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發蒙振落的成語故事


發蒙振落

拼音fā méng zhèn luò

基本解釋蒙:遮蓋,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搖動。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說丞相弘,如發蒙振落耳。”


發蒙振落的典故

西漢時,掌管封舜事務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慮個人安危,經常向年輕的漢武帝直言進諫。有個名叫董仲舒的讀書人向武帝提出建議,將諸子百家的學說作為邪說,予以禁止,獨尊孔子及其儒家經典,以通過文化上的統治,達到政治上的統一。這就是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來,武帝采納這個建議,到處表示要以仁義治天下。

汲黯覺得武帝這種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當著許多儒生的面批評武帝說:“陛下內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卻說要以仁義治天下。這哪里像古代圣賢唐堯、虞舜的樣子呢?”武帝聽了無言以答,非常難堪地離去。

有人對汲黯說,你這樣當面得罪皇帝,遲早會出事的,汲黯不以為然地說:“皇帝設置百官,難道是為了讓他們光說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義的污泥里去嗎?”不久,淮南王劉安準備反叛。他對公孫弘并不放在眼里,怕的倒是汲黯。為此,特地告誡手下人千萬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馬腳。他說,汲黯此人愛好直言進諫,能為節義而死,很難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孫弘,對付他就像揭開蒙蓋在眼睛上的障礙,振落樹上的枯葉那樣容易。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發蒙振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
首身分離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著手回春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荒淫無恥 徐遲《狂歡之夜》:“在這座最莊嚴的城中,卻有著一群荒淫無恥的,丑態百出的,傷天害理的,窮兇極惡的衣冠禽獸。”
直截了當 清 李汝珍《鏡花緣》:“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倒是一個極爽快的。”
名重一時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舉善薦賢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推三阻四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促膝談心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神采奕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