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漢語字典藜字的解釋
藜

拼音 注音ㄌ一ˊ
部首艸部 總筆畫18畫 結構上下
五筆ATQI 五行 統(tǒng)一碼85DC
筆順一丨丨ノ一丨ノ丶ノフノノ丶丨丶一ノ丶
名稱橫、豎、豎、撇、橫、豎、撇、點、撇、橫折鉤、撇、撇、捺、豎鉤、點、提、撇、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lí(ㄌ一ˊ)

⒈ ?〔藜蘆〕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藥。

⒉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吃。莖可以做拐杖(亦稱“灰條菜”):藜仗。藜藿(指粗劣的飯菜)。

異體字

  • ?
  • ?
  • ?

漢英互譯

goosefoot、pigweed

造字法

形聲:從艸、黎聲

English

Chenopodium album, pigweed


※ 藜的意思、基本解釋,藜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名〉

(1) 一種普通的蔓生藜 [lamb's-quarters]

藜,藜草也。——《說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禮記·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記·太史公自序》。正義:“似藿而表赤。”

(2) 藜科。莖直立,葉子菱狀卵形,邊緣有齒牙,下面被粉狀物,花黃綠色,嫩葉可食。如:藜杖(用藜莖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編的璧障);藜床(藜莖編的床塌)

康熙字典

藜【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5畫

《唐韻》郞奚切,音犂。蒿類。《禮·月令》藜莠蓬蒿?興。《前漢·司馬遷傳》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註》藜草似蓬。《爾雅翼》藜,莖葉似王芻,兗州蒸爲茹,又可爲杖。《晉書·山濤傳》文帝以濤母老,贈藜杖一枝。

《揚雄·甘泉賦》配藜四施。《註》配藜,披離也。

懸藜,玉名。《史記·范睢傳》梁有懸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藜【卷一】【艸部】

艸也。從艸黎聲。郎奚切

說文解字注

(藜)艸也。左傳。斬之蓬蒿藜藋。藜初生可食。故曰蒸藜不孰。小雅。北山有萊。陸機云。萊、兗州人蒸以爲茹。謂之萊蒸。按萊蒸葢卽蒸藜。如詩騋牝訓驪牝也。從艸。黎聲。郞奚切。十五部。籒文作?。