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冠求去的成語故事

拼音guà guān qiú qù
基本解釋掛冠:把官帽掛起來。脫下官帽要求離去。比喻辭官歸隱。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
掛冠求去的典故
西漢末年,王莽的兒子王宇擔心王莽樹敵太多而進行血諫,被王莽大義滅親而殺掉,逢萌看出了王莽的用意,認為這樣的君王不值得忠貞,于是摘下頭上的烏紗帽掛在都城東門外,悄悄地離開京城,攜家逃到遼東,后來不久,王莽自殺新朝滅亡。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掛冠求去)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甕中之鱉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 |
幫倒忙 | 浩然《艷陽天》第94章:“無形中,你們是幫倒忙,往我馬之悅這邊兒趕人哪!” |
金光閃閃 |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面上金光閃閃,手中雪刃輝輝。” |
長夜之飲 |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
生龍活虎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苦思冥想 |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當機立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
膽寒發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蝶粉蜂黃 | 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