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íng shǎng
注音ㄒ一ㄥˊ ㄕㄤˇ
繁體刑賞
⒈ ?刑罰與獎賞。
⒈ ?刑罰與獎賞。
引《周禮·天官·大宰》:“七曰刑賞,以馭其威。”
賈公彥 疏:“謂有罪刑之,有功賞之。”
《北史·杜弼傳》:“天下大務,莫過刑賞二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帝王以刑賞勸人善。”
⒈ ?刑罰與功賞。
引《周禮·天官·大宰》:「七曰刑賞,以馭其威。」
《韓非子·飾邪》:「刑賞不察,則民無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
1.對于同樣的違法行為,或枉或縱,或入或出,任意刑賞,威福由己,以為這樣做可以更好地“把握全局”,營造有利于己的“小氣候”。
2.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
3.刑賞之本,在乎助善而懲罰。
4.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5.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6.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7.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