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倒懸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基本解釋比喻把受苦難的人民解救出來。
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解民倒懸的典故
戰國時期,齊國的公孫丑向孟子咨詢治國之道,希望他到齊國當政,或許功績會超過管仲與晏子。孟子分析了齊國的形勢,希望齊王能夠推行仁政,讓飽受戰亂的人們修養生息,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人們覺得仁政就像把他們從倒懸中解脫一樣高興。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解民倒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倒栽蔥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3回:“照脊梁一拳,打個不提備,跌了一個倒栽蔥,把一個小孩子也丟在路邊啼哭。” |
期頤之壽 | 《南齊書·禇炫傳》:“使淵作中書郎而死,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頤之壽。” |
遏惡揚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堂堂一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
殺雞取卵 |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蠢人想殺了雞從雞肚子里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大財,結果卻一無所得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紛亂如麻 |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