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然大物的成語故事

拼音páng rán dà wù
基本解釋龐然:高且大的樣子。形容外表強大;事實上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東西。
出處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驢》第19卷:“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龐然大物的典故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fā)現了這個龐然大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驢,被毛驢大叫嚇了一跳,后發(fā)現毛驢只能用蹄踢,再也沒有別的本事就跳上去飽餐一頓。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龐然大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祖功宗德 | 《孔子家語 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
革風易俗 | |
個人主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
旦夕之間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三人行,必有我?guī)?/a>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td>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