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基本解釋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出處宋 劉克莊《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一目十行的典故
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明伶俐,記憶力很強。他讀書的速度相當快,能夠十行同時閱讀下去,而且能夠做到過目不忘。11歲時就博覽群書,寫詩賦文章得心應手。因此被任命為宣惠將軍,丹陽尹。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目十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命根子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止戈為武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
昂首伸眉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乃欲仰首伸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耶!” |
首身分離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懸崖勒馬 | 元 鄭德輝《智勇定齊》:“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