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饋十起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吃一頓飯的時間要起來十次。形容事務繁忙。
出處西漢 劉安《淮南子 汜論訓》:“當此之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發,以勞天下之民。”
基礎信息
拼音yī kuì shí qǐ
注音一 ㄎㄨㄟˋ ㄕˊ ㄑ一ˇ
繁體一饋十起
感情一饋十起是褒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謎語最不安的飯局
近義詞日理萬機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手遮天(意思解釋)
- 含辛茹苦(意思解釋)
- 挺身而出(意思解釋)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解釋)
- 清清楚楚(意思解釋)
- 當仁不讓(意思解釋)
- 直截了當(意思解釋)
- 和風細雨(意思解釋)
- 愛才如渴(意思解釋)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釋)
- 空口無憑(意思解釋)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釋)
- 慷慨悲歌(意思解釋)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釋)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意思解釋)
- 各行各業(意思解釋)
- 心煩意亂(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美人遲暮(意思解釋)
- 粉墨登場(意思解釋)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釋)
- 笑貌聲音(意思解釋)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當頭棒喝(意思解釋)
- 雅俗共賞(意思解釋)
- 陰陽怪氣(意思解釋)
- 驚心悼膽(意思解釋)
※ 一饋十起的意思解釋、一饋十起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度外之人 | 度外:心在計度之外。指與某人或某集團沒有關系或關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 將:將領;受:接受。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 |
安內攘外 | 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
萬眾一心 | 千萬人一條心。形容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
將計就計 | 利用對方的計策反過來向對方施計。 |
匡亂反正 |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前瞻后顧 |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
遁世離俗 |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 |
當機立斷 | 面臨緊急關頭;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當:面臨;斷:決斷。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兢兢戰戰 |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話就說。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水中撈月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
黃雀銜環 |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恐后爭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進。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有求必應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好說話。 |
無稽之談 |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氣。形容遠大的志向。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合。形容婚姻美滿稱心。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系。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雞口牛后 |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