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笏

拼音 注音ㄏㄨˋ
部首竹部 總筆畫10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TQRR 五行 統(tǒng)一碼7B0F
筆順ノ一丶ノ一丶ノフノノ
名稱撇、橫、點(diǎn)、撇、橫、點(diǎn)、撇、橫折鉤、撇、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hù(ㄏㄨˋ)

⒈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朝(cháo )笏。“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

異體字

  • ?

漢英互譯

scepter

造字法

形聲:從竹、勿聲

English

tablet held by someone having authority


※ 笏的意思、基本解釋,笏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名〉

(1) (形聲。從竹,勿聲。本義:古代朝見時(shí)大臣所執(zhí)的竹板,用以記事)

(2) 手板 [tablet]

(3)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shí)手中所拿的狹長(zhǎng)板子,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

笏,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說文》

薦笏言于卿士。——唐· 柳宗元《柳河?xùn)|集》

曳笏卻立。

持一象笏互。——明· 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4) 又如:笏擊(用笏板撲擊);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5) 舊時(shí)戲班用來寫戲目供人點(diǎn)戲用的手板也稱“笏”

只見一個(gè)掌班拿著一本戲單,一個(gè)牙笏。——《紅樓夢(mèng)》

(6) [量詞]金銀的計(jì)算單位。鑄金銀成笏形,一枚為一笏

眾情危懼,共請(qǐng)主人,愿以白金十笏贖之。——五代· 劉崇遠(yuǎn)《金華子雜編》

(7) 指成錠的東西 [ingot]

[魏] 禧乃檢篋中,得筆二管、墨一笏贈(zèng)之。—— 清· 溫睿臨《南疆逸史》

康熙字典

笏【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呼骨切,音忽。公及士所搢也。《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註》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晉書·輿服志》古者貴賤皆執(zhí)笏,有事則搢之于腰帶。《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廣韻》笏,一名手版,品官所執(zhí)。《輿服雜事》五代以來,惟八座尚書執(zhí)笏,以筆綴手版頭,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zhí)手版,主于敬。不執(zhí)筆,示非記事官也。《正字通》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以粉飾之。

《韻會(huì)》通作曶。《史記·夏本紀(jì)註》鄭康成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duì)命者也。君亦有焉。

《集韻》武粉切,音刎。笢笏,手循笛孔貌。《馬融·長(zhǎng)笛賦》笢笏抑隱,行入諸變。

《集韻》文拂切,音勿。笢笏,繁密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笏【卷五】【竹部】

公及士所搢也。從竹勿聲。案:籒文作?,象形。義云佩也。古笏佩之。此字後人所加。呼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