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咼
拼音
wāi hé wǒ wā guǎ guō
注音ㄨㄞ ㄏㄜˊ ㄨㄛˇ ㄨㄚ ㄍㄨㄚˇ ㄍㄨㄛ
繁體咼
部首口部 總筆畫7畫 結構上下
五筆KMWU 五行木 統一碼5459
筆順丨フ一丨フノ丶
名稱豎、橫折、橫、豎、橫折鉤、撇、點
部首口部 總筆畫7畫 結構上下
五筆KMWU 五行木 統一碼5459
筆順丨フ一丨フノ丶
名稱豎、橫折、橫、豎、橫折鉤、撇、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咼(咼)
⒈ ?歪斜:咼斜。
其他字義
咼(咼)
⒈ ?古同“禾”。
其他字義
咼(咼)
⒈ ?〔咼墮〕斜垂,如“咼咼髻”(古代婦女一種斜垂的發式)。
⒉ ?(咼)
其他字義
咼(咼)
⒈ ?古國名。
其他字義
咼(咼)
⒈ ?古同“剮”。
其他字義
咼(咼)
⒈ ?姓。
異體字
- 咼
造字法
形聲:從口、內聲
English
chat, jaw, gossip, talk; mouth
※ 咼的意思、基本解釋,咼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咼
咼
〈名〉
姓
康熙字典
咼【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苦媧切《集韻》空媧切,音跬。《說文》口戾不正也。《廣韻》同喎。《集韻》或作
。
又與和同。《淮南子·說山訓》咼氏之璧。
又《正字通》音戈。姓也。南唐咼拯,宋咼輔,明咼文光。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咼【卷二】【口部】
口戾不正也。從口冎聲。苦媧切
說文解字注
(咼)口戾不正也。通俗文。斜戾曰咼。從口。冎聲。苦媧切。古音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