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拾帶重還的成語故事


拾帶重還

拼音shí dài zhòng hái

基本解釋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 裴度》。后以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出處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拾帶重還的典故

傳說唐朝時期,宰相裴度年少時游覽香山寺,撿到一個婦人遺失的三條寶帶,盡管他很喜歡,但是他不據為己有,而是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來,原來是這個婦人借來為她父親脫罪用的。裴度毫不猶豫地還給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拾帶重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心灰意懶 元 喬吉《玉交枝 閑適》曲:“不是我心灰意懶,怎陪伴愚眉肉眼?”
超俗絕世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
高屋建瓴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如履薄冰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弦外之響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名重一時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人心歸向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投石問路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2回:“此名為‘投石問路’。下面或是有溝,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實地,再沒有聽不出來的。”
反老還童 清 翟灝《通俗編 識馀》:“《急就章》‘長樂無極老復丁’即《參同契》所云老翁復丁壯也,今變之曰反老還童。”
偶一為之 宋 歐陽修《縱囚論》:“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