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脂
〈名〉
(1) (形聲。從肉,旨聲。本義:動植物所含的油脂)
(2) 同本義 [oil or fat]
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說文》
有羽者脂。——《易·本命》
脂,肪也。——《廣蒼》
脂膏以膏之。——《禮記·內則》。疏:“凝者為脂,釋者為膏。
膚如凝脂。——《詩·衛風·碩人》
宗廟之事,脂者膏者以為牲。——《周禮·考工記·梓人》
(3) 又如:脂灰(油脂和石灰,猶今油灰之類);脂水(舊指婦人盥洗后的剩水;或指石油;膿水);脂炬(即脂燭);脂韋(油脂和軟皮)
(4) 潤滑脂 [grease]。如:復合皂基脂;非皂基脂;耐寒脂;耐壓脂;防銹脂;軸用脂
(5) 胭脂 [rouge]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王維《西施詠》
(6) 又如:脂粉客(油頭粉面的風流子弟);脂粉錢(舊指女私蓄)
詞性變化
◎ 脂
〈動〉
(1) 涂油使潤滑 [oil]
我車已載脂。——杜甫《赤谷》
(2) 又如:脂車(油涂車軸,以利運轉。借指駕車出行)
康熙字典
脂【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旨夷切《集韻》《韻會》蒸夷切《正韻》旨而切,音祗。《說文》戴角者脂,無角者膏。《正字通》禽獸腴也。凝者爲脂,釋者爲膏。《詩·衞風》膚如凝脂。《傳》如脂之凝《史記·貨殖傳》販脂辱處也。
又《釋名》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又《博雅》人二月而脂。《前漢·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又《正字通》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爲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爲口脂。《釋名》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
又以喻榮祿也。《揚子·太經》出泥入脂。《註》脂,榮祿也。卜從洿泥之中出,求榮祿之處也。
又用以利物曰脂。《詩·衞風》載脂載舝。《傳》脂舝其車,以還我行也。
又鳥名。《爾雅·釋鳥》桑扈,竊脂。《註》俗謂之靑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竊脂。《詩·小雅·交交桑扈傳》桑扈,竊脂也。
又草名。《抱樸子·僊藥卷》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
又《正字通》藥名。赤石脂,可以塗屋。
又五靈脂。
又補骨脂。
又《五音集韻》水名。
又姓。《後漢·孔融傳》初,京兆人脂習元升與融相善。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手指也。與指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脂【卷四】【肉部】
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從肉旨聲。旨夷切
說文解字注
(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大戴易本命曰。戴角者無上齒。謂牛無上齒、觸而不噬也。無角者膏而無前齒。謂豕屬也。無前齒者、齒盛於後不用前。有羽者脂而無後齒。羽當爲角。謂羊屬也。齒盛於前不任後。考工記鄭注曰。脂者牛羊屬。膏者豕屬。內則注曰。肥凝者爲脂。釋者爲膏。按上文膏系之人。則脂系之禽。此人物之辨也。有角無角者各異其名。此物中之辨也。釋膏以脂。禽亦曰膏。周禮香臊腥羶皆曰膏。此皆統言不別也。從肉。旨聲。旨夷切。十五部。
- 脂的詞語 組詞
- 脂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