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


負荊請罪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基本解釋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負荊請罪的典故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

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干。就封他為“上卿”(相當于后來的宰相)。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后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里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伙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只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后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藺相如的這番話,后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只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

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負荊請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十全十美 清 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離世遁上 《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遏惡揚善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不屑一顧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齊頭并進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膽如斗大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拂袖而去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