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瞑目的成語故事

拼音sǐ bù míng mù
基本解釋死了也不閉眼。指人將要死之時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來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實現(xiàn);死不甘心。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堅傳》:“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的典故
東漢末年,涼州軍閥董卓進軍洛陽,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自任相國。長沙太守孫堅與袁術(shù)聯(lián)合共同討伐董卓。董卓想嫁女給孫堅的兒子孫權(quán)來拉攏孫堅,孫堅氣憤地對董卓的特使李傕說:“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死不瞑目)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如法炮制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fā)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流離轉(zhuǎn)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yè),兩人流離轉(zhuǎn)徙者久之。”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xùn)》:“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萬里長城 |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
離弦走板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您哪,也當過解放軍呀,花一點,也不能算是離弦走板。” |
連珠炮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高廉引了人馬,急去追趕,忽聽得山坡后連珠炮響,心中疑惑,便收轉(zhuǎn)人馬回來。” |
有目共睹 |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w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