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隍
〈名〉
(1) (形聲。從阜(
),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guān),皇聲。本義:沒有水的護城壕) 同本義 [dry moat outside a city wall]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墩f文》
城復干隍。——《易·泰》
(2) 又如:隍陴(城壕與女墻);隍阱(城壕、陷坑);隍塹(城壕)
康熙字典
隍【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爾雅·釋詁》隍,虛也?!对]》隍,城池無水者。
又《釋言》隍,壑也。《註》城池空者爲壑。《說文》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队衿烦窍驴右病!兑住ぬ┴浴烦菑陀谮?。
又《集韻》爲命切,音詠。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隍【卷十四】【部】
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從皇聲?!兑住吩唬骸俺菑陀谮颉!焙豕馇?/p>
說文解字注
(隍)城池也。池之在城外者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矣。矣字依水經(jīng)注補。周易泰上六。城復于隍。虞注曰。隍、城下溝。無水稱隍。有水稱池。從。皇聲。乎光切。十部。易曰。城復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