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繻
〈名〉
(1) 彩色的絲織品 [color silk fabrics]
繻,繒采色。從糸,需聲。——《說文》
親解孝宗艸角之繻傅其首。——《宋史·韓彥直傳》
(2) 細密的絲織品 [fine thin silk ]
繻,細密之羅也。——《玉篇》
(3) 漢代出入關隘的帛制通行證,上寫字,分為兩半,出入時驗合 [silk pass]
繻,帛邊也。古者過關以符書帛裂而分之,若今券也。——《玉篇》
又如:繻卷(古代作通行證用的符帛)
康熙字典
繻【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4畫
《廣韻》相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須。《說文》繒采色。《玉篇》細密之羅也。《易·旣濟》繻,有衣袽。《前漢·終軍傳》關吏與軍繻。《註》蘇林曰:繻,帛邊也。舊關出入皆以傳,傳還,因裂繻頭,合以爲符信也。
又《類篇》一曰細密網。亦作緰。
又人名。《左傳·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繻【卷十三】【糸部】
繒采色。從糸需聲。讀若《易》“繻有衣”。相俞切〖注〗臣鉉等曰:《漢書傳》:符帛也。
說文解字注
(繻)繒采色也。此本義也。左傳紀裂繻。大夫以裂繻爲名。此繻乃?之叚借。巾部曰?、繒耑裂也是也。終軍傳。關吏與軍繻。蘇林曰。繻、帛邊也。舊關出入皆以傳。傳因裂繻頭。合以爲符信也。卽左氏裂繻字。正當作?。是以二傳作緰。從糸。需聲。相俞切。古音在四部。讀若繻有衣。周易旣濟六四文。葢有譌奪。證之以?篆下所偁。則繻當作需。衣下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