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八
〈動〉
(象形。甲骨文象分開相背的樣子。漢字部首之一。從“八”的字多與分解、分散、相背有關。本義:相背分開) 同本義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說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分別矣。”
詞性變化
◎ 八
[數]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數也。——《玉篇》
陳饋八簋。——《詩·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陰之數。”
八者,維綱也。——《大戴禮記·本命》。按,謂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變。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陰不變也。——《左傳·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書大傳》
鄒忌修八尺有余。——《戰國策·齊策》
八音克諧。——《書·舜典》
秦王復擊 軻,被八創。——《戰國策·燕策》
八世。——《后漢書·崔實傳》。注:“謂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的質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對長輩的禮節,后世將異姓結為兄弟亦稱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詩·豳風·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康熙字典
八【子集下】【八部】 康熙筆畫:2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葉筆別切,音?。《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葉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八【卷二】【八部】
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博拔切
說文解字注
(八)別也。此以雙聲?韻說其義。今江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分別矣。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博拔切。古音在十一部。
- 八的詞語 組詞
- 八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