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冠求去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掛冠:把官帽掛起來。脫下官帽要求離去。比喻辭官歸隱。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
基礎信息
拼音guà guān qiú qù
注音ㄍㄨㄚˋ ㄍㄨㄢ ㄑ一ㄡˊ ㄑㄨˋ
繁體掛冠裘去
感情掛冠求去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指棄官。
近義詞掛冠歸去、掛冠而歸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眼空一世(意思解釋)
- 金光閃閃(意思解釋)
- 論黃數白(意思解釋)
- 生龍活虎(意思解釋)
- 動蕩不定(意思解釋)
- 連編累牘(意思解釋)
- 驚心動魄(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姹紫嫣紅(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進銳退速(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釋)
- 互通有無(意思解釋)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釋)
- 進讒害賢(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釋)
- 閑情逸致(意思解釋)
- 胡支扯葉(意思解釋)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當頭棒喝(意思解釋)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釋)
- 人盡其才(意思解釋)
- 連車平斗(意思解釋)
※ 掛冠求去的意思解釋、掛冠求去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
節用裕民 | 節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掃地出門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興前業。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束了,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
惡衣惡食 |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 |
和風細雨 | 溫和的風和細小的雨。本指自然現象;現多指用和緩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問題。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巧上加巧 | 指一時湊巧或指人更加靈巧。 |
氣象萬千 | 氣象:景象;萬千:泛指極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
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交臂歷指 | 交臂:兩手反縛;歷指:古代拶指的刑罰。象罪犯兩手反縛、受拶指的刑罰一般。形容痛苦萬狀,毫無自由。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千家萬戶 | 眾多人家。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效很小。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氣。形容遠大的志向。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止戈興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
橫拖倒扯 | 猶橫拖倒拽。 |
表面文章 |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
久假不歸 | 假:借;歸:歸還。本指長期借用一直不歸還。后指長期告假不回來。 |
隨俗雅化 | 隨著時俗風尚恰到好處地改變裝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