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基本解釋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的典故
林黛玉聽薛寶釵的下人說薛家正張羅寶琴的事,心中特別敏感,和衣而睡。在夢中見到南京派人來接她回去結婚,寶玉也催她回去,驚夢醒來就吐鮮血,心里涼了半截。紫鵑在旁邊勸她保重身體,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黛玉又昏昏躺下做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魑魅魍魎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
日甚一日 | 《新唐書 獨孤及傳》:“陛下豈遲疑于改作,逡巡于舊貫,使大議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超俗絕世 | 漢·趙壹《非草書》:“夫杜崔張之,皆有超俗絕世之才,博學余暇游手于斯。” |
自己人 | 錢鐘書《圍城》:“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
角巾素服 | |
有權有勢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從來有權有勢的,多不得善終,都是如此。”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