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不忘危的成語故事

拼音ān bú wàng wēi
基本解釋安:平安;危:危險;災難。平安的時候不忘危險;或太平的時候不忘危機或災難。
出處《周易 系辭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安不忘危的典故
我國最早的一部占卜書《周易》關于吉兇禍福有深刻的論述,特別在治國方面的解釋是相當深刻。真正有遠見卓識的人,應該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只有這樣,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才能得以保全。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安不忘危)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浪跡江湖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跡江湖。”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順口溜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幾句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勢:上面放,下面望,中間有些頂門杠!” |
暴發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敷衍了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
生死有命 | 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
將寡兵微 |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然劉備將寡兵微,我則彼立劉朝,復興漢世,非小官之能。” |
妻兒老少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9卷:“引了妻兒老少,和劉青等心腹三十余人,徑投望江縣天荒湖來。” |
懸石程書 |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