”二十四日,因天旱而清理積案審理釋放了一些在押囚犯。
七月初一為辛酉日。初三,下詔封太常卿李絳為魏國公。詔令李同捷為兗海節度使,李同捷拒不從令,反而勾結幽、鎮二地之軍叛亂。十三日,葬敬宗于莊陵。二十一日,詔令今年科舉暫且在洛陽舉行。徐州的王智興奏請傾其全軍討伐李同捷。
八月初一為庚寅日,以工部侍郎獨孤朗為福建觀察使,以太府卿裴弘泰為黔中經略使、觀察使。退職后的右仆射楊於陵奏請減去全部附加俸祿,皇上同意。十一日,詔令免除李同捷所擔任的全部官爵,重新任命張茂宗為兗、海、沂、密節度使。十二日,..寧節度使高承簡去世。十三日,以刑部尚書柳公綽為檢校左仆射,并充任..寧節度使。十九日,以諫議大夫張仲方為福建觀察使。二十四日,前任福建觀察使獨孤朗去世。
九月初一為庚申日。初四,以左神策軍將軍、主持軍隊工作的何文哲為..、坊、丹、延等州節度使。十五日,以左神策大將軍、主持軍隊工作的李泳為單于都護,并充任振武、麟、勝節度使。十八日,詔加浙西觀察使李德裕、浙東觀察使元稹為檢校禮部尚書。二十三日,桂管觀察使劉棲楚去世。二十七日,以諫議大夫蕭裕為桂管觀察使。
十月初一為己丑日。十五日,兗州重新設置萊蕪縣。
十一月初一為己未日。初二,河中節度使薛平上奏說虞鄉縣發現白虎跑進靈峰觀。天平、橫海等軍節度使、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烏重胤去世。二十二日,以保義軍節度、晉、慈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李寰為橫海軍節度使。
十二月初一為戊子日。初六,將晉州、慈州劃歸河中。任命左丞錢徽為華州刺史。初十,任命右金吾衛大將軍王公亮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大和二年(828)春正月初一為戊午日。十五日,以右散騎常侍孔戢為京兆尹。
二月初一為丁亥日,任命兵部侍郎王起為陜虢觀察使,以代替韋弘景;任韋弘景為尚書左丞。十九日,任命刑部侍郎盧元輔為兵部侍郎,秘書監白居易為刑部侍郎。二十四日,詔令將李絳所進奉武則天太后所刪改審定的《兆人本業》三卷,由各州縣抄寫出來到鄉村中去散發。
三月初一為丁巳日,度支上奏:“京兆府奉先縣鹽池附近居住的老百姓,擅自將水柏柴燒灰煮鹽,計每一石灰可得鹽十二斤一兩,這種違法行為比破壞鹽土的后果還要嚴重。所以,請下令絕對禁止。今后如有誰敢違犯,除以灰之多少計鹽之多少外,還按照兩池鹽法條例依法判刑。”二十五日,皇上至宣政殿親自考試制策舉人,以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饣束、庫部郎中龐嚴為考試制策官。
閏三月初一為丙戌日,皇宮內拿出水車式樣,令京兆府按樣造水車,發給沿鄭白渠居住的百姓以灌溉水田之用。
夏四月初一為丙辰日。二十七日,以邕管經略使王茂元為容管經略使。
五月初一為乙酉日。初三,宮中派出使者至漢陽公主及其他公主府中宣讀皇帝圣旨:今后每逢日食,頭發上不得滿插釵、梳等類飾物,也不要穿過短過窄的衣服。十一日,以吏部侍郎丁公著為禮部尚書。十六日,詔令:“各地進奉給皇宮之物,包括一年中四季及皇上生日所進奉的各類金銀器皿飾物和彩錦等雜物,全部折合銀兩充作軍費開支及部分薄綢絹。如有皇上賞賜所需要,待五年后再決定是否仍進呈或免除。”皇帝一向奉行節儉,討厭奢侈,對待臣民注重發展農業等國家根本,所以才頒布了這個詔令。一次侍講學士許康佐對皇帝談到,割取蟒蛇膽,必須是將活蟒蛇的腹部剖開去割取,皇帝聽后為之傷感。于是詔令度支“:每年向皇宮進奉的蟒蛇膽總共是四兩,即桂州一兩、賀州二兩、泉州一兩。從現在開始,減去三兩,由桂、賀、泉三州輪流一年進貢一兩。”皇帝將《尚書》中有關賢君忠臣之類的事跡,摘錄在一起,還命畫工將這些事跡繪成畫,畫在太液亭上,皇帝早晚都去觀看。王廷湊派軍隊去打鄰近的藩鎮,阻撓朝廷派往討伐李同捷的軍隊。昭義節度使劉從諫上奏請出兵討伐王廷湊。
六月初一為乙卯日,晉王李普去世,詔追贈為悼懷太子。陳州暴發洪水,淹沒秋季莊稼。初九,四方館為其館印,請皇上下令刻治并賜予,印文當刻“中書省四方館”數字。十九日,以吏部尚書鄭纟因為太子少保。二十七日,調靈武節度使李進誠為..寧節度使,調天德軍使李文悅為靈武節度使。
七月初一為乙酉日,以前任..寧節度使柳公綽為檢校左仆射,兼刑部尚書。二十日,詔令宰相召集中書、門下、尚書等部門四品銜以上朝官,議論是否討伐王廷湊。當夜,有一從西而來的彗星,出現在攝提星南邊,光長二尺。
八月初一為甲寅日。初四,調兵部侍郎盧元輔為華州鎮國軍使,取代錢徽;加錢徽為吏部尚書官職以退休回家。初九,京城所屬奉先等十七縣發生水災。
九月初一為甲申日。初四,王智興攻克棣州。以剛任命的橫海軍節度使李寰為夏州節度使。十一日,詔令免除王廷湊所擔任的全部官職,與王廷湊部接壤的部隊均可發兵討伐。調前任夏州節度使傅良弼為橫海軍節度使。二十七日,安南軍隊叛亂,叛軍將都護韓約驅逐。
十月初一為癸丑日。初五,罷免揚州海陵監牧。以戶部尚書崔植為華州刺史、鎮國軍使。十四日,嶺南節度使胡證去世。十九日,任命江西觀察使李憲為嶺南節度使。二十一日,詔命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竇易直為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并充任山南東道節度使、臨漢監牧等使,以取代李逢吉;而以李逢吉為宣武軍節度使,以取代令狐楚;以令狐楚為戶部尚書。任右丞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二十七日,任河南尹王..為右丞,任左散騎常侍馮宿為河南尹。
十一月初一為癸未日。初三,任命右金吾衛大將軍李..為橫海節度使,之所以有這個任命,是九月份受任此職的傅良弼在赴任途中病死陜州。二十二日,上午十一時左右,昭德寺突發火災,直沖宣政殿東面,到下午一兩點鐘時,又刮起了北風,風助火勢,火越燒越大,直到傍晚火勢才減弱并逐漸被撲滅。
十二月初一為壬子日。十四日,魏博行營都知兵馬使亓志紹率所部兵馬二萬人陰謀叛亂,欲殺史憲誠父子。二十一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暴死。二十七日,詔令兵部侍郎、知制誥、充任翰林學士路隨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大和三年(829)春正月初一為壬午日。初五,亓志紹返兵占據永濟縣,其部隊則分散至各縣城。史憲誠告急,詔令滄州行營部隊赴援。初六,京兆尹孔戢去世。初九,退休在家的原吏部尚書錢徽去世。十九日,李聽打敗亓志紹的部隊,亓志紹率殘部北上鎮州。二十三日,任命太常卿李絳為檢校司空,兼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華州刺史、鎮國軍潼關防御使崔植去世。二十八日,命前任山南西道節度使王涯為太常卿。二 月初一為辛亥日,任命兵部尚書崔群為荊南節度使。初四,荊南節度使王潛去世。
三月初一為辛巳日,命戶部尚書令狐楚為東都留守。初五,詔令因戰爭連綿不斷,教坊內每天供皇帝賞玩的奏樂、歌舞都暫時停止。十二日,易定節度使柳公濟去世。令前任東都留守崔從為戶部尚書。
夏四月初一為庚戌日,王智興奏報部下將領石雄謊報軍情,動搖軍心,請按朝廷法則制度給予制裁。乃將石雄長期流放白州。
五月初一為己卯日。初六,柏耆在將陵縣殺死李同捷,滄景之地的叛亂全部平息,李..入滄州。初九,皇上至興安樓,接受滄州的進奉。李..送李同捷的母親、妻子及兒子李元達到京,詔令寬大處理,令送到湖南安置居住。貶滄德宣慰使、諫議大夫柏耆為循州司戶;貶宣慰判官、殿中侍殿史沈亞之虔州南康尉。這是因為柏、沈二人擅入滄州捕捉李同捷,引起諸鎮不滿,紛紛上奏,所以有這次貶謫事。十八日,橫海軍節度使李..去世。調任涇原節度使李岵為齊、德等州節度使,改名為李有裕。十九日,任前任義武軍節度使傅毅為滄州刺史、橫海軍節度使。二十三日,任命右金吾衛大將軍張惟清為檢校司空,充任涇原節度使;任命左金吾衛大將軍劉遵古為..寧節度使。
六月初一為己酉日。初三,任命魏博節度使史憲誠為檢校司徒、兼侍中、河中尹,并充任河中、晉、絳節度使;命義成軍節度使李聽兼任魏博節度使;任命魏博節度副使、檢校工部尚書史孝章為相衛節度使。二十四日,詔告:“元和四年(809)下詔禁止制造和使用鉛錫錢,如發現,則全部沒收,并要求知情人檢舉揭發,如屬實,則沒收一文錢獎賞檢舉人一百文錢,這條法則太過分了。今后如發現用鉛錫錢進行交易的,錢在一貫以下,州府按已制定的法律判打背脊二十杖;一貫以上十貫以下打六十杖,并服勞役三年;超過十貫以上的,集中起來處死。對檢舉人,則按一貫錢賞五十文的比例獎賞。”
秋七月初一為己卯日。初五,宮廷使者劉弘逸將史憲誠的節度使的旌節從魏州送回,并說六月二十六日夜,魏博軍隊叛亂,殺死史憲誠,擁立大將何進滔為留后,將新任節度使李聽拒之城外。十一日,河中節度使薛平依舊擔任河中節度使。十七日,嶺南節度使李憲去世;兵部侍郎盧元輔去世。十九日,任命京兆尹崔護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二十日,任大理卿李諒為京兆尹。二十七日,以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士丁公著為檢校戶部尚書、兼潤州刺史、充任浙江西道觀察使;以前任浙西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李德裕為兵部侍郎。
八月初一為戊申日。初四,魏博何進滔上奏,同意詔令所說割出相、衛三州,但軍隊將士不接受這個詔令。初五,詔令任魏博衙內都知兵馬使何進滔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充任魏博節度使。初六,以衛尉卿殷侑為檢校工部尚書,并為齊、德、滄節度使。十四日,京城所屬奉先等九縣發生旱災,損害莊稼。流放到播州的衛中行去世。宋、亳二地發生水害,損害莊稼。二十五日,下詔對王廷湊平反昭雪,恢復其官爵。二十七日,任命吏部侍郎李宗閔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九月初一為戊寅日。初四,詔令京城兩軍、諸司、內官不得穿縐紗、綾羅等衣服。皇帝崇尚儉樸,不喜華麗奢侈。駙馬韋處仁戴夾羅巾,皇帝對他說:“當年經比較,覺得你家有儉樸的傳統,所以把公主嫁給你。但這樣的頭巾和衣服,讓別的王公大臣去穿戴好了,惟獨不適合于你。”十五日,以兵部侍郎李德裕為檢校戶部尚書,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二十一日,任命前任睦州刺史陸亙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以取代元稹;任命元稹為尚書左丞,以取代韋弘景;任命韋弘景為禮部尚書。
冬十月初一為戊申日。初二,江西沈傳師上奏:皇帝誕辰的那一個月,請在各地為僧尼興建戒壇。詔曰“:為不同意百姓出家為僧尼,朝廷已多次下過敕令。沈傳師作為地方長官,卻愚昧荒誕,真無道理,罰減去一個月的附加俸祿。”初九,以前任義成軍節度使李聽為太子少師。十六日,任戶部侍郎崔元略為戶部尚書、兼度支。任命中書舍人韋辭為湖南觀察使。
十一月初一為丁丑日。初四,太子太傅鄭纟因去世。初十,詔令前任亳州刺史李繁在京兆府自盡。十八日,皇帝親至南郊祭天,儀禮結束,回到丹鳳門,大赦天下。詔令為節制開支禁止進貢珍奇之物,詔曰:“各地不得以新式花樣織成新奇之物進貢。凡織布機所織艷麗的花絲布、繚綾之類,全部禁止。詔令到達之日一月之內,將織布機全部焚毀。各地刺史應與皇上分憂,所以特地單獨告知。如出現違令事項,觀察使要馬上奏報。”二十日,西川奏報南詔國軍隊入侵。二十八日,王智興來京入朝。二十九日,任命王智興為太傅,依舊擔任平章事、武寧軍節度使,并晉封雁門郡王。
十二月初一為丁未日,南詔軍隊逼近戎州,朝廷派人帶領荊南、鄂岳、襄鄧、陳許等道軍隊趕赴蜀川增援。任命劍南東川節度使郭釗為西川節度使,仍代理東川節度使工作。初六,貶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為韶州刺史,派宮廷使者楊文端將皇帝的詔書送與南蠻王蒙豐佑。南詔軍隊攻陷邛、雅等州。十二日,詔令右領軍衛大將軍董重質充任神策西川行營都知兵馬使。西川奏報南詔軍隊攻陷成都府。東川奏報南詔軍攻進梓州西郭門下營。皇帝又下詔書催促各鎮軍隊趕快赴西川救援。十九日,令東都留守令狐楚為檢校右仆射、天平軍節度使,代替崔弘禮為東都留守。二十一日,再貶杜元穎為循州司馬。二十三日,郭釗奏報南詔軍隊逐步退卻。皇帝派遣使者將國書賜給南詔軍隊主帥蒙..巔。二十五日,任命太子少師李聽為..寧節度使。二十七日,任命中丞溫造為右丞,吏部郎中宇文鼎為中丞。
敬宗本紀(下)
大和四年(830)春正月初一為丙子日。初六,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進京朝見文宗。十一日,調左神策軍大將軍丘直方出任..坊節度使。十三日,封長子李永為魯王。十六日,任命原武昌節度使、鄂岳蘄黃安申等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奇章郡開國公牛僧孺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七日,調原兵部侍郎崔郾出任陜虢觀察使。封魯王的母親為昭儀。十八日,詔原..寧節度使劉遵古任劍南東川節度使。十九日,守左仆射、同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使王播去世。二十一日,任命原太常卿王涯為吏部尚書、擔任諸道鹽鐵轉運使。二十六日,調原尚書左丞元稹檢校戶部尚書出任武昌軍節度使、鄂岳蘄黃安申等州觀察使。二十八日,起任原陜虢觀察使王起為左丞。
二月初一為丙午日。十三日,興元軍發生叛亂,節度使李絳全家遇難,判官薛齊、趙存約殉職。十五日,調左丞溫造出任興元節度使。二十六日,原夏州節度使李寰去世。二十七日,調任神策行營節度使董重質為夏綏銀宥節度使。
三月初一為乙亥日,任命河東節度使李程為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晉絳慈隰等州節度使,任命刑部尚書柳公綽為檢校左仆射、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初三,調原河中節度使薛平為太子太保。十三日,調衛尉卿桂仲武出任福建觀察使。興元節度使溫造上奏說:“殺害李絳的叛軍頭目丘山金、丘鑄和參加兵變的軍官士兵一千人,一并斬首。親手殺害李絳的兇手,碎尸一百段,指揮者被砍成三截,其余的都一律斬首。用其中一百顆人頭祭奠李絳,用三十顆人頭祭奠死難將士,其余尸首全部投入漢江。”十四日,文宗命令將原興元監軍使楊叔元流放康州為百姓,戴枷押送到發配的地方。二十二日,監修國史、中書侍郎、平章事路隨呈送他所編寫的《憲宗實錄》四十卷,傳令嘉獎,賞給參加編寫的五名史官錦繡銀器不等。二十八日,調原淮南節度使段文昌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陵尹,擔任荊南節度使;調原太子賓客崔從檢校右仆射,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二十九日,任命原荊南節度使崔群檢校右仆射,兼太常卿。調中書舍人李虞仲接替嚴休復為華州刺史,調嚴休復為右散騎常侍。
夏四月初一為乙巳日。初二,任命右散騎常侍、翰林侍講學士鄭覃為工部尚書。初三,原退休兵部尚書張賈去世。十三日,貶原齊德滄景等州節度使李有裕為永州刺史,并須兼程趕赴任所。十六日,調尚書左丞王起接替崔元略為戶部尚書、兼度支,調崔元略檢校吏部尚書,為東都留守。十七日夜,月亮遮掩南斗二星。十八日,文宗頒發詔書道:“厲行節約以增強國家財力,抓緊政令的貫徹執行,這些在以往典籍中所記載的都是治國的根本原則。我自執政以來,體念百姓長期不能擺脫貧困,經常到天黑都顧不上吃飯,半夜里憂慮得不能入睡。雖然也禁止使用華貴的文繡裝飾,但自愧不如古代賢君的儉樸。我曾告誡過各級官員,也已形成文件。如今得知腐敗惡習仍未革除,在車馬服飾房屋住宅上互相攀比豪華,利用國家財物貪污挪用,管理部門又不禁止,腐化風氣日益猖獗。都因我教導不夠,使百姓分不清善惡是非。如此怎么能使國家富足,政令貫徹,達到治理的目的呢?想到這些如何能不慚愧嘆息。現在重申,今后內外官員,人人厲行樸素,發揚優良國風。如有違背者,御史舉報查辦。主管部門要廣泛宣傳讓全國了解我的意見。”文宗面臨穆宗、敬宗兩朝腐化奢侈積習余風,決心加以革除,因此帶頭厲行節約。二十七日,任命原東都留守崔弘禮為刑部尚書。鎮州王廷湊請修葺建初、啟運兩座陵墓,批復同意。
五月初一為甲戌日。初四,因久旱,命令京城各司衙門清查積案審理在押人犯。初六,通化南北二門鎖不能開,鑰匙插入,像有東西夾住。文宗命派鐵匠砸鎖,到辰時時分方才將門打開。十四日,改鄆州東平縣為天平縣。十五日,命度支每年在西川織造綾羅錦八千一百六十七匹,又命從數內減去二千五百一十匹。
六月初一為癸卯日。初五,任命守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上柱國、晉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裴度為守司徒、平章軍國重事;等病好轉后,每三、五天到中書省上一次班。二十九日夜,一更到五更時分,大小流星縱橫錯落,觀看的人不計其數。三十日,文宗詔令:得知各司監獄積案常多,特派尚書左右丞和監察御史審查清理作出報告。
秋七月初一為癸酉日。十一日,文宗親任原朝議郎、尚書右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宋申錫為正議大夫、行尚書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十四日,發文規定:“原行郎中知制誥將滿一周年的,就正式授職;從諫議大夫知者,也應照此辦理;其余按長慶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行文規定執行。”在振武州設云伽關,派守軍一千人。任命吏部侍郎王..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接替李諒為桂管觀察使。太原鬧饑荒,發放救濟粟三萬石。賜十六宅各王綾絹二萬匹。二十五日,守司徒裴度請求辭去封號說“:我在這個位置上已經三次受到皇帝封賞,自覺慚愧。”同意所請。
八月初一為壬寅日。十五日,..州發生水災,淹沒居民三百余家。太原柳公綽報告說,云、代、蔚三州的山谷間石頭化成面粉狀,百姓取來當飯吃。十八日,原宣歙觀察使于敖去世。二十三日,從內庫撥出綾絹三十萬匹給戶部作為向民間購買軍糧之用。二十四日,文宗游梨園亭,會昌殿演奏新樂。
九月初一為壬申日。初六,調大理卿裴誼任檢校右散騎常侍,接替沈傳師任江西觀察使,調沈傳師任宣歙觀察使。從內庫取綾三千匹賞給宥州筑城的士兵。初七,舒州太湖、宿松、望江三縣發生水災,淹沒居民六百八十戶,文宗命令撥義倉糧救災。初九,任吏部尚書王涯為右仆射,仍兼任鹽鐵轉運使。十一日,調守司徒、平章軍國重事、晉國公裴度守司徒、兼侍中,出任山南東道節度使。任命歸附的奚王茹羯為右驍衛將軍同正。十五日,任命原山南東道節度使竇易直為尚書左仆射。十七日,退休吏部尚書裴向去世。十六日,淮南天長等七縣發生水災,農作物受到損害。二十三日,原豐州刺史,天德軍使渾钅歲因貪污七千貫,罰降為袁州司馬。
冬十月初一為壬寅日。初七,任命東都留守崔元略檢校吏部尚書、接替李德裕兼華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調李德裕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初八,京城有熊跑進莊嚴寺。初九,任命原刑部尚書崔弘禮為東都留守。十三日,調原劍南西川節度使,檢校司空郭釗接替崔群為太常卿,任命崔群為吏部尚書。二十六日,御史中丞宇文鼎上奏道:“本月十三日,宰相傳達皇上旨意說,今后群臣來延英殿議事,應先一天呈交書面報告。臣認為一般公務,沒有時間面談,可憑書面報告講清楚。但若臨時有緊急情況,文字又講不清楚,皇上雖然近在咫尺,卻無路上達。要等下次接見,一隔就是幾天,該急辦的事就會貽誤時機。因此請皇上重新下令,規定上交書面材料須在當日上朝前,過時不予受理。這樣大家自會遵守。”文宗同意。
十一月初一為辛未日,當晚,火星行近左執法星。二十三日,調左丞康承宣出任兗、海、沂、密等州節度使。淮南發生水災、蟲災及霜凍損害了農作物。
十二月初一為辛丑日,滄州殷侑報請改景州為景平縣。初九,原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去世。十二日,調左金吾衛大將軍段嶷出任義成軍節度使。十三日,原湖南觀察使韋辭去世。十六日,調工部侍郎崔..為京兆尹,代王..為尚書左丞。二十三日,原東都留守崔弘禮去世。調同州刺史高重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擔任湖南觀察使。二十四日,退休左仆射楊于陵去世,追封為司空。二十六日,任命原河南尹馮宿為工部侍郎。二十八日,調原太子賓客分司白居易接替韋弘景任河南尹;調任韋弘景守刑部尚書,東都留守。
閏十二月初一為辛未日。初二,太常卿郭釗去世,追封為司徒。二十二日,撤銷齊州歸化縣并入臨邑縣。撤銷景州,其縣劃歸滄州刺史管轄。
本年度,京畿、河南、江南、荊襄、鄂岳、湖南等道發生水災,損害農作物,調撥官糧予以救濟。
大和五年(831)春正月初一為庚子日,連陰十日,取消元旦朝見。十八日,賜滄德節度使稱號義昌軍。太原發生旱災,發放救濟糧粟十萬石。二十日,詔令各方鎮節度觀察使請求朝見的,須提前報告,經批準后方可起程前來。二十一日,幽州發生兵變,驅逐原節度使李載義,擁立后院副兵馬使楊志誠為留后。二十四日,詔令各方鎮原按例所獻端午節貢品中雜彩匹段允許以生白綾絹代替。二十六日,任代理渤海國務的大彝震為檢校秘書監、忽汗州都督、渤海國王。
二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31074845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