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書識禮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有文化,懂禮貌。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1回:“媳婦雖不敢說知書識禮,然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俗話,是從小兒聽到大的。”
例子郭沫若《卓文君》第三幕:“文君,你是知書識禮的人,我萬不想出你,替我卓門鬧出這樣傷風敗俗的丑事!”
基礎信息
拼音zhī shū shí lǐ
注音ㄓ ㄕㄨ ㄕˊ ㄌ一ˇ
繁體知書識禮
感情知書識禮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有修養。
近義詞知書達禮、知書通禮、知書明理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短褐不全(意思解釋)
- 驕生慣養(意思解釋)
- 默不做聲(意思解釋)
- 緣慳分淺(意思解釋)
- 滿山遍野(意思解釋)
- 喟然長嘆(意思解釋)
- 爭先恐后(意思解釋)
- 風流才子(意思解釋)
- 白日見鬼(意思解釋)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意思解釋)
- 流離轉徙(意思解釋)
- 水中撈月(意思解釋)
- 鐵樹開花(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珍樓寶屋(意思解釋)
- 一條龍(意思解釋)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意思解釋)
- 龍馭上賓(意思解釋)
- 捫心自問(意思解釋)
- 法不阿貴(意思解釋)
- 白草黃云(意思解釋)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釋)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釋)
- 福善禍淫(意思解釋)
- 改惡向善(意思解釋)
- 材優干濟(意思解釋)
-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意思解釋)
- 罵罵咧咧(意思解釋)
※ 知書識禮的意思解釋、知書識禮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春風化雨 | 化雨:適時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
易子而教 | 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
狐死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同室操戈 | 自家人動刀槍。泛指內部相爭。操:拿;戈:古代的一種兵器。 |
三長兩短 |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現多指死亡。 |
十羊九牧 | 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經史百子 |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混一天算一天,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 |
閑情逸趣 | 同“閑情逸致”。 |
聰明才智 |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勤學苦練 |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落落寡合 | 落落:孤獨的樣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單單;很難合群。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體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
甘拜下風 |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認不如對方;表示真心佩服。 |
湖海飄零 | 飄零:飄泊。居無定所,四處飄泊。 |
踉踉蹌蹌 |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始終一貫 | 自始至終都一樣。 |
牛星織女 | 即牛郎織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